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隐蔽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体会。方法对66例隐蔽性鼻出血患者实施全麻下内镜检查,对于在内镜下能明确出血点的患者实施电凝止血,对未能明确出血点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敏感区域填塞止血。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麻下48(72.73%)例患者均明确寻及鼻腔出血点,经电凝后止血。18(27.27%)例患者未能明确出血点,予以敏感部位内镜下填塞后止血。结论全麻下应用内镜寻找隐蔽性鼻出血出血点,同时予以实施电凝止血效果明显。对于不能明确出血点的患者,予以内镜下鼻腔敏感区域填塞后止血。所有患者均仅经一次治疗后出血停止。相比传统方式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承受痛苦小。

  • 标签: 鼻内镜 隐蔽性鼻出血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镜下射频与传统填塞治疗鼻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鼻出血患者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5)以及对照组(n=55)。对照组采取传统填塞法治疗,研究组采取内镜下射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率(96.36%)较对照组(83.64%)更高(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内镜下射频治疗鼻出血临床效果更优,可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且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 标签: 鼻内镜 射频 鼻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病患163例,所有病患进行入院诊断,排除因为鼻腔肿物、外伤及血液疾病或肝、肾功能疾病等因素诱发的鼻出血问题,同时按照年龄分为超过40岁组(共计82例病患)与低于40岁组(共计81例病患),对所有病患采用内镜下治疗,最后对病患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年龄阶段病患鼻出血的主要位置。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出血位置统计方面,超过40岁组鼻出血主要位置表现在下道穹窿位置、嗅裂位置、中道;而低于40岁组鼻出血主要位置表现在下道穹窿部、嗅裂位置、中道,两组各位置的人数占比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病患在内镜手术后无痊愈,无复发或并发症问题。结论对于难治性鼻出血病患,检查时应该关注下道穹窿位置、嗅裂位置、中道等厂家出血位置,此外,内镜治疗主要是用于病患在常规填塞治疗失败后,其优势主要表现为操作方便、实用、效果显著等优势,可作为临床诊治的主要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意义。

  • 标签: 鼻内镜治疗 难治性鼻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行镜下低温等离子术的治疗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2月90例鼻出血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鼻出血治疗效果;鼻出血止血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QOL-100评分;二次手术治疗率。结果观察组鼻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出血止血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QOL-100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10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治疗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出血患者行镜下低温等离子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二次手术治疗率,改善生存质量,加速康复。

