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个优秀的销售经理素质有很多方面,如良好的品行、诚实守信、专业的行业的技能等等,但作为一个管理者,进入职场以后.首先要面对的是正确的角色认知,事实上许多经理往往容易在职位认知上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团队业绩和个人职位升迁。本文谨就销售经理经常忽视的角色认知偏差方面进行浅析。

  • 标签: 经理 偏差 销售 基层 管理者 行业
  • 简介:摘要振动平衡位置和平衡状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它们的关系,得分简谐运动,无阻尼非简谐运动和阻尼振动三种情况加以具体的分析。明确平衡位置,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平衡位置 平衡状态 简谐运动 振动 阻尼振动
  • 简介:本文讨论了线性非自治时滞微分方程x′(t)+∑Pi(t)x(t-τi)(t))=0的解的振动性,改进了魏俊杰[1]的结果。魏俊杰在文[1]中讨论了变时滞非自治系统x′(t)+∑Pi(t)x(t-τi(t))=0(1)的所有解振动的充分条件.即定理方程(1)中,假设Pi(t)≥0连续,τi(t)≥0连续且t-τi(t)不减,lim/t→+∞(t-τi(t))=+∞(i=1,2,…n),则下述每个条件都是(1)的所有解振动的充分条件1)lim/t→+∞∫t-τ1(t)tPi(s)ds>1/e,对某个1≤i≤n成立;2)lim/t→+∞∫t-■(t)∑Pi(s)ds>1/e,■(t)=■;3)lim/t→+∞(t)∫t-τi(t)tPi(s)ds>0(i=1,2,…n),[■■lim/t→+∞∫t-τj(t)tPi(s)ds)]1/n>1/e;4)lim/t→+∞(1)∫t-τi(t)tPi(s)>0(i=1,2,…,n)1/n■(lim/t→+∞(1)∫t-■i(t)tPi(s)ds)+2/n■[lim/t→+∞∫t-τi(j)(t)tPi(s)ds)(lim/t→+∞∫t-τi(i)(t)tPj(s)ds]1/2>1/e本文的工作改进了文[1]的结果,给出了方程(1)所有解振动的充分条件。而这些条件较之[1]弱得多.

  • 标签: 振动准则 偏差变元 解的振动性 非自治系统 微分不等式 负解
  • 简介:摘要利用便携式振动仪,与江阴江菱XXX远传振动传感器对风机轴承振动进行监测。通过转速调整试验和分析检修数据分析判断风机振动源,运用现行的现场动平衡校验手段彻底解决风机振动故障。

  • 标签: 振速突变 转速 动平衡
  • 简介:对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误解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各种障碍:农村教育概念理解的偏差;农村教育目标发展的失衡:农村教育功能释放的错位。并提出可能性策略:“农村教育”内涵的最新阐释-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农村教育目标的重新再认识-凸显农村教育的价值:农村教育功能的充分体现-指向农民的个体幸福。

  • 标签: 农村教育发展 偏差 平衡
  • 简介:针对发动机转子高速动平衡转速波动、无法保证振动信号同步整周期采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转速脉冲的振动信号重构技术,大大提高了相量测量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经试验验证,这项技术是有效、可行的。

  • 标签: 非整周期采样 相量测量 转速脉冲 振动信号重构
  • 简介:摘要:电动机动平衡问题一直是电动机振动异常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影响设备的平稳运行,尤其对于关键机组来说,异常的振动会造成设备故障的同时,异常停机会对生产装置的平稳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解决电动机动平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动平衡 电动机 振动 解决
  • 简介:摘要  介绍了单电压集尘器装配流水线的设计方法,并设计了集尘器成品老化与检测线,实现了对产成品100%的品质检测,为其他类型静电集尘器的生产提供可行的参考方式。

  • 标签: 静电集尘器 流水线设计 老化测试
  • 简介:摘要采用影响系数法做风机现场动平衡,是一种快速、高效、高精度的现场平衡法。本文从该法的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了悬臂式离心风机不平衡的特征以及试重的选择方法和判定有效准则,提高了现场动平衡的准确率。

  • 标签: 风机 振动 单面动平衡 影响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采取全身振动训练后对其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而实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训练,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就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功能性步行量表(BBC)、Berg平衡量表(FA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训练,训练后的BBC、FAC均优于训练前,并且,实验组患者的BBC、FAC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全身振动训练 脑卒中 平衡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汽轮机转子动态平衡振动控制技术的优化。首先,介绍了传统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之间的区别,并提出了基于质量配重法的转子动态平衡技术。其次,引入了先进的激光测量和分析技术,以提高转子平衡的准确性和效率。然后,探讨了振动对汽轮机转子运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主动控制的振动控制方案,如采用电磁悬浮技术和主动振动控制器。此外,引入智能化的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用于预测和预防潜在的振动问题。最后,强调了综合考虑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的优化,以实现汽轮机转子动态平衡振动控制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更高的效能和可靠性。展望未来,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化控制和无人化维护等技术将成为发展的重点和挑战。

