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看不见雪我能看见天却看不见雪我能看见云却看不见雪我能看见雁阵却看不见雪总是晴天总是万里无云总是云卷云舒我写不出走不出肮脏的小巷我不知道对抵达窗棂的小鸟该说些什么无雪的冬日连女儿寄自北京的快件都在旅途上耽误了3天

  • 标签: 王明
  • 简介:广东开平、台山、恩平、新会,合称四邑,是中国著名的侨乡。1953年10月2日,我生于开平赤坎镇北炎乡东兴里,成为侨乡之子。父亲余荣炼在广州当冷冻机械工人,业余爱好绘画,也拉过小提琴。母亲司徒秀霞在乡中务农,小学毕业。我在三四岁时,由母亲教我看书识字。1959年,已近6岁,便吵

  • 标签: 《三门峡畅想曲》 乐韵 诗心 冷冻机械 农村户口 侨乡
  • 简介:庚信是中古重要的韵文作家。一生留下三百余首,成为研究当时语音的重要资料。本文作者以术铎出版社1983年出版之《先秦汉魏晋南朝》中所载庚信325首诗作为据,系统地考察了庚信诗中的用情况。以之与《广》相对照,考其部分合之异同,指出其与《广》所异者,颇有助于我们去了解庚信所处时代的语言真面貌。

  • 标签: 庚信 用韵
  • 简介:冀宣明是清代康乾时期商洛籍重要诗人,其诗作一直未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对其诗作进行穷尽性地考辨,给出了:冀宣明现存总计85首,用涉及22部,除少数几首有出韵、换以及元部、先部偶有通押现象之外,其诗作用较为精审,以求为深入研究商洛文化及冀宣明诗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冀宣明 诗歌 用韵
  • 作者: 重阳(黑龙江)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绿城文学》 2009年第1期
  • 机构:中华民族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无韵不成诗的法则是在中国人民几千年的诗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千年前如此,千年后依然!诗文有别是中国语文大法之一,有韵则诗,无韵则文。无韵自由诗艰苦奋斗了八十多年,枉费心机,无法改变这一历史事实。史实雄辩地证明:无韵不成诗!现今的青年人见到分行的文字就喊诗,写出了分行文字就称诗。说他们不知诗为何物,算是委屈了他们;说写诗应有韵律,他们感到茫然,似乎无知;甚至谈韵便羞,似乎是一件羞耻的事。特别是一些报刊编辑,看到有韵诗稿便不屑一顾,甚至耻笑。一些大学教授们也置中华民族诗传统于不顾,竟然充当无韵诗的吹鼓手,甚至自已也在大写特写无韵诗,并大喊大叫所谓的“中国的现代诗,现代的中国诗”。真可谓不知其耻,反以为荣。这可真是“滑稽世界”荒唐之极!堪称对东方诗国的一大讽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范温《潜溪眼》论张海明范温,一名仲温,字元实,成都华阳人。生平事迹不详。据蔡《铁围山丛谈》,吕本中《紫微诗话》、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等书的零星记载,我们只知范温是宋代著名史学家范祖禹的儿子,吕本中的表叔,秦观的女婿。他曾从黄庭坚学,受其影响颇深...

  • 标签: 《潜溪诗眼》 范温 人物品评 黄庭坚 书画诗文 《沧浪诗话》
  • 简介:对现见切进行了分析,首次指出这些切跟唐宋以来的禅宗语录有着密切的关系,顺便讨论了跟切有关的几个问题。

  • 标签: 切韵诗 禅宗语录 早期韵图
  • 简介:《红楼梦》第四十八、四十九回写到了“香菱学”。薛蟠外出经商,香菱因此随宝钗来到大观园居住。在此期间,香菱拜黛玉为师,学习做诗。香菱前后共作《咏月》诗三首:咏月三首(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咏月三首(其二)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 标签: 香菱 用韵 咏月 黛玉 柳带 宝钗
  • 简介:王维是盛唐时的一位艺术大师。他、书、画、乐无不精擅,而尤以诗才名世。人们研究王维多以绘画的角度谈其诗歌成就,而鲜有将王维的、画作为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加以比较,得其异同。本文将从王维和画的意境、禅理、章法诸方面具体阐述王维和画之共性。