  • 标签: 鼻出血患者 镜下低温等离子术 治疗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拔除膨胀海绵后鼻出血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3例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拔除膨胀海绵后鼻出血的急救和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以及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垂体腺瘤切除术后鼻出血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对于病情变化需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增加抢救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垂体腺瘤 鼻出血 膨胀海绵 急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鼻腔填塞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内镜下电凝联合鼻腔填塞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出血量、鼻粘膜恢复时间方面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一次性治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难治性鼻出血治疗中应用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效果显著,同时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和复发,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电凝 难治性鼻出血 鼻腔填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镜下双极电凝与传统填塞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06月~2018年03月,随机选择我科收治的30例鼻出血患者。分组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填塞止血治疗;治疗组15例,采用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治疗。比较两组首次治愈率、并发症、复发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组首次治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并发症(再出血1例、头痛1例),治疗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照组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5天,第6天在原发灶出现复发出血,而治疗组未有复发情况;治疗组的患者满意度(97.8±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5.6±5.7分)。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疗效优于传统填塞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射频消融术与中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用内镜下射频消融术+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详细记录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治愈率、止血时间等情况比对照组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经内镜下射频消融术+中药治疗的效果显著,一次治愈率高,并可快速止血,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鼻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中药治疗 顽固性鼻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患者鼻出血内镜电凝止血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位在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阿司匹林二级预防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每组各40位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局部填塞止血处理,而实验组采用内镜下微波电凝止血处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止血效果进行评估,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三个月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止血有效率为97.5%,比对照组的效果要好;实验组术后三个月内的各项数据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内镜下微波电凝止血处理方式对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患者鼻出血的治疗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阿司匹林 二级预防 止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庭囊肿患者采取经内镜改良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比组(12例);对比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内镜改良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填塞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率,并用视觉模拟法(VAS)评测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5±1.7)min、术中出血量为(4.1±0.8)mL、术后填塞时间为0、术后VAS评分为(1.0±0.3)分,分别别与对比组的(31.7±3.8)min、(19.4±3.2)mL、(30.5±2.1)h、(5.2±0.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改良前庭囊肿切除术操作便捷,创伤小,术后不需填塞,且术后疼痛小,优于传统术式,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鼻前庭囊肿 鼻内镜 切除术
  • 简介:摘要脑脊液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底外科多发的疾病,对于传统的神经外科开颅修补手术来说,这种方式在临床当中的应用价值并不高。特别是在近些年来,内镜技术不断地发展,从而使得内镜下的脑脊液鼻翼修补术受到人们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是十分突出的。本文主要对内镜下的脑脊液鼻翼漏修补术的进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以此可以为临床的医学治疗工作提供有效地参考,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鼻内镜 脑髓液 鼻漏修补术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对其应用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其采用内镜下微创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集中发病年龄40~59岁,发病时间集中于10月份~次年3月,出血部位最多于鼻中隔,合并多种疾病者明显较多。经内镜下微创治疗,治愈率高达94%,经三个月随访,无复发迹象。结论难治性鼻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发病季节及患者自身基础病,采用内镜下微创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难治性鼻出血 临床特征 鼻内镜 微创治疗 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顽固性鼻出血的病患予以内镜辅助下的蝶腭动脉电凝术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这个期间收治的98例患有顽固性鼻出血的病患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接受出血点电凝加纱布填塞治疗的51例对照组,及接受内镜下进行电凝蝶腭动脉止血治疗鼻出血的47例观察组病患,分析比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手术及效果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患手术止血所用时间及术后总气道阻力分别为(1.32±0.71)h、(0.29±0.13)kPa/s,和对照组的相应数据比较均明显较小(P<0.05);观察组病患的术后止血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术后再次发病率分别为97.87%(46/47)、2.13%(1/47)、0.00%(0/47),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手术止血成功率及复发率的实验数据在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顽固性鼻出血病患给予内镜帮助下的电凝蝶腭动脉止血治疗可明显有效减少手术止血时间,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高,是对顽固性鼻出血的一种安全、高效的临床手术治疗手段,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广泛使用价值。

  • 标签: 顽固性鼻出血 蝶腭动脉电凝术 鼻内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鼻窦炎患者接受内窥镜进行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进行疾病检查与预后干预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在患者疾病确诊后,对所有的患者采用常规的保守药物方案进行干预,之后分组对于其中的研究组患者再次应用内窥镜手术治疗,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症状评分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所得的各项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的总人数,以及治疗后的临床鼻塞、嗅觉障碍、头痛等评分结果较为理想,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取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疾病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高,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鼻内窥镜 手术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耳软骨和硅胶假体对伴有低的唇裂术后畸形进行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伴有低的唇裂术后畸形的23例患者,采用开放式整形切口入路,充分游离两侧鼻翼软骨,复位悬吊患侧鼻翼软骨,植入L型硅胶假体,将两侧鼻翼软骨穹隆部与硅胶假体缝合固定,将切取自体耳软骨修剪成盾状和帽状,缝合固定于假体鼻尖部,矫正继发畸形和低。结果术后半年6个月以上回访,本组23例中优良16例,改善7例,无不满意的病例。结论采用自体耳软骨和硅胶假体矫正唇裂术后畸形,术后效果良好,是治疗唇裂术后畸形可供选择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正唇裂术后鼻畸形 自体耳软骨 硅胶鼻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妊娠子痫。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 标签: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 -鼻窦炎应用内镜治疗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慢性 -鼻窦炎患者 129例,均给予内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按照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和疗效不佳组,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①疗效:术后 6个月、术后 12个月 VAS评分、 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术后 12个月嗅觉功能减退、鼻塞、头晕头痛、后滴漏 VAS评分、 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术前 6个月,差异显著( P< 0.05);②影响因素:危险因素为年龄、饮酒、伴有变应性鼻炎史、重度嗅觉障碍、长期应用减充血剂、术后坚持综合治疗( P< 0.05)。结论:内镜治疗慢性 -鼻窦炎时,效果较好,但部分患者疗效会受到年龄、饮酒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高度注意。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 -鼻息肉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源性慢性咽炎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017年收治的源性慢性咽炎的患者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肥厚型咽炎38例,慢性单纯性咽炎40例,不同类型患者均实施内镜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慢性肥厚型患者治疗有效率97.37%,较比慢性单纯性95%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源性慢性咽炎不同类型实施内镜手术治疗效果均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源性慢性咽炎 鼻内镜手术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