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样板戏"的意识形态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文革"时期和新时期。其中,"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意识形态研究主要集中于阶级斗争方面,其方法存在简单化、机械性与庸俗化、政教化与工具化等问题。新时期以来的"样板戏"意识形态研究主要集中于"样板戏"意识形态的特征、功能、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化的后果等方面。与"文革"时期的研究相比,新时期以来的"样板戏"研究立场开始从政治走向学术,其视野则从封闭走向开放。

  • 标签: 意识形态 样板戏 研究述评
  • 简介:“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近年来在学界引起较大的争议,主要问题是:一、“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二、对“审美”本身的理解。本文结合学界的不同意见,论证“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同一性。本文指出,以审美来界定文学艺术的特性,认为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以审美的方式予以体现,正是避免因抽象谈论意识形态性而导致把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架空,而使它与文学艺术的特性相融而有了自己真正的落脚点。

  • 标签: 审美 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旋律片、娱乐片(商业片)、探索片(艺术片)的划分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断裂: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发家致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个人奋斗等新的意识形态表述,另一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需要小心维护旧有的意识形态窠臼。这种意识形态的“双轨制”使得主流价值观的建构经常陷入悖论,正如2000年因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热播而掀起的“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谁是英雄”的讨论。这种争论本身呈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双重面孔:一个是前苏联时期的无产阶级道德典范,是大公无私、为革命/集体/国家牺牲和奉献终生的共产主义战士,

  • 标签: 主流意识形态 男性形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项基本原则 共产主义战士 主流价值观
  • 简介:在审美与意识形态问题上,尽管马克思提出了问题,但他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和表达。自卢卡契以来,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文艺形象和审美经验的矛盾叠合性与复杂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指向在于审美意识形态的现代作用问题,即在阐释当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意义基础上研究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的特殊关系。本文认为,应该在具体的审美关系基础上深入研究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审美需要及其特殊的表达机制,从学理上阐释审美意识形态问题。

  • 标签: 审美意识形态 中国语境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 简介:西方的《奥德赛》、《神曲》、《天路历程》,中国的《离骚》、《西游记》等杰作.都是以漫漫修远、上下升沉的空间求索,来叙述人类精神的历险的。而诺瓦利斯的名言:“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家园”,则指出了人类精神所共同具有的空间向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考察了人类在先验的感性形式中所具有的空间观念,但他虽然把自己的哲学从传统的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折自豪地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 标签: 人类精神 诺瓦利斯 《神曲》 乡愁 《奥德赛》 家园
  • 简介:文化传播的全球化与意识形态的本土性是相反相成的同步历史过程.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多元文化的存在是他们契合的焦点.在"文化传播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将它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相区分,而且要警惕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错误倾向(文化部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面对文化传播全球化中由于意识形态本土性差异而带来的纷争,中国5000年文明的实践证明:"和而不同"是消弭它的上上之策,也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救世良方.

  • 标签: 文化传播 全球化 本土性 多元文化 和而不同 意识形态
  • 简介:大众文化是意识形态和大众趣味实践的主要场域,任何大众文化产品都不能脱离意识形态和大众趣味的条件性规定。意识形态的基础是权力集团,意识形态实际就是权力阶级的话语;而权力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整体利益,从未放弃过把这种集团利益描绘成为社会共同利益的努力。意识形态话语在大众文化场域中占据着支配性地位;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主义语境中,大众趣味也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权力。

  • 标签: 意识形态话语 大众趣味 双重变奏 赵本山 解读 症候
  • 简介:华人学者唐小兵教授主编的《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一书,1993年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入十篇研究中国现当代文艺的论文。2007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增订版(以下简称《再解读》。引文凡出自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收入论文十四篇,前面是唐小兵的《我们怎样想象历史(代导言)》,这“代导言”的主体部分,是对延安时期“大众文艺”的“再解读”,所以,书中的论文其实是十五篇。

  • 标签: 大众文艺 意识形态 解读 小兵 牛津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简介:春秋庆典中天、地、人三者相互感应和协调,农事和人的生命运动出自同一原理,自然逻辑与人类生命逻辑和谐共振。它是民众自由生命存在的方式之一,其深居功能就体现出民众独具特色的生命意。新春开岁,民众以人的生殖或模拟生殖的节日行为感应大自然,以增加“物质资料的生产”。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春祈秋报,祈望实现生命力的增殖。

  • 标签: 春秋庆典 赎罪祭 生命意识
  • 简介:《道德镜鉴:中国叙述性图画与儒家意识形态》参照文学观照绘画史,不仅完整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学与叙述性图像的关系史,而且对当前"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发。研究表明,无论图像媒介怎样丰富、绘图技巧如何演进,作为对文学的"图说",图像基本的文学功能是图像修辞、图像阐释以及图像表彰。图像的文学功能,也就成为了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标签: 图像 文学功能 修辞 阐释 表彰
  • 简介:1949--1956年的过渡期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权利垂直嵌入到基层,传统手工艺文化被意识形态化了。在一个意识形态统领一切、社会结构相对紧密的社会中,每个个体的角色、权利、责任都被准确定义,通过各项制度的设计,使得每一个手艺人不得不放弃从前的生产、经营、生活以及技艺传承方式,出让家族的利益。关注过渡时期的合作化运动,目的是认识手工艺人所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在当代所发生的巨大变迁,更深层的目的是要关注手工艺人的解放进程。在“家庭认同”失去后,“集体认同”的形成有助于社员们获得安全感,从而主动去适应社会变革。认识变迁的动力还要关注影响变迁的阻力,外力强制下的社会变迁不能完全根除手工艺文化传统的顽强韧性。

