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处方用药情况及其用药趋势,为医院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更经济,更有效的运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处方进行分析和研究,计算部分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方法来综合评价用药是否合理得当。结果:本次处方分析数据发现我院儿童用药剂型主要以颗粒剂和混悬剂为主,其所用剂型药物的DUI值也比较大,但均小于1,说明其用药频度较大。结论:我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处方用药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患者需求,但仍需要进一步强化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 用药分析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了解我院目前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基本情况,作为临床用药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 8月儿科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处方400份,对抗病毒药类、抗菌药类、解热镇痛药类、糖皮质激素药类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病毒药比例较大,占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影响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保山市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16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目标,设定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60例健康体检儿童设定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全血多元素水平和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全血多元素中钙、锌、铜、铁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不作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除外均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结论:为有效控制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情,则需要根据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措施,降低影响因素危害。

  • 标签: 影响因素 分析 全血多元素水平 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3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蒙药治疗与蒙药不同的综合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2%。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蒙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蒙医 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取样75例,均为我院2019.05-2021.05接诊,抽签分组,行头孢克肟急诊治疗(n=36,常规组)和头孢克肟+干扰素急诊治疗(n=39,实验组),比较免疫功能指标、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CD8+(25.14±1.51),比常规组(26.55±1.39)低,CD4+(32.58±2.47),比常规组(30.05±2.60)高,发热症状(2.84±0.76)d消失,咳嗽(4.94±1.17)d消失,憋喘(4.51±1.74)d消失,肺部啰音(5.15±1.67)d消失,比常规组早,总有效率94.87%(37/39),比常规组77.78%(28/36)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急诊治疗中联合应用头孢克肟与干扰素可提升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效果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88.57%),而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1.43%),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上呼吸道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分为两小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上呼吸道感染的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在用药治疗前测定纳入研究对象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并在用药24h后,记录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结果:用药前,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细菌感染组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4h后,观察组降钙素原水平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治中,检测降钙素原指标能够作出辅助诊断,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且用药后降钙素原水平快速回落,能够用于反映药物治疗疗效,临床检测降钙素原水平能够为诊治作出有益参考。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14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观察组的74例患儿接受细节护理,对照组的74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热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特点给予患儿诸多细节性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细节护理 急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其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40例一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大于对照组的80%,且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为90%,大于对照组的72.5%(p值<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工作实际研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控制感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采取控制感染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感染情况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了二次感染,发生率为3.33%(1/30),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了二次感染,发生率为16.6%(1/6),观察组患者二次感染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且P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住院护理 感染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自2020.3至2021.1以内该院诊治的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中抽调80例展开研究,遵照随机电脑盲化法分为对比组(施以基础护理,n=40)与急救组(施以急救护理,n=40),对其病症改善时间及复发情况展开比较。结果 在病症改善比较上,急救组退热、惊厥消失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P<0.05;在复发情况比较上,急救组(2.50%)低于对比组(15.00%),P<0.05。结论 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采取急救护理能明显改善其病症,减少住院时间,同时降低复发情况,促进预后恢复,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救 高热 上呼吸道感染 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予以分析探究。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简单数字表法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舒适护理。对比分析2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

  • 标签: 舒适护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蒙医辨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通过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予以蒙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理效果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情况。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对比,观察组积分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蒙医辨证治疗,可以获取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蒙医辨证治疗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