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unt-Hess高分颅内动脉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65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效果。结果经随访,GOS结果Ⅰ级18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8例,预后良好率56.9%,病死率27.7%;32例早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59.4%、28.1%,33例晚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48.5%、33.3%,对比早期与中晚期治疗的预后良好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6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并发症4例。结论Hunt-Hess高分颅内动脉采用血管内栓塞早期治疗,可减少动脉再破裂出血、血管痉挛发生,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时机下采用介入治疗对Hunt-Hess高分颅内动脉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之间选取51例需要治疗颅内动脉破裂的患者。将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将患者根据介入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治疗组和早期治疗组。对超早期治疗组的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疚实施介入栓塞进行治疗,早期治疗组患者在发病48-96小时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GCS的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早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GOS评分和出院3个月的BI评分指数都比早期治疗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早期治疗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早期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unt-Hess高分颅内动脉破裂治疗选择超早期进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显著。

  • 标签: 介入治疗时机 Hunt-Hess高分级 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2009年12月11—13日,由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及神经外科主办的“全国高分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诊疗策略高峰论坛”在美丽的雁荡山成功召开。来自全国40多位脑血管病外科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对高分aSAH的诊断、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预后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该疾病的诊疗达成了初步的专家共识。该论坛由著名脑血管病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建康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凌锋教授主持。现将论坛讨论的主要焦点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结性报告
  • 简介:患者女,45岁,7天前突然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既往健康。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头颅CT平扫双侧裂池、前纵裂略高密度影。DSA(图1~4):右侧颈内动脉前床突段向后侧方囊状膨突动脉10mm×9mm,可见附壁血栓,外缘不规则。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开口远端可见向上前方囊状膨突动脉7.0mm×4.2mm,外缘光滑。

  • 标签: 颈内动脉瘤 锁骨下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早期及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破裂Hunt-Hess高分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颅内动脉破裂Hunt-Hess高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76例,以介入时间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早期介入的参照组(n=38),以及实施超早期介入的研究组(n=38),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对颅内动脉破裂Hunt-Hess高分患者实施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介入栓塞 颅内动脉瘤破裂Hunt-Hess高分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raeb评分对伴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的高分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伴IVH的高分aSAH患者。高分aSAH定义为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WFNS)分级Ⅳ~Ⅴ级。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 mRS)进行转归评估,≤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Graeb评分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Graeb评分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86例伴IVH的高分aSAH患者。动脉治疗方式:开颅夹闭42例(48.8%),血管内栓塞21例(24.4%),保守治疗23例(26.7%)。转归良好29例(33.7%),转归不良57例(66.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raeb评分>6分[优势比(odds ratio, OR)26.36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4.106~169.235;P<0.001]、改良Fisher分级3~4级(OR 11.674,95% CI 1.540~88.512;P=0.017)以及并发慢性脑积水(OR 21.236,95% CI 2.883~156.431;P=0.003)是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Graeb评分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43(95% CI 0.760~0.926;P<0.001),最佳截断值为6.5分,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9%和86.2%。结论Graeb评分是伴IVH的高分aSAH患者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Graeb评分>6.5分对此类患者转归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脑出血 脑室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高分交通动脉患者术后实施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60例高分交通动脉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接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实施常规腰椎穿刺引流与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认知功能改善时间及颅内压下降到正常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

  • 标签: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 高分级 后交通动脉瘤 常规腰椎穿刺引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显微夹闭手术治疗高分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106例高分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行早期显微夹闭手术,观察组发病后3d手术,对照组发病后3d后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水平均和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分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后3d内行显微夹闭手术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机体炎症,且预后相对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夹闭手术 高分级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疗效 预后
  • 简介:颅内破裂动脉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目前对Hunt—HessI~Ⅱ级和V级颅内破裂动脉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的意见趋于一致。I~Ⅱ级患者病情良好,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多争取早期手术。V级患者病情危重,除非有威胁生命的血肿可以清除,否则无论是否手术,效果均不佳。故多数学者主张先保守治疗,延期到病情好转后再手术。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预后 手术时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显示的动脉壁增强(aneurysm wall enhancement, AWE)与颅内动脉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未破裂颅内动脉患者。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动脉形态学参数,应用HR-MRI评估强化模式。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WE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PHASES评分评估颅内动脉的5年破裂风险。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确定强化模式与动脉破裂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61例患者和333个未破裂颅内囊状动脉。强化组与非强化组之间多发性动脉的比例以及动脉大小和部位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多发性动脉[优势比(odds ratio, OR)0.44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251~0.791;P=0.006]、动脉大小(OR 1.327,95% CI 1.218~1.445;P<0.001)和部位(大脑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后循环:OR 2.058,95% CI 1.217~3.482;P=0.007)与AWE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基于PHASES评分,强化组5年预测破裂风险显著高于未强化组(5.2%±6.2%对1.5%±2.0%;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动脉强化范围与动脉破裂风险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01)。结论HR-MRI显示的AWE与多发性动脉动脉大小和部位相关。应用AWE可预测颅内动脉破裂风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磁共振成像 钆DTPA 图像增强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VBDAs)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血管中膜内或中膜和外膜之间的剥离,血流从破裂口进入及壁内血肿的形成。在大多数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VBDAs)中,常规血管检查技术很难发现内膜瓣、双腔和壁内血肿的直接证据。导管血管造影可以提供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动态图像,被认为是诊断动脉夹层的金标准。然而,导管血管造影通常提供强度投影图像,而不是横断面图像,这限制了检测这些解剖特征性征象的能力,现就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的影像学检查作一综述。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夹层动脉瘤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早期手术内、外减压联合对侧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分颅内动脉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医院自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30例高分颅内动脉患者,均实施早期手术内、外减压联合对侧侧脑室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29例顺利完成手术,一例手术中死亡,两例手术后死亡,对剩下的27例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他们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论早期手术内、外减压联合对侧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分颅内动脉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和疗效。

  • 标签: 早期手术内 外减压 对侧侧脑室引流术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总结高分颅内动脉急诊早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高分(Hunt-Hess分级Ⅲ~Ⅴ级)颅内动脉42例,术前8例经DSA检查、28例经CTA检查证实动脉,6例手术探查证实为动脉;均急诊行对侧侧脑室外引流术、额叶或颞叶部分脑组织切除内减压、动脉夹闭+去骨瓣外减压术。结果42例中,除1例术中死亡,其余41例均顺利夹闭。术后死亡3例。35例术后随访1~6个月,根据GOS评分,5分10例,4分11例,3分12,2分3例,1分2例;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结论对于高分颅内动脉,部分脑组织切除联合对侧侧脑室引流术能降低颅内压,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减少重要脑功能区的损伤,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且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Hunt—Hess分级Ⅲ-Ⅴ级 急诊手术 对侧脑室外引流术 内外减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术后的护理措施,为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依据。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动脉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最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话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中,对患者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并发症率,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并发症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动脉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将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动脉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采用特定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临床上动脉手术后如何对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结论实验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脉手术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其护理方法和模式,能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动脉瘤 手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