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转移皮瓣配合VSD持续负引流修复尾部缺损的护理探究。方法:30例尾部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护理,后组在前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尾部患者行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转移皮瓣 VSD持续负压引流 骶尾部修复 压疮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预防小儿尾部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的53例患儿作为对象,患儿均使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将其制作成减压水袋,对接触部位进行按摩,观察预防的效果。结果 53例患儿均未出现尾部,患儿住院时间7-15天,均值为(9.5±2.3)天,出院时,皮肤恢复正常,有弹性。结论 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在预防小儿尾部中,作用比较明显,加快病情恢复,要重视。

  • 标签: 小儿骶尾部压疮 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例新生儿尾部巨大畸胎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做好新生儿的保暖、瘤体的护理和家长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和呼吸道管理,提供营养支持、管路护理、伤口的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方面工作。结果:患儿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伤口护理、耐心细致的喂养,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新生儿尾部巨大畸胎瘤治愈是至关重要的。经过手术切除,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能保证患儿顺利出院,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骶尾部巨大畸胎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尾部创面是临床常见疾病,复杂的创面常涉及皮肤、皮下组织、骨组织三维结构的缺失,通常既伴有广泛的软组织缺损,又合并不同程度死腔,故尾部创面的修复需要同时考虑外形和功能的问题。植皮或者简单的局部皮瓣转移通常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制订修复方案还需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分析。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5例尾部创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何根据致患者全身因素和局部创面,如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条件,制订个性化的修复方案,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骶尾部 外科皮瓣 复杂创面
  • 简介:摘要尾部畸胎瘤(SCT)是胎儿时期常见肿瘤之一。近年,SCT产前诊断率显著提高,如何正确规范地进行产前咨询,把握胎儿外科干预指征与方法,加强围生期随访评估、生后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长期随访等,将对SCT患儿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笔者拟参考国内外胎儿SCT的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胎儿SCT产前诊治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胎儿SCT规范的产前诊治策略制定与推广提供参考。

  • 标签: 骶尾部畸胎瘤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胎儿水肿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分期修复策略修复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0年1月—2020年 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8~74岁。Ⅰ期手术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6 cm~22 cm×14 cm,术后行持续负封闭引流(VSD)治疗。Ⅱ期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血管情况以及创面部位、大小、深度制订个性化修复方案,采用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6例,臀大肌肌皮瓣修复4例,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例,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例。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10 cm×8 cm~25 cm×18 cm。9例患者供瓣区直接缝合,3例患者供瓣区则采用背部中厚皮覆盖。观察术后皮瓣或肌皮瓣成活情况、肿瘤复发情况以及随访时皮瓣或肌皮瓣外观、质地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1例患者皮瓣或肌皮瓣成活;1例患者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予以清创切除后,将皮瓣向远端推进。8例患者创面直接愈合;1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出现皮瓣下感染,1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远端静脉充血,1例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患者出现肌皮瓣下血肿,1例逆行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患者出现切口渗液、裂开,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术后均未见肿瘤复发。出院后随访2~5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皮瓣或肌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供瓣区愈合良好。结论在Ⅰ期彻底清创、VSD治疗的基础上,Ⅱ期采用血运丰富的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臀大肌肌皮瓣或者游离/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创面,方法可靠,供区损伤小,治疗效果较佳。

