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纤维丘疹(Fibrouspapule)是好发于成人鼻部及临近皮肤的良性错构瘤,由毳毛毛囊及其周围血管纤维基质构成.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fibroma)为该病同义词.临床表现为鼻下部好发的圆顶坚实丘疹[1-2]。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错构瘤 纤维性丘疹
  • 作者: 邹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9-01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以婴幼儿及儿童多见,以春夏两季为主要发病季节的瘙痒性皮肤病。丘疹性荨麻疹主要由蚊虫叮咬引起,破损发生在四肢、躯体等部位,主要表现为风团样损害,包括风团小疱、风团丘疹,颜色为红色,大小与绿豆、花生米相近,形状似纺锤形。下面对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进行阐述。1导致丘疹性荨麻疹发生的原因及症状有哪些?丘疹性荨麻疹发病原因较为简单,节肢动物叮咬为导致丘疹性荨麻疹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包括蚊子、螨、臭虫、虱子等,虫类可以通过口器刺入皮吮血,此过程中期唾液、部分口器如果残留在皮内,则会诱发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除了虫类叮咬外、各种消化功能障碍和某些食物如蛋、虾、蟹、奶、鱼等可能与某些患儿发病有关。对于丘疹性荨麻疹,临床的症状表现如下:一般幼儿及儿童较多,成人较少,皮损为躯干四肢伸侧的群集性或散在性、绿豆大小至花生米大小的略呈纺锤形或椭圆形的红色风团样丘疹或丘疱疹,有的皮损可有顶端小水疱,有的发生后便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疱液清凉、周围无红晕、疱壁薄,淡红色,新旧皮损常间隔存在,红肿明显,常因剧烈瘙痒而影响睡眠,挠抓后可以引起激发感染,皮损一到两周消退,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2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旦发生丘疹性荨麻疹,积极寻找其原因,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下面对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分析如下:★抗组胺类药物临床对于丘疹性荨麻疹一般选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如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或扑尔敏等药物,疗效较好。★糖皮质激素或其他药物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乳膏外用,具有抗炎的功效,炉甘石洗剂也常用于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具有清凉止痒的功效,若皮疹出现糜烂可用1.5%-3%的硼酸溶液或0.9%生理盐水湿敷。★维生素类维生素C、抗组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在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中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抗生素丘疹性荨麻疹如果发生感染,则可以加用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乳膏等外用,从而减轻感染症状。3丘疹性荨麻疹该如何预防呢?丘疹性荨麻疹对婴幼儿及儿童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除了积极的治疗外,更要做好该疾病的预防工作,那么,丘疹性荨麻疹有哪些预防措施呢?下面对其介绍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躯干、四肢起红色丘疹伴痒4个月,于2009年6月来科就诊。患者诉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起红色丘疹,伴轻度瘙痒,后皮疹逐渐增多,扩展到躯干和四肢。

  • 标签: 梅毒疹 丘疹性 临床表现 皮肤组织病理
  • 简介:摘要毛囊黑色素干细胞(McSCs)是一种特殊的干细胞群,存在于毛囊隆突区中,调控含色素毛囊的再生。复杂的外部微环境和宏观环境结合内部因素,调控着生理性毛发再生和病理损伤中McSCs的静止和激活。McSCs的研究是一个新兴领域,有助于探索正常黑色素细胞发育的潜在分子机制,以及干细胞系统缺陷所导致的疾病病理过程。该文通过综述McSCs生存、维持、增殖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以及在色素沉着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展示McSCs在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中作为通用供体的巨大潜力。

  • 标签: 黑素细胞 干细胞 毛囊黑色素干细胞 色素沉着障碍性疾病
  • 简介:儿童型胶样粟丘疹(juvenilecolloidmilium,JC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儿童日光暴露部位皮肤丘疹样损害,该病病因不明,但一些学者推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及日光诱导导致角质形成细胞损害所致,我们报道一例家族胶样粟丘疹

  • 标签: 胶样粟丘疹 家族性 角质形成细胞 遗传易感性 病因不明 儿童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白色纤维丘疹病病例。患者女,49岁,面部、颈部、手背部多发无症状黄白色丘疹6年。丘疹组织学表现为表皮过度角化,真皮上、中部胶原纤维增生,伴胶原化变性,弹力纤维染色显示真皮上层小部分区域弹性纤维减少且有断裂。

  • 标签: 纤维性 丘疹 白色
  • 简介:丘疹荨麻疹,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每年的春季开始,夏秋季节,有的一年四季不断,尤其夏秋季节为重,在小儿身上不断出现不规则的成群分布的梭形红色丘疱疹或风团,伴有剧烈的瘙痒,有的经搔抓继发皮肤感染形成脓胞疮。现简要介绍一下对丘疹荨麻疹认识与防治。