  • 标签: 王维 诗和画共性 意境 禅理 章法
  • 简介:陆游·卜算子驿外风狂……雨雪压弯木桥的忧郁,灰朦朦挤仄了凝重的天空。蓦地,你感受到大地窜动一股热流:一蓬蓬炽烈的火焰,烘暖岁月的伤痛。缕缕芳香穿越雪片与泥泞,走在季节的前头。一生都飘洒着雨雪。风霜中,横枝逸出。撑起凄冷孤寂的暮色,你,站成一株斗寒的梅。不变的香,总弥漫在那线装的书页间……

  • 标签: 火焰 散文诗 季节 陆游 热流 暮色
  • 简介:、词用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宝贵资源,周密、词用前人未做过系统研究。通过穷尽考察302首周密古体、词,并以鲁国尧的宋代通语18部系为参照,得出周密古体、词韵系共16部。周密古体、词用大致符合宋代通语,同时也体现了宋末浙江吴语方音的特点。

  • 标签: 周密 诗、词用韵 韵系 宋代通语 吴语方音
  • 简介:郭沫若二十年中步鲁迅“惯于长夜”原抒怀三首,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对鲁迅的悼唁、纪念是真诚的,他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爱国主义精神和硬骨头品质,他当之无愧地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郭沫若步鲁迅“惯于长夜”抒怀三首,也以典型实例说明,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化伟人,他们的旧体虽然具体内容不同,风格迥异,但各有特点,各呈异彩,能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 标签: 郭沫若 鲁迅诗 抒怀三首
  • 简介:<正>本文选择宋初两位诗人王禹偁、杨亿的用作为研究对象,目的除了借以探讨北宋初期的语音情况外,还在于上继唐诗、下联宋词用的研究。因为打开《全宋词》,可资研究的词人实自宋仁宗时的柳永、张先开始,所以我们企图填补宋初这段空白。王、杨二位都是宋初诗坛的著名作家,他们的作品应具一定的代表性。

  • 标签: 杨亿 韵系 近体诗 古体诗 王禹偁 借韵
  • 简介:通过对元代江西四位诗人1129首古体(含1970个段)的系联、考察,发现其用共分22部,对比《蒙古字》阴声韵与阳声韵的分部,与之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元代江西诗人基本上是以当时的通语读书音为基础来押韵的。元代江西诗韵也反映出江西方音以及南方方音的一些特点。

  • 标签: 韵部 异部相押 江西方音
  • 简介:我校文学院张明华教授最近出版了《唐代分研究》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该书由六章组成,依次为《唐前赋得是分产生之母体》、《唐代分创作考》、《唐代分的特点》、《唐代分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 标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明华 韵诗 唐代 教授 文学院
  • 简介:笔者曾在《江西师大学报》1984年第1期上发表过《英国十四行的探讨》一文,主要的目的想澄清社会上一些人对英国十四行混乱的概念和错误的说法。这一篇想对英国十四行早期的形成与发展,作进一步的探索,以冀正本清源,从而更明了它以后的演变。十四行先流行于意大利,意大利大诗人FrancescoPetrarch把它定型,全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为八行,韵脚为abba,abba;后部分为六行,韵脚多为cde,cde,或cdc,dcd,或在排列上作适当的变动。内容都是爱情。英国的ThomasWyatt(1503—1542)最早接受意大利十四行的传统,学习Petrarch,用这种诗体写爱情诗,也翻译Petrarch

  • 标签: 用韵 意大利体 爱情诗 WORDSWORTH 江西师大 十九世纪
  • 简介:是一种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样式。自古以来,人们或折柳送别,或登高吟诵,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在今天,人们同样创作出了许多适合儿童朗诵的儿童,这些儿童朗朗上口,在我国启蒙教育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老师如何探寻美,让儿童教学更加高效。

  • 标签: 美韵 儿童诗教学
  • 简介:《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记载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它是语录体。其中有的语录,只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就是一幅画,一首。读它们,就象读泰戈尔的《园丁集》和《飞鸟集》。

  • 标签: 品鉴 儒家经典著作 语录体 飞鸟集 一幅画 思想性格
  • 简介:郭沫若二十年中步鲁迅"惯于长夜"原抒怀三首,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对鲁迅的悼唁、纪念是真诚的,他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爱国主义精神和硬骨头品质,他当之无愧地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郭沫若步鲁迅"惯于长夜"抒怀三首,也以典型实例说明,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化伟人,他们的旧体虽然具体内容不同,风格迥异,但各有特点,各呈异彩,能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 标签: 郭沫若 鲁迅诗 抒怀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