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急诊肠造口患者术后3个月内计划再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行急诊肠造口手术的2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及电话随访收集患者资料,分析患者术后3个月内计划再入的影响因素。结果297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发生计划再入,发生率为19.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后并发症、年龄、首次住院主要诊断为结直肠肿瘤梗阻及造口类型是急诊肠造口患者计划再入的影响因素。结论急诊肠造口患者术后3个月内计划再入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对有糖尿病、术后发生并发症、高龄及回肠造口的患者给予更多关注。加强术后指导及出院随访,降低其计划再入的风险。

  • 标签: 肠造口术 病人再入院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肾移植受者有较高的计划再入率,会严重影响受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加重医疗负担。肾移植受者发生计划再入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难通过单一措施进行很好的干预。本文对肾移植受者计划再入的现状、相关原因、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工作参考。

  • 标签: 综述 肾移植 非计划性再入院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31天计划再入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某省29家公立医院产科的病案及相关临床资料,构建关于产科31天计划再入影响因素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2017年某省29家公立医院产科共出院71 330例,31天计划再入690例,占0.97%。医保支付类别、前次住院次数、前次住院情况、年龄、剖宫产史、妊娠合并症、产时合并症均为产科31天计划再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科31天计划再入情况受到产妇自身的社会学因素、前次就诊因素、临床因素三方面的影响。在以该指标进行产科质量管理及评估时,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考虑。

  • 标签: 产科 31天非计划再入院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对因采用常规的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而容易引起胃管的计划拔除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胃肠减压管固定的改进方法及护理对策。

  • 标签: 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原因分析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发生计划拔管的高危因素,为预防计划拔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4年46例计划拔管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计划拔管类型主要包括胃肠管(30.43%)、各类引流管(30.43%)、气管插管(13.04%)。发生相关因素主要在普通病房(82.61%)、ICU(17.39),护士(80.43%)、护师及主管护师(19.57%),晚夜班(78.26%)、白班(21.74%),年龄≥60岁(69.57%)、年龄<60(30.43%),意识不清(63.04%)、意识清醒(36.96%)。发生拔管原因的前3位依次为患者依从不好(23.91%)、护理人员的评估不足(28.26%)、管道固定不牢(26.09%)。结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有效的约束,加强导管的固定,正确的评估拔管的风险等可以降低计划拔管的发生。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鼻胃肠管计划拔管相关因素。方法:现将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出现鼻胃肠管计划拔管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将未出现鼻胃肠管计划拔管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对患者出现计划拔管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影响观察组患者出现计划拔管因素包括意识情况、合作程度、使用镇静剂、基础疾病、导管数目以及Ramsay镇静评分相关,且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鼻胃肠管计划拔管的因素包括患者模糊意识状态、较差的合作度、未使用镇静剂、患有基础疾病、较多的导管数量和较低的Ramsay镇静评分,临床护理时,要关注患者以上状态,并给予针对护理,避免患者出现鼻胃肠管计划拔管。