  • 标签: 过渡期 政治嵌入 手工艺文化
  • 简介:话剧《黑骏马》改编自张承志的同名小说。它不仅讲述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之间的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和爱情悲剧,更反映出了草原民族在新旧文化观念冲撞中的自我抉择和对生命的礼赞,体现了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价值观和天人和谐的生态存在论。

  • 标签: 黑骏马 草原 长调
  • 简介:近年来,抗日题材的电视电影作品数量颇丰,不少作品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艺术成就,《诡计1940》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片去意识形态的主题表达、去英雄化的人物塑造和类型化的悬念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抗日题材影片艺术创作上的全新突破。

  • 标签: 《诡计1940》 抗日题材影片 意识形态 去英雄化 类型化
  • 简介:"启蒙的绝境"和"娱乐至死"构成中国网络文学的现实语境和国际语境,也决定了网络文学在价值观上整体的"回撤"姿态。"清穿"一"穿"回到启蒙前,通过消解爱情神话的幻象而解构爱情的主体,从而缓解人们的价值危机和情感焦虑,形成"反言情的言情模式"。在"后撤"的总体态势下,网络小说《间客》的逆流而上特别值得关注。小说以幻想的方式在"第二世界"重新立法,以个人英雄主义坚持启蒙立场,在没有"另类制度选择"的总体困境下,坚持"个人另类选择"的权利。在文学传统上,《间客》是《平凡的世界》的延续,但在现实主义的乌托邦叙述已经不再可能的今天,只能在"异托邦"里建立另类个人选择的幻象空间,并以此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

  • 标签: 个人英雄主义 意识形态功能 网络文学 异托邦 幻象 空间
  • 简介:苏联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在世界战争片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创作继承了其优良传统,同时,摒弃了其部分意识形态内容。艺术虚构逐渐成为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片创作的主要方法。除了继续宣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已经上升为其核心主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逐渐淡化其政治宣教功能,日益彰显其文化商品属性。

  • 标签: 苏俄电影 反法西斯战争电影 意识形态 历史记忆 人性反思 文化商品
  • 简介:“小小革命”探索了三组来自台湾的参与式艺术实践.强调了艺术作为开启社会变革的功能。展览的标题由副策展人吕佩怡提出.突出了一种使用柔性策略对日常生活施加影响的理念。

  • 标签: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 艺术家
  • 简介: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虽然革命离我们很远.但历史不应忘记。画家许宁先生在很早以前就创作了一组关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连环画,这组画完整讲述了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由于版面原因,我们只摘取了部分图片与说明文字)

  • 标签: 辛亥革命 说明文字 孙中山 纪念日 连环画
  • 简介:现代艺术正处在多元共生的时代,地域、气候、环境等因素成为新的言说对象,人类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水器作为其中一种说明问题的方式,它对于其地域文化具有无法回避的负载力,所以便以一种复杂的当代方式存在。作为东方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它几乎浓缩了东方人所有的情感和艺术智慧。

  • 标签: 现代形态 水墨 地域文化 东方绘画 多元共生 现代艺术
  • 简介: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艺术样式,艺术史在不断继承与开拓创新中向前发展,艺术家紧随时代潮流而创造,不断丰富和增加着艺术史册的内涵与分量。从原始时代质朴单纯的土陶罐到后来的精美凝重的青铜器,从轻巧典雅的漆器到蔚为大观的石窟、寺观、陵墓的壁画,以及绘画材料逐渐由丝绢材料发展到生宣纸,每一种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艺术家观念的每一次更新,都带来了艺术创造的变革,都为艺术史写下了新的篇章。

  • 标签: 形态 雕塑 绘画材料 艺术史 艺术样式 时代潮流
  • 简介:革命历史小说”曾是当代文学前三十年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按照已成惯性的当代文学史的历时性描述,这一题材虽然丧失了“在场性”以及介入性叙事的合法性,但是迄今连绵不绝。近年来,“后革命”叙事的研究逐渐增多,昭示出研究界对“革命”主题的某种深沉的眷顾,俨然2003年左右对“左翼文学”的重新审视。在一个消费主义时代讨论“革命”,如不是奢华的文学游戏,就是对一种文学重大命题的深深的担忧。“后革命”叙事研究能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出的贡献应该在于阐释清楚“革命叙事”断裂的深层次的原因,这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最重要的事件,而且更是中国当代思想史跋山涉水中的歧路选择,当然也涉及到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在消费主义时代如何写作的态度问题。

  • 标签: 革命叙事 消费主义 后革命 文化语境 中国当代文学史 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