  • 标签: 汽轮机转子 动态平衡 振动控制 技术优化
  • 简介:摘 要:环氧玻纤布基板的电气性能优良,是制作刚性印制电路板的重要基材。本文针对刚性印制板厚度尺寸加工偏差对电子模块耐振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覆铜箔环氧玻纤布层压板为基材,建立了应力仿真计算模型,进行电子模块的耐振动性能仿真分析,以验证一般加工偏差范围内刚性印制板厚度尺寸的变化对电子模块耐振动性能的影响。

  • 标签: 刚性印制板 厚度 偏差 耐振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实施全身振动训练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后循环梗死患者240例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中单纯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120例患者划分至对照组,其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全身振动训练的120例患者划分至试验组;分别于干预前后记录患者的平衡功能、站立相百分比、摆动相百分比和步频等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平衡能力评分较本组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且试验组平衡功能评分为(42.15±2.97)分,高于对照组(36.12±3.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站立百分比、摆动百分比、步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站立百分比、摆动百分比、步频水平分别为(52.69±2.61)%、(49.39±3.26)%、(64.05±4.66)步/min,均优于对照组(48.39±2.67)%、(54.21±3.47)%、(70.39±5.82)步/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全身振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后循环梗死 全身振动训练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稳定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生产安全方面一直是国家的重中重,工业厂房集尘系统改造是一项关系到生产安全和防爆安全的特殊作业,因此国家对生产中的防爆非常重视。借鉴于此,本文简述了在工业厂房集尘系统的防爆改造设计施工中的一些要点。

  • 标签: 集尘系统改造 防爆 设计 施工 要点
  • 简介:1莲花至阎庄区间概况莲花口水文站位于邯郸市永年县境内,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55亿m~3。随着水利工程的逐步完善和工农业的发展,上游来水量明显减少,如1961至1970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59亿m~3,1971至1980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34亿m~3,1981至1992年平均年径流量仅为1.69亿m~3。阎庄水文站位于邢台市平乡县境内,在出邯郸市2km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27亿m~3,1961至1970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09亿m~3,1971至1980年平均年径流

  • 标签: 年径流量 水量平衡 年平均 平乡县 上游来水量 滏阳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振动(WBV)训练对骨质疏松(OP)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O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口服药物(钙尔奇D3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平衡训练及WBV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平衡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静态平衡测试、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跌倒效能量表(FES-I)对2组患者静态、动态平衡功能、跌倒效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各项静态稳定参数、BBS评分、TUGT计时及FES-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各项静态稳定参数、BBS评分[(49.93±2.08)分]、TUGT计时[(7.50±0.74)s]及FES-I评分[(23.03±2.8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WBV训练可改善OP患者平衡运动控制能力,减轻其跌倒恐惧心理,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振动 平衡 骨质疏松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全身振动训练。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结果训练后,对照组、观察组简式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分别为(37.89±5.34)分、(49.61±5.47)分,均较训练前增加(观察组t=21.706,对照组t=10.272,均P<0.05),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t=10.054,P<0.05);训练后,观察组、对照组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指数)(MBI)评分分别为(68.98±7.91)分、(52.15±6.87)分,均较训练前增加(观察组t=22.170,对照组t=10.119,均P<0.05),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t=10.534,P<0.05);观察组、对照组BBS评分分别为(59.98±6.47)分、(48.98±3.71)分,均较训练前增加(观察组t=20.820,对照组t=13.877,均P<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9.672,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

  • 标签: 偏瘫 卒中 运动疗法 振动 运动活动 姿势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效率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与实验组(n=15)。对照组接受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周6 d,连续训练2周)和假性全身振动治疗(每日1次,每次共14 min,每周6 d,连续治疗2周);实验组在接受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全身振动训练(振动训练频率10 Hz,振幅4 mm,每日1次,每次共14 min,每周6 d,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受试者进行平衡功能评估(前后和左右偏移能力、患侧单腿站立时间)和步行效率评估(10 m步行试验、3 m坐站试验)。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前后偏移能力和左右偏移能力、患侧单腿站立时间、10 m步行试验结果、3 m坐站试验结果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改善幅度即左右偏移能力差值为(0.94±0.56)°,患侧单腿站立时间差值为(2.51±1.31)s,10 m步行时间差值为(-2.76±1.04)s,3 m坐站试验差值为(-3.58±1.90)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后偏移能力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效率,且治疗效果较常规康复治疗更佳。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全身振动 平衡 步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