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鄂尔多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为低孔特低渗,研究该区相对优质展布特征以及形成条件,并进行有利目标区域的优选和预测,对于油气挖潜具有很大的意义。通过砂岩物性、砂岩薄片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探讨了的岩石学类型、孔隙类型与物性特征、胶结物种类及成岩作用特点及其对有利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8油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铁方解石等胶结物普遍发育,物性整体较差,非均质性强,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沉积、成岩及构造共同控制了有利的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姬塬地区有利的分布。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延长组 有利储集层
  • 简介:综合运用物性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方法与资料,对合水一塔尔湾长7砂岩开展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等研究,划分出五种成岩相,其中自生高岭石胶结+溶蚀相、石英加大和高岭石胶结+弱溶蚀相以及粘土薄膜和石英弱加大胶结+溶蚀相是发育有利的成岩相带,而机械压实致密相和钙质胶结交代致密相几乎使完全丧失集性能。长7砂岩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可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层系。

  • 标签: 延长组 成岩作用 有利成岩相带 合水-塔尔湾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鄂尔多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是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的典型低孔低渗。长6油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盆地北部砂体具有长石含量高和石英含量低的特点,西南地区具有长石含量低、石英含量高和杂基含量高的特点。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其中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浊沸石溶蚀是有利的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减小和致密的重要因素。成岩相平面分布有安塞地区与华池地区两种不同的模式。影响成岩作用的因素有物源成分、沉积环境、构造活动、生烃作用以及大气水淋滤作用等,其中沉积环境控制了砂体的分布,并进一步影响到成岩作用类型及物性特征。

  • 标签: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鄂尔多盆地上古生界发育"粒间孔型石英砂岩"、"溶孔型石英砂岩"、"粒间孔—溶孔复合型长石砂岩"3类相对高渗。结合鄂尔多盆地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地区上古生界3类相对高渗的岩石结构、组分与物性等基本特征,详细探讨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活动对鄂尔多盆地上古生界各类相对高渗形成的控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与物源的距离、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分布、孔隙类型、颗粒成分及粒度粗细、杂基成分及含量、最大埋深、后期构造运动等因素,对主力勘探层系山西二段和下石盒子八段进行了优劣分级综合评价,认为受高石英含量母岩控制的沉积体系、辫状河高能沉积相带和强溶蚀、弱压实的有利成岩相带分布区是鄂尔多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相对高渗的主要发育区域。

  • 标签: 低孔低渗 储集层类型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 简介:鄂尔多盆地中部横山—靖边—安塞地区山西和下石盒子发育低孔低渗至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其物性控制了气层产能的大小。文中通过对显微镜下的孔隙形态特征、易溶碎屑组分含量和孔隙结构特征3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山西二段砂(砾)岩主要发育原生孔隙,而下石盒子八段砂(砾)岩以溶孔为主。在研究区内埋藏深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砂(砾)岩原生孔隙的保存程度和溶孔的发育规模主要受粒径、碎屑组分、石英次生加大和有机酸来源的影响,粒径是山西二段和下石盒子八段孔隙发育的基本影响因素,渗透率大于0.2×10-3μm2的有利均发育于中粗砂岩及以上粒级的砂(砾)岩中。山西二段石英砂(砾)岩的强抗压性、缺少易溶碎屑组分是原生孔隙保存较多的主要原因,而丰富的硅质来源是原生孔隙减少的重要因素。对下石盒子八段而言,易溶物质含量适中、有机酸来源丰富是岩屑砂(砾)岩溶孔发育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的孔隙成因与孔隙结构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原生孔隙的孔隙结构要优于溶孔,表现为在相同孔隙度时,前者的渗透率明显高于后者。