  • 标签: 鼻胃肠管 非计划拔管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计划再入率、危险因素及原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8月15日发表的有关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计划再入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81 633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计划再入率为11.5%(95%CI 9.9%~13%);心脏并发症24.0%(95%CI 10.7%~45.7%),感染18.7%(95%CI 13.7%~25.3%),呼吸道并发症18.0%(95%CI 10.7%~27.5%),胸腔积液11.5%(95%CI 8.3%~16.7%),胃肠道并发症12.3%(95%CI 8.3%~17.4%)是患儿30 d计划再入的主要原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遗传综合征(OR=1.25,95%CI 1.18~1.33,P<0.05)、术后住院时间>14 d (OR=1.62,95%CI 1.05~2.50,P<0.05)是患儿30 d计划再入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计划再入率较高,心脏并发症、感染、呼吸道并发症、胸腔积液、胃肠道并发症是患儿30 d计划再入的主要原因,遗传综合征、术后住院时间是患儿30 d计划再入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30天非计划再入院 Meta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计划再入率、危险因素及原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8月15日发表的有关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计划再入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81 633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计划再入率为11.5%(95%CI 9.9%~13%);心脏并发症24.0%(95%CI 10.7%~45.7%),感染18.7%(95%CI 13.7%~25.3%),呼吸道并发症18.0%(95%CI 10.7%~27.5%),胸腔积液11.5%(95%CI 8.3%~16.7%),胃肠道并发症12.3%(95%CI 8.3%~17.4%)是患儿30 d计划再入的主要原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遗传综合征(OR=1.25,95%CI 1.18~1.33,P<0.05)、术后住院时间>14 d (OR=1.62,95%CI 1.05~2.50,P<0.05)是患儿30 d计划再入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心脏手术后30 d计划再入率较高,心脏并发症、感染、呼吸道并发症、胸腔积液、胃肠道并发症是患儿30 d计划再入的主要原因,遗传综合征、术后住院时间是患儿30 d计划再入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30天非计划再入院 Meta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再入因素,寻找保护因素,为肝硬化患者院外护理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对我科2007年-2009年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一年随访,结果55.4%患者于出院后2-10个月内再入。患者经济状况、药物治疗依从、饮食习惯、前次出院时的肝功能状况、心理状态(抑郁)对肝硬化患者再入有影响。结果加强药物治疗依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乐观积极心理状态能减少其再入次数。

  • 标签: 肝硬化 肝功能 护理 病人再入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ICU护理管道标识预防计划拔管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留置管道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管道标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发生计划拔管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4.8%、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管道标识可使管道管理规范化,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直接减少了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使ICU插管病人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得以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ICU 管道标识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ICU收治的往往为重大疾病以及生命垂危的患者,通常情况下ICU患者需要安置各种导管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计划拔管是指意外因素造成的导管脱落或拔除,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预防,降低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ICU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计划拔管(UE)现状。方法采用回顾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189例UE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UE患者一般资料、拔管及约束情况。结果189例UE患者年龄为(79.69±10.62)岁,内科UE患者占比62.43%(118/189),意识状态主要为清醒(46.03%,87/189)和意识模糊(39.15%,74/189),管路类型多为营养类(56.99%,110/189)和血液类管路(22.80%,44/189),发现人多为医护人员(60.32%,114/189),且多为首次发生(85.71%,162/189)。不同护理级别、意识状态、自理能力、科室,是否有营养类管路、血液类管路、引流类管路、重新置管的UE患者约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点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置入管路类型等因素,谨慎使用身体约束措施,同时建立UE风险预警系统,应用智能设备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实时监测,以预防UE发生。

  • 标签: 住院 患者 非计划性拔管 现状
  • 简介:摘要计划拔管简称UEX,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UEX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患者可因失去有效呼吸通道而危及生命,甚至引发医疗纠纷1。目的对我科2013年全年发生的UEX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UEX的措施,减少UEX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2013年我科发生的3例气管拔管的案例进行重点原因分析。结论总结UEX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9例计划拔管事件与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科计划拔管事件59例,对患者的资料,护理人员工龄、职称以及拔管时间等进行收集。结果男性患者、年纪较大的患者、危重症患者以及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计划拔管发生率较高,夜间比较容易发生计划拔管,工龄和职称较低的护理人员当班期间更容易发生计划拔管。结论医院在对老年病科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要加强对计划拔管事件的分析,找出高危计划拔管人群,加强对重点患者的监护,提升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降低医院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事件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危重患者的各类导管安全,快速识别各类导管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措施,减少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的管理。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两年的不同之处。结果得出结论,并针对我院出现计划拔管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ICU患者中发生计划拔管的原因。方法对ICU中患者发生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ICU患者发生计划拔管与导管固定不当、患者躁动、缺乏有效的约束及护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有关。结论ICU护士应充分认识到计划拔管对患者的影响,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可能防止计划拔管的发生。

  • 标签: ICU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