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病的病理改变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1995年12月治疗的7例(男1例,女6例)血管病患者的病理改变及手术治疗结果.其中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l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血管痣、癫痫发作、智力障碍以及偏瘫;脑电图检查显示病变部位异常脑电波.结果7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6例手术后临床症状及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理改变包括颅骨不对称,内钙化,脑萎缩,脑室扩大,硬脑膜和蛛网膜血管扩张、增生及脑血管扩张,静脉畸形等.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满意的血管病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颅面 血管瘤 病理改变 患者 手术治疗 血管扩张
  • 简介:患儿男,2岁,因左颜面大片红斑,发育迟缓2年于2004年12月26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儿2003年1月出生后发现左颜面部以中线为界,布满红斑,压之不褪色,波及头皮.躯干及左下肢有散在不规则大片红斑,躯干部有大片青灰色胎痣样色素沉着.2003年4月中旬,患儿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抽搐,每次数分钟或10多分钟,2~3次/d.在当地医院做头部CT及MRI检查,显示左额颞顶硬膜下积液,给予钻孔引流,引流出淡黄色液体约200ml.

  • 标签: 颅面血管瘤 影像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DSA 2003年1月 2003年4月
  • 简介:目的分析颅骨血管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例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血管病的CT表现,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CT主要表现为:(1)脑表浅部位钙化灶;(2)钙化相邻皮质不同程度脑萎缩;(3)患侧壁稍增厚、头颅不对称。结论CT扫描是一种无创的血管病的诊断方法,准确、方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同时应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

  • 标签: 颅面血管瘤 CT检查 钙化 脑萎缩 颅壁增厚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总结内海绵状血管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内海绵状血管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碌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变均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卡氏评分(KPS)〉90-100分13例,〉80-90分8例,〉70-80分3例,〉60-70分1例,〉50-60分2例。随访3个月-6年。头痛症状消失8例,好转1例;视力恢复3例,好转2例;急性起病者,生活自理7例,合并不同程度功能障碍3例;头晕、行走不稳治愈1例,好转1例;癫癎病人随访2年无发作。结论硅微手术是治疗内海绵状血管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血管患者的介入治疗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口腔颌血管患者实施介入栓赛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包括卧位、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等,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6例患者全部治愈,4例患者大部分消退,2例患者出现发热及胃肠道不适。结论和传统手术相比,口腔颌面部血管介入治疗的恢复较快,并且痛苦较少,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 标签: 口腔颌面 血管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海绵状血管的CT诊断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内海绵状血管患者的CT诊断资料,其中,脑内型43例,脑外型17例,60例均行常规CT头颅扫描,8例采用碘海醇对比剂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在内的分布情况和病灶病变情况。结果病灶部位主要分布在脑表面的皮质和皮髓交界区域,可合并多个病灶,脑内型主要为单发,额叶、顶叶、颞叶为主要病灶部位,病灶部位边界清晰,合并出血的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CT诊断显示主要病变为单发或多发斑片状钙化,采用碘海醇对比剂行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结论内海绵状血管患者的病灶集中在额叶、顶叶和颞叶,CT诊断表现边缘清晰的类圆形高密度灶,病灶密度大多不均匀,合并出血时,病灶可短时间内增大,造影剂增强后可出现病灶不强化或轻度强化,根据其特有的CT诊断表现,可将其与脑膜相区分,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CT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海绵状血管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5年6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的内海绵状血管患者1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开颅手术治疗.结果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无死亡,无内出血,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内海绵状血管是可行的,早期手术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词海绵状血管;显微手术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reatmentofintracranialcavernoushemangioma.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inSeptember2008-June2015inthefirsthospitalaffiliatedtoChinamedicaluniversityhospitalofanshanof10patientswithintracranialcavernoushemangioma,allcasesusingmicrosurgicalopGerationtreatment.Results8cases,subtotalresectionin2cases,subtotalresectioninpostoperativedeath,intracranialhemorrhage,confirmedbypathologycavGernousKheyemwaonrgdisoma.ConclusionThemicrosurgicaltreatmentforintracranialcavernoushemangiomaisfeasible,earlysurgerycouldgetbettereffect.Cavernoushemangioma.;Microsurgery中图分类号R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81-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SWI技术在内海绵状血管(intracranialcavernousangioma,I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MRI常规序列及SWI扫描。结果:SWI序列发现15例患者共67个病灶;T2WI发现8例共30个病灶;T1WI发现5例共14个病灶。SWI显示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常规序列(P〈0.05)。SWI与常规序列同时显示32个病灶,SWI序列显示病灶范围平均为(2.3723±4.6361)cm2,大于常规序列的(1.8827±3.0813)cm2(P=0.000)。ICA在SWI序列上及常规序列上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爆米花样”或“桑葚状”高低混杂信号、周围包绕低信号的“铁环征”。结论:SWI序列对ICA十分敏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面中掀翻术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鼻咽纤维血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对照组患者出现复发的有4例(20.00%),观察组出现3例(15.00%),2=0.554,两组患者出血量比较,对照组患者出血量为50~5000ml,中位数为900ml,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100~5000ml,中位数为1000ml,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比较,对照组术后4例(20.00%)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2=20.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在治疗鼻咽纤维血管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咽纤维血管瘤 护理 面中掀翻术
  • 简介:<正>患者1男性,18个月患儿,因会阴部和外生殖器处血管(见图1)于2008年4月收入小儿外科。术前CT检查:血管发生在会阴部、阴囊和阴茎,同时累及阴茎的海绵体,阴囊皮肤、肉膜及部分肌肉。B超检查:未发现有动静脉瘘的征象,局部皮温

  • 标签: 血管瘤 普萘洛尔 长春新碱 会阴部 小儿外科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脉管异常疾病的命名和分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混乱状态,不精确的术语严重干扰了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病因的理解、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判断。本文将从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影像学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加深临床医师脉管畸形的认识,对做出适宜的诊断及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血管瘤 血管畸形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海绵状血管的CT和MRI诊断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内海绵状血管患者6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总结患者CT及MRI诊断结果。结果(1)内海绵状血管的CT和MRI表现略有差异,脑内型患者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或圆形,MRI表现与出血时间有关,多高T2信号、短T1信号;脑外型CT表现为哑铃型或椭圆形病灶,MRI为“葫芦”状;(2)ROC曲线分析显示,MRI检测的灵敏度(76.2%)与特异度(78.3%)均显著高于CT检测的灵敏度(56.66%)与特异度(62.34%),但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1.21%)与特异度(88.78%)均显著高于单纯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内海绵状血管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差异,但均能作为内海绵状血管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更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T MRI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内脑静脉血管(CV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一例CVA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CTA可以显示CVA典型形态学改变。结论CVA具有特异影像学特征,CTA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 标签: 脑静脉性血管瘤 CT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ICA)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多发性ICA.结果14例共32个病灶,MRI检出30个;表现为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受损的症状和体征;12例共18个病灶手术切除,其余病灶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无死亡,疗效满意;14例中5例有可能家族史.结论多发性ICA的诊断主要依靠MRI检查;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方法;神经导航对于多发性ICA的手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多发性ICA与家族性海绵状血管(FICA)关系密切.

  • 标签: 颅内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预后及安全性。结果:20例中8例经CT检查确诊其中显微外科手术9例,常规手术6例,开放定向手术5例,全切除19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损害2例,无死亡。结论:内海绵状血管可通过CT或MRI平扫或增强扫描诊,并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方法 治疗方式 显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