  • 标签: 砂(砾) 岩储集层 孔隙成因 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应用高分辨率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鄂尔多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识别出5个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序和11个四级序,建立了鄂尔多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深水重力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分析了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归纳了序格架内砂体发育与展布的特点。讨论了序界线划分与以往地层界的区别及其实际意义,探讨了重力流沉积对鄂尔多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意义。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三叠系 延长组 沉积相 层序地层
  • 简介:轻烃录井作为录井技术系列之一,随着应用实践范围的逐步扩展和研究程度的深入,该项技术越来越受到石油勘探开发甲乙方的重视,而如何有效提高其解释评价符合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长庆油田自2006年应用轻烃录井技术以来,通过不断实践摸索与研究,优选确定了适合鄂尔多盆地不同定性评价的特征参数和油层、油水同及水层的谱图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水溶指数(Bz/CYC6)和降解指数(nC7/MCYC6)的分析,结合多口井不同试油结论的统计对比,形成了用两指数交会进行轻烃录井定量解释评价的图板。实例分析表明,定性、定量解释结果准确、可靠,效果较好。

  • 标签: 轻烃录井 特征参数 谱图特征 水溶指数(Bz CYC6) 降解指数(nC7
  • 简介:鄂尔多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集砂体。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选取了地层厚度、较深水沉积岩含量、砂岩厚度、砂地比、自生绿泥石分布、古生物化石分布和沉积构造分布等单因素,对鄂尔多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上下2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盆地以发育多水系、多物源注入的环湖分布的多个三角洲为特色,东北部地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西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中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较为发育。长92沉积期,半深湖沉积在盆地内较为局限,长91沉积期湖盆初始扩张达到最大范围,湖岸线向陆推移,湖域面积扩大,半深湖沉积较发育。由长92沉积期到长91沉积期,鄂尔多盆地沉积水体经历了由浅变深的过程,由此在长92的顶部沉积了一套具有生烃潜力的油页岩。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延长组 9 油层组
  • 简介:鄂尔多市委书记云光中这样形容鄂尔多的发展:“10年前,市府所在地东胜区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现在城市中心区扩展到113平方公里,一个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在形成,相当于用10年时间再造了5个东胜。”

  • 标签: 鄂尔多斯 区域性中心城市 转型 城市中心区 市委书记 东胜区
  • 简介:来自西方世界的顶级设计大腕,与雄心勃勃试图开拓新商业疆域的中国企业家的财富第二代相遇,在茫茫草原上,要从头打造一个源自中国的奢侈服装品牌。这个想法够酷

  • 标签: 鄂尔多斯 实验 西方世界 服装品牌 第二代 企业家
  • 简介: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盆地黄陵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6油层浊积岩沉积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岩主要为长石砂岩,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粒度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沉积构造可见泥底构造、同生变形构造、粒序递变、鲍玛序列等。最常见的鲍玛序列有ABC型、AB型、ADE型、AE型、CDE型和A段叠置型,具备浊积岩的典型特点。识别出薄层浊积岩和中厚浊积岩,其属于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可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浊流砂体是半深湖—深湖区发育的良好集体,其分布区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浊流沉积 沉积特征 滑塌浊积岩
  • 简介:鄂尔多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盆地内中生界最重要的含油层段之一。长6油层集砂体发育、成因类型多样为特征。其中,位于湖盆中部的华池—庆阳地区在长6油层沉积演化过程中广泛发育了一套与古地震事件有关的液化变形构造砂体。该地区长6油层砂体中所发育的液化变形构造类型主要包括:负荷及砂球构造、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沙侵蘑菇、液化岩脉、液化摆动构造等。地震事件与重力滑塌所形成的变形构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变形构造的优势方位、是否存在滑动面和是否存在均一化。与古地震事件有关的液化变形构造砂体和其他成因类型砂体的叠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为地震事件成因砂体与正常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叠置;二为地震事件成因砂体与由地震作用导致的三角洲前缘滑塌再搬运而形成的浊积砂体的叠置。最后,建立了不同沉积作用所形成砂体的成因模式。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组 液化变形构造 变形构造成因 砂体叠置关系 成因模式
  • 简介:鄂尔多盆地西南缘龙门隐伏碱性杂岩体呈岩墙、岩床或岩脉产出,侵入于延长及以下地层,主要由霞石正长斑岩、角闪二长正长岩、霓辉二长斑岩、白榴正长斑岩、角闪二长闪长岩和碱性长石正长斑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为:Si02含量51.25%-63.87%,K20+Na20含量7.23%-12.55%,A1203含量17.74%-20.12%,YREE含量96.19×10^6~620.57×10^-6,(La/Yb)。比为8.68~251.42,6Eu为0.62—0.98。大离子亲石元素和放射性生热元素Th含量普遍较高,Ni,Co,Cr等地幔富集亲铁元素(相容元素)相对亏损。龙门隐伏碱性杂岩体主要为A1型及少量I型,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主量元素、稀土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物质来源可能为发生上涌底侵后熔融的亏损软流圈地幔,锆石U-Pb年龄为(241.6±1.9)Ma和(108±1)Ma。研究表明,鄂尔多西南缘早中三叠世存在局部拉张环境,早白垩世由于区域性拉张作用使地壳减薄,地幔岩浆上涌,早期形成的花岗岩部分熔融,I型花岗岩开始向A1型花岗岩转变,使得I型花岗岩具碱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碱性杂岩体 岩石类型 地球化学特征
  • 简介:鄂尔多,这座位于高原腹地的城市,曾以"扬眉吐气"(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而著称。2011年,鄂尔多GDP总量超越西安,成为西北第一;人均GDP超过香港,成为全国第一。当地每228个人中就有1个亿万富翁,每16人中就有1个千万富翁。