  • 标签: 伤口愈合 骶尾部 放射性溃疡 臀部穿支皮瓣 臀大肌肌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 简介:【摘要】失禁性皮炎(IAD)是大小便失禁引起的并发症,是失禁病人常见的问题。因肛周和会阴部经常受尿渍粪便的不良刺激而引起,出现瘙痒及不适感,甚至造成皮肤破溃及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皮炎 大小便失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与难免护理管理及干预对策的临床效果。方法:调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护理的80例病患视为观察对象,按不同的方案把病患划分为两组,将采纳常规护理的作为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干预后的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数据显示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管理和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难免的发生,缓解病患的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压疮 难免压疮 护理管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部位在盆腔/尾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并随访远期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诊治的原发于盆腔或尾部NB患儿16例(男8例,女8例)的初诊年龄、原发瘤灶部位、瘤灶大小、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等临床特征。对规律治疗随访的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总结患儿术后并发症,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6例患儿中位诊断年龄23.0(5.7~102.0)月龄,6例(37.5%)≤12个月。患儿均进行了化疗,中位化疗疗程6(1~8)个疗程;15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完全切除12例,占80%,手术方式以经腹为主(86.7%,13/16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33.5(8~136)个月,3例(18.8%)患儿术后骶骨缺如,患儿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5年总生存(OS)率100%。结论单中心总结显示,盆腔和尾部区域NB患儿生存率高。肿瘤完全切除联合化疗治疗是有效的措施。术后永久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少见。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盆腔/骶尾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寄生胎(fetus-in-fetu,FIF)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FIF的认识。方法对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出生的1例新生儿FI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寄生胎”、 “胎中胎”、“双胎畸形”、“畸胎瘤”和“fetus-in-fetu”、“parasitic twin”、“teratoma”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Embase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自2009年至2019年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1周岁内发现的FIF患儿临床特征和诊疗要点。结果本例患儿为足月女婴,母孕期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尾部不规则混合性肿块,生后见肿块上有不完整的肢体形状,手术切除后恢复好,随访至4月龄生长发育正常。文献检索共收集53篇文献,包括本例共57例,其中男24例(42.1%),女30例(52.6%),未描述性别3例(5.3%);产前诊断11例(19.3%);寄生部位在腹膜后26例(45.6%);合并其他出生缺陷7例(12.3%);术后预后好45例(78.9%)。结论FIF系罕见疾病,多见于腹膜后,产前诊断较难,应与畸胎瘤鉴别,治疗后预后较好。

  • 标签: 寄生胎 双胎畸形 畸胎瘤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小组早期介入对预防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调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6例脑卒中患者并均分两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早期介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结果可知,医院应建立护理小组,同时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为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知识,从而实现有效预防的目的。较之常规护理,早期介入可提前引导患者明确预防的重要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压疮护理 早期介入 脑卒中 预防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针对老年应用护理小组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老年患者展开研究,并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护理小组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raden评分和VAS评分无差异性,经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得到降低,相比下研究组Braden评分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压疮护理小组 老年压疮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总结了一例尾部Ⅲ期压力性损伤案例的治疗心得。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和伤口局部情况,分析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运用湿性愈合理念对伤口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积极正确的创面处理方法以及敷料的正确应用,使患者压力性损伤愈合,减轻了痛苦。结论:在对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治疗的好转率。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湿性愈合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中是由于患者机体组织受到长时间压迫,局部组织出现缺血或者坏死等现象,进而导致皮肤出现破溃引发,其愈合时间通常较长,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病情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严重感染,并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多项功能均处于衰退过程中,且脂肪组织较为薄弱,行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便,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的发生率,也是导致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选择到我院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开展关于预防的研究,分析风险预警护理的作用,具体如下。

  • 标签: 压疮风险 预警护理 老年住院患者 压疮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小组使用于高龄危重症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选择该医院就诊的高龄危重症患者62例,时间为: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分组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给予普通护理;实验组31例,在该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小组干预。评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愈程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实验组也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高龄危重症患者中实施压护理小组效果更加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压疮护理小组 高龄 危重症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又称压力性溃疡)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发生血流障碍,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各种骨科疾病行动不便,丧失自理能力而导致卧病在床,长时间缺乏运动更容易导致的产生。本文通过的综合分析、评估以及对医院骨科患者进行的预防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成效,促进疾病的愈合,缓解患者的痛苦以降低患者的发生率。

  • 标签: 卧床 骨科 压疮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压力性损伤是位于骨隆突处、医疗或其它器械下的皮肤和/或软组织的局部损伤。可表现为完整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会伴疼痛感。损伤是由于强烈和/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软组织对压力和剪切力的耐受性可能会受到微环境、营养、灌注、合并症以及皮肤情况的影响。易发于极度消瘦、年老体弱及 一些病情危重长期卧床且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老年人一旦发生,其创口的修复再生较为困难。不仅给病人带来 痛苦,加重病情,延长康复时间,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对老年人进行的预防护理是老年 护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医护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引起最基本、最重 要的原因是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因而,可以通过护理干预褥疮的发生或将发生率降至最低。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