  • 标签: 丘疹性荨麻疹 婴幼儿 儿童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过敏性疾病
  • 简介:报道1例恶性萎缩丘疹病。患者男,58岁。因全身皮损5年余,急腹症剖腹探查术后11d入院。躯干、四肢散在分布圆形、椭圆形淡红色丘疹,黄豆大小,周边呈环状隆起,境界清楚,中央破溃、萎缩。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深部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小血管管腔闭塞。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符合恶性萎缩丘疹病。该病临床罕见,累及系统,死亡率高。

  • 标签: 萎缩性丘疹病 恶性 血管炎
  • 简介:毛囊瘤(Trichofolliculoma)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成人面部向毛囊分化的良性错构瘤。临床以鼻侧好发的网顶丘疹,中央开口处穿出成簇的柔软白色毳毛为特征[1-2]。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良性 毛囊瘤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20岁,因下颌、额头多发的蓝灰色丘疹13余年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近亲婚配者,其外公、母亲、弟弟有相同病变。查体:额头、下颌、颈部可见多个米粒至豆粒大小蓝灰色丘疹,互不融合,直径约 1~4 mm,表面光滑。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符合发疹毛囊肿,结合家族史,诊断为家族发疹毛囊肿。应用0.05%他扎罗汀凝胶治疗2个月后有所改善。

  • 标签: 毳毛囊肿,发疹性 家族性 遗传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20岁,因下颌、额头多发的蓝灰色丘疹13余年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近亲婚配者,其外公、母亲、弟弟有相同病变。查体:额头、下颌、颈部可见多个米粒至豆粒大小蓝灰色丘疹,互不融合,直径约 1~4 mm,表面光滑。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符合发疹毛囊肿,结合家族史,诊断为家族发疹毛囊肿。应用0.05%他扎罗汀凝胶治疗2个月后有所改善。

  • 标签: 毳毛囊肿,发疹性 家族性 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丘疹弹性纤维离解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确诊的22例丘疹弹性纤维离解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及随访情况。结果2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7岁(1~10岁),男女比例4.5∶1,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1.5年,无明确病因。患者皮损均无痒痛等症状,均表现为白色丘疹,直径1 ~ 10 mm,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轻度隆起,质软,境界清晰,推挤丘疹两侧正常皮肤后丘疹表面可出现皱纹。16例(73%)皮损散在分布,13例(59%)皮损数< 5个;21例(95%)皮损位于躯干部位。8例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真皮浅中层胶原纤维无明显增加,排列正常,但间隙轻度增宽;弹性纤维染色显示真皮浅中层局限性弹性纤维消失及离解。确诊后,22例均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其中18例自起病后皮损未继续扩大,也未出现新发皮损;4例皮损轻度扩大,但后期停止进展;16例患者出现部分缓解。结论丘疹弹性纤维离解是一种好发于儿童青少年的罕见弹性纤维皮肤病,诊断需临床结合病理,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弹性组织 皮肤表现 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道1例嗜酸性脓疱毛囊炎。患者男,53岁。面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脓疱5年,加重3个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外毛根鞘细胞间水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毛囊内见脓疱,内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真皮内毛囊及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脓疱毛囊炎。给予雷公藤多苷、米诺环素等治疗后,皮损基本消退。

  • 标签: 毛囊炎 嗜酸性 脓疱性 临床表现 皮肤组织病理
  • 简介:以消疹汤为基本方治疗小儿丘疹荨麻疹62例,并配合中药水煎外洗,用药3—7剂后皮疹均全部消退,临床疗效显著。附2则案例以资验证。

  • 标签: 消疹汤 丘疹性荨麻疹 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治疗头皮穿凿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头皮穿凿毛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灶具体部位、范围及侵犯程度,选择直接切除缝合或以局部皮瓣修复、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后延期缝合、将侵犯毛囊已形成秃发畸形的病灶彻底切除后移植皮片、在头皮下方彻底切除病灶后拉拢缝合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头部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30岁;头顶部3例,枕部2例,项部2例;病灶范围3.0 cm×5.0 cm~14.0 cm×7.0 cm;病程6个月至10年。7例患者创面术后1~2周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术区均无复发。其中1例行皮片移植的患者,皮片成活良好,愈合后出现秃发,其他部位有散在再发病灶;1例可见局部瘢痕增生;其余患者创面愈合良好,头发生长均尚可,对外观均满意。结论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治疗头皮穿凿毛囊炎,周期较短,效果较好。

  • 标签: 毛囊炎 穿凿性毛囊炎 头皮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