  • 标签: 鄂尔多斯 沙漠 GDP总量 人均GDP 亿万富翁 千万富翁
  • 简介: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白云岩主要由灰质粉晶—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构成,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针状溶孔为主,所占比例大于85%。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鹰山白云岩受多种因素控制。去白云石化形成大量晶间孔并为后期溶蚀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表生岩溶过程中形成大量晶间溶孔,并使白云岩的^87Sr/^86Sr值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同时其Fe、Mn含量下降、阴极发光变弱,并使局部发生去白云石化,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三高二低"。沥青充注作用表现为缝合线中充填沥青,同时部分样品晶间孔中也有荧光显示。埋藏溶蚀作用的非选择性强,形成大量针状溶孔,其产状与岩石组构无明显相关关系,部分针状溶孔被方解石充填。

  • 标签: 白云岩储集层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中下奥陶统鹰山组 成岩作用 表生岩溶
  • 简介: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在寒武—奥陶碳酸盐岩中发育有优质。在野外地质观察、岩心观察与分析、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鉴定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碳酸盐岩的集特征,划分了集空间类型,并对不同集空间形成与演化做了初步分析。碳酸盐岩集空间可分为孔、洞、缝3大类,进一步又划分为粒内孔、粒间孔、晶间孔、铸模孔、生物格架孔、孔洞、洞穴、构造缝、压实压溶缝和溶蚀缝10小类。溶洞与裂缝为最有效的集空间。碳酸盐岩的原始集空间经历了多期成岩作用改造,另外后期构造活动也提供了大量裂隙通道,有效集空间绝大部分为次生成因,溶蚀作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集性能。碳酸盐岩分为裂缝—孔隙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其中裂缝—孔洞型为最有效的。在寒武和下奥陶统发育了不同成因的白云岩:寒武白云岩主要形成于蒸发潮坪/潟湖有关的潮上和潮间带,属于准同生期产物;下奥陶统白云岩主要属于回流渗透/混合水白云岩化产物,另外在下奥陶统礁滩石灰岩部分白云岩化,属于交代白云岩化产物。在盆地深部奥陶中同时发育有交代成因白云岩,属于晚期埋藏白云岩化产物。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白云岩 储集空间
  • 简介:运用钻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压汞分析等方法,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长兴沉积相带展布与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一期,台缘礁滩相带主要发育于涪陵兴隆场南部地区;长二期,台缘礁滩相带主要发育于兴隆场北部,台缘礁滩相和台内生屑滩相为发育有利的沉积相带。岩性主要为残余生屑白云岩、(残余海绵)细粉晶白云岩、生屑灰岩、白云质灰岩;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隙为主,次为溶洞;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属中孔-中低渗,综合评价为Ⅱ、Ⅲ类。优质发育受沉积相、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等因素控制。

  • 标签: 涪陵 长兴组 储层 储层主控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