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这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来自于在操作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与活动。因此 教师不仅 要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方法去开展幼儿的数学教育,还更应注意发挥环境的隐性指导作用。 让幼儿在生活中和环境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 标签: 数学教育 显性 隐形
  • 简介:摘 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各类课程都在充分挖掘本课程隐形思政教育功能,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那么,思政课在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的同时,该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显性教育的主导地位,是每一个思政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试探增强思政课显性功能的对策,助力立德树人。

  • 标签: 增强,思政课,显性教育 对策
  • 简介:摘要:生物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由来以及发展的历程,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文章的介绍中以初中《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旨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提供有效的方法,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 标签: 初中生物 教学设计 重难点突破
  • 简介:摘要:遗传学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及其规律;人类对遗传的研究从性状开始的,遗传因子的发现到证明遗传密码的存在并破译遗传密码的过程是人们认识遗传的物质基础并揭示遗传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遗传基因这个抽象的概念在思维上和实质上逐渐接近染色体、DNA;然后科学家们证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从此基因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以后人们又发现性状的表达离不开蛋白质(酶)合成,于是科学家们推测并证明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于是最终孟德尔的假设得到了科学解释。人民对遗传学的研究是实质上揭示基因表达的过程,这是生物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 标签: 性状 基因 基因的表达 启动 结构基因 基因表达的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行心脏手术后进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的成年患者病历资料。以术后3 d内出现血清cTnI浓度>0.06 μg/L作为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和心肌损伤组。通过查询电子病历系统中的资料获得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将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52例患者,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为15.7%。急诊手术及术中乳酸浓度最高值是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手术及术中乳酸浓度最高值是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危险因素 心脏损伤 非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检测因素所致血液报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 2016年 ~2018年我市中心血站检测因素所致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2016年 ~2018年血液报废量共计 22607.70U,其中脂肪浆为 15947.00U( 70.54%),过期为 2971.50U( 13.14%),血浆颜色异常为 1799.50U( 7.96%),制备破损为 318.00U( 1.41%),絮状物为 70.75U( 0.31%),渗漏为 183.00U( 0.81%),非标量为 278.20U( 1.23%),质控抽检为 940.00U( 4.16%),其它因素为 99.75U( 0.44%),质控抽检、其它原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脂肪浆、过期、血浆颜色异常、制备破损、渗漏、絮状物、非标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为减少血液报废,血站应不断规范采供血各项操作,完善血站质量管理措施,提升血液有效利用率。

  • 标签: 非检测因素 血液报废 原因 改进对策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纯 吴倩如 张頔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眼部神经损伤的保护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19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由于视神经病变导致视野缺损的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其典型的病理表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病理性眼压升高为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在许多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中,即使眼压正常,患者仍出现进展性视神经损伤及视野缺损,说明除了高眼压因素外,眼压因素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微循环障碍、自由基、跨筛板压力梯度变化、兴奋性毒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剥夺、轴浆断流、免疫失衡、胶质细胞活化这些眼压因素在青光眼视神经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49-55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导管漂移应用手术复位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进行腹膜透析导管漂移患者进行手术复位患者80例,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手法复位、重力复位、肠蠕动复位及联合复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自身情况,复位成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患者、年龄小于60岁、体能较好、正常腰围,肠功能正常等更易复位成功。结论 患者一般资料及自身情况会对手术复位成功率产生影响,临床上需考虑患者一般情况。

  • 标签: 腹膜透析 导管漂移 非手术复位 影响因素
  • 作者: 许轲 金晶 刘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100021 北京,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100021 北京,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发生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直肠肿瘤手术共10 761例,其中非计划再次手术132例,发生率为1.23%。计划再次手术主要发生在术后3 d后(81.82%),吻合口漏(50.00%)、肠梗阻(17.42%)、造口并发症(12.12%)、出血(9.85%)是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患者(OR=2.32;95% CI:1.53~3.52;P<0.001)、直肠癌患者(OR=2.87;95% CI:1.86~4.45;P<0.001)、有既往手术史的患者(OR=2.98;95% CI:1.99~4.48;P<0.001)是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计划再次手术会导致患者转入ICU和死亡风险增高,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0.78 d,住院费用平均增长42 428.69元。结论计划再次手术增加医院运营成本和患者负担。有既往手术史的男性直肠癌患者发生计划再次手术的风险较高,要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工作,重点防范吻合口漏、肠梗阻、造口并发症和出血的发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非计划再次手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31天计划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某省29家公立医院产科的病案及相关临床资料,构建关于产科31天计划再入院影响因素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2017年某省29家公立医院产科共出院71 330例,31天计划再入院690例,占0.97%。医保支付类别、前次住院次数、前次住院情况、年龄、剖宫产史、妊娠合并症、产时合并症均为产科31天计划再入院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科31天计划再入院情况受到产妇自身的社会学因素、前次就诊因素、临床因素三方面的影响。在以该指标进行产科质量管理及评估时,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考虑。

