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血浆N末端B钠尿肽前体(NT-proBNP)正常患者中的血清胆碱酯酶变化及与心功能关系。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正常的患者78例,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Ⅲ级),B组(心功能Ⅳ级),每组39例。经对症治疗后,复查血胆碱酯酶。结果治疗前A组胆碱酯酶水平高于B组(P=0.016),治疗后A组和B组胆碱酯酶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且A组胆碱酯酶明显高于B组(P=0.036)。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心功能改善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胆碱酯酶
  • 简介:也看着潘老师的表情,我发现潘老师并没有,是潘老师教我的

  • 标签: 选B
  • 简介:目的探析B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心衰患者,通过微粒子发热法(MEIA)对患者血浆中BNP浓度进行检测,患者左室结构与功能的测定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展的。结果不同NYHA心功能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性显著(P〈0.05)。不同分级患者相比较后发现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O.05)。血浆BNP水平和LVEDD之间存在正相关(r=O.567,P=0)。血浆BNP水平与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r=-0.597,P=0)。治疗后,患者血浆BNP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20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内复发率是2.5%,死亡率是2%。结论B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准确掌握患者的心衰病情,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病死率。

  • 标签: B型钠尿肽 检测 心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B钠尿肽在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两种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中的水平变化。方法43名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和44名脑梗死患者为两个实验组,46名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液中B钠尿肽浓度,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短暂性脑缺血组的BNP为(27.95±11.38)pg/ml,脑梗死组的BNP为(124.12±108.92)pg/ml,两组比较,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BNP为(8.09±3.95)pg/ml,两实验组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和脑梗死患者血液中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脑梗死患者增高更明显。

  • 标签: B型钠尿肽 短暂性脑缺血 脑梗死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B钠尿肽(BNP)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HF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心功能Ⅱ级34例,Ⅲ级47例,Ⅳ级29例,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血浆BNP水平,并对比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检测观察组不同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BNP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增高,BNP水平也随之升高;随着LVEF的升高,BNP水平随之降低;LVEF与B钠尿肽水平呈负相关(r=一0.520、P〈0.05)。结论BNP与LVEF指标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级数越高,BNP水平越高,血浆BNP测定在HF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B型钠尿肽 心力衰竭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8例,设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对比观察两组的BNP水平及LVE、治疗前后BNP水平及LVEF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血浆BNP水平在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LVEF呈受相关(r=-069,P<005);血浆BNP、LVEF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脑钠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B型脑钠肽 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320-02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B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BNP对评估AMI患者心力衰竭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住院AMI患者93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BNP的床旁快速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按照心肌梗死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Ⅳ级,按照梗死部位分为广泛前壁AMI组、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根据ST段有无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计算各组内的BNP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AMI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级的递增,BNP水平不断增高(除KillipⅠ级与对照组BNP浓度比较P〉0.05,其余各组之间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随着Killip分级递增而减少,与BNP呈中度负相关(r=-0.79,P〈0.05)而LVEDd逐渐增大与BNP呈高度正相关(r=0.96,P〈0.05)。广泛前壁AMI组BNP浓度〉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STEMI组和非NSTEMI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快速测定BNP浓度可作为判定AMI患者心功能状况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钠素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肌缺血 心室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预后非常严重,一般来说,CHF病人确诊后5年内的病死率为50%、10年内的病死率为90%。由于CHF传统的诊断依据主要是临床检查,而其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使大多数病人在及时准确诊断和分析治疗结果方面均存在着许多困难。因此,医学界期盼着有一种血液学的、准确的检测指标出现。

  • 标签: B型钠尿肽 充血性心力衰竭 呼吸困难 鉴别诊断 监控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B钠尿肽前体(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心力衰竭组(n=66例),随机选66例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n=66例)。比较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患者PRO-BNP水平;比较心功能Ⅱ级、Ⅲ级及Ⅳ级患者的PRO-BNP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组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BNP水平随心功能等级升高而升高,组间对比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中有临床价值,可以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估等提供有效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B型钠尿肽前体 心力衰竭 回顾性分析 心功能
  • 简介: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地步,但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看病难,看病贵”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医患矛盾正在不断激增,日益紧张。本文从实际出发,对于超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术进行探讨,为营造和谐的医院环境提供方向。

  • 标签: B超 医生 患者 沟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采取B钠尿肽检验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选取同期收治的31例健康受检人群作为参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予以B钠尿肽检验,对比分析两组受检人员血浆B钠尿肽水平。结果实验组受检人员在B钠尿肽水平(712.35±85.35)pg/ml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B钠尿肽水平(100.21±80.35)pg/ml,实验组诊断符合率96.77%显著高于实验组的80.64%,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血浆B钠尿肽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可以提升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B型钠尿肽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B钠尿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至我院就医的AMI患者60例(研究组)及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血浆BNP并记录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BNP为(534.7±32.4)pg/ml,对照组为(56.1?4.9)pg/ml,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较治疗前水平有所降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BNP水平较高(P均<0.05)。结论AMI临床诊断中BNP的检验效果较好,诊断特异性较高,准确性高,可作为临床推广的诊断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B型钠尿肽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效果浅析。方法对临床停经疑为宫外孕患者,首先经腹超声(TAS)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再用阴道超声(TVS)检查。结果对50例有停经史,尿HCG(+)者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经腹超声(TAS)诊断异位妊娠9例(18%),经阴道超声(TVS)诊断异位妊娠41例(82%)。结论经阴道超声可大大提高异位妊娠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在异位妊娠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阴式B超 异位妊娠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钠尿肽属于一类治疗预防心力衰竭的物质,其家族中治疗心力衰竭的类型较多,包含脑钠尿肽、N末端钠尿肽、C钠尿肽与心房钠尿肽等。随着制药技术与研究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的人工钠尿肽。本文主要分析不同类型钠尿肽的功能、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为临床心力衰竭的治疗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心力衰竭 钠尿肽 关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初诊2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素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FBG7.0~16.7mmol/L的2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饮食控制、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口服药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胰岛素治疗组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及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治疗前后查OGTT、内生胰岛功能及HbA1c,1~3个月复查1次,随诊1年。结果强化治疗组与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血糖分别于治疗后(5.9±1.3)、(9.6±2.1)d达到良好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9)d(均P<0.05)。强化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HbA1c,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口服降糖药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胰岛素组及口服降糖药组内生胰岛测定由治疗前的(37.3±27.8)、(38.2±28.2)U/ml提高到治疗后的(54.4±31.6)、(40.1±28.3)U/ml。结论初诊2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或口服药治疗,强化血糖控制均可改变胰岛B细胞功能,并可诱导部分患者长达1年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治疗在降低血糖幅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故可考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强化治疗方式。

  • 标签: 治疗方式 初诊2型糖尿病 血糖 B细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