  • 标签: 产科 31天非计划再入院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100例我院收治的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随访3年,观察入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并分析影响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随访3年发现入选100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53.0%,2年生存率为28.0%,3年生存率为19.0%,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转移灶数量、病理类型、治疗方案与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转移灶数量、病理类型是影响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影响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有很多,老年、转移灶数量多以及鳞癌患者的预后相对更差。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急诊心脏手术患者的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钢医院重症监护科住院收治的170例老年行急诊心脏手术患者。随访60 d,按照是否发生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和对照组(145例)。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170例患者中,男性110例(64.7%),平均年龄(71.8±8.5)岁。平均随访(59.7±7.2)d,失访9例(5.3%)。MACE的平均发生时间为(13.7±4.1)d。同对照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年龄较大,体质指数较低,陈旧心肌梗死比例更高,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和术后48 h高敏肌钙蛋白峰值均较高,而舒张压和左室射血分数等较低(均为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81,95%CI:1.09~2.76)、体质指数(HR=1.54,95%CI:1.07~2.14)、B型利钠肽(HR=2.47,95%CI:1.76~3.47)、舒张压(HR=2.65,95%CI:1.84~3.82)和术后48 h高敏肌钙蛋白峰值(HR=2.17,95%CI:1.26~3.74)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急诊心脏手术患者多于术后2周发生MACE,年龄、体质指数、B型利钠肽、舒张压和术后48 h高敏肌钙蛋白峰值是其高危因素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老年 非心脏手术 危险因素
  • 简介:内容摘要:“显”和“隐”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所谓显性信息,就是能够直接看到的、容易捕获的信息,可以是文章的题目,内涵丰富的句子,也可以是关键词语。所谓隐形信息,就是文章中未直接表述的,但字里行间暗示的信息,可以是对美好事物的享受、传达的生活情趣、作者的切身感受,也可以是表达的蕴涵体悟或独特的见解。感知归纳文章的显性信息,挖掘文本,提取探究文章的隐形内涵在现在的教学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 标签: 文本的显性信息 题目 句 文本内涵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1例多囊肾病家系的致病性突变,为患者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方法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并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样本进行验证,结合先证者家系的临床资料及ACMG/AMP指南进行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结果该家系中的多囊肾病患者存在PKD1 c.6079delA (p.Thr2027fs)杂合移码突变,根据ACMG/AMP指南,该突变具有1个"非常强"的致病性证据(PVS1)、1个"中等"的致病性证据(PM2)和2个"支持证据"(PP3、PP4),其变异分类为"致病的"。结论PKD1基因c.6079delA致病性新突变的发现丰富了PKD1的基因突变谱,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遗传学诊断提供了依据,为无症状的该家系成员进行了症状前诊断,预防其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 标签: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PKD1基因 致病性新突变 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astroke,AIS)患者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pneumonia,SAP)的危险因素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153例AIS患者分为SAP组(n=70)和SAP组(n=83)。其中重症SAP患者约4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比较全部SAP患者及去除重症SAP患者后普通SAP患者与SAP患者在吞咽困难、房颤、入院时NIHSS评分、常规生化指标、同型半胱氨酸、免疫抑制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分析,探讨SAP的危险因素。结果 2次单因素分析后显示存在吞咽障碍、房颤、NIHSS评分、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SAP的发生呈正相关,而白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三酰甘油与SAP的发生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吞咽障碍、房颤、淋巴细胞百分比减低、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增高、血脂减低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结论 SAP是多因素介导的并发症,对于房颤患者及存在明显免疫抑制的患者需更多关注SAP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脑梗塞 肺炎 危险因素 免疫抑制
  • 作者: 许轲 徐震纲 杨剑 金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生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头颈部肿瘤手术共15 113例,其中非计划再次手术122例,发生率为0.81%,计划再次手术主要集中在术后24 h内,出血(65.57%)、淋巴瘘(15.57%)、血管危象(9.84%)是主要原因。患者性别、手术部位、首次手术级别、切口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与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有关。首次手术部位为扁桃体(15.79%)、牙龈(8.93%)、口咽(8.33%)、下咽(4.79%)、舌部(3.17%)的患者发生计划再次手术概率较高。计划再次手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21.66%,住院费用平均增长99.35%。结论计划再次手术提高医院运营成本和患者负担。要密切关注患者术后24 h内情况,重点防范出血、淋巴瘘和血管危象的发生。针对男性、高龄、手术级别高、手术切口级别高、ASA分级高的患者,尤其是手术部位为扁桃体、牙龈、口咽、下咽、舌部的患者,要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非计划再次手术 影响因素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节段型白癜风皮损分布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自身免疫病病史或家族史、白癜风家族史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医院皮肤科确诊的1 125例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20.0软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125例节段型白癜风患者中,男599例,女526例,男女比例1.14∶1,发病年龄(27.9 ± 17.1)岁,病程(5.2 ± 8.0)年。皮损累及率最高的部位是躯干(544例,48.4%)和面部(535例,47.6%),其次是肢端(430例,38.2%)、四肢(297例,26.4%)和颈部(231例,20.5%)。599例男性口周(17.2%)、手部(47.9%)及外生殖器部位(14.5%)的受累率高于526例女性(9.7%、22.6%、6.3%,χ2值分别为13.33、77.66、20.01,均P<0.001),而女性颈部(27.0%)的受累率则高于男性(14.9%,χ2 = 25.29,P<0.001)。下肢、膝部、足部、躯干、外生殖器及眼周受累的白癜风患者发病年龄显著低于相应部位未受累者(均P<0.05),而上肢和手部受累者发病年龄显著高于上述部位未受累者(均P<0.05)。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病史或家族史阳性的患者手部受累率(50.0%)高于阴性者(27.9%,χ2 = 6.62,P = 0.010)。有白癜风家族史者躯干受累率(59.6%)高于无白癜风家族史者(45.7%,χ2 = 13.36,P<0.001)。结论节段型白癜风皮损的分布模式与性别、发病年龄、自身免疫病病史或家族史以及白癜风家族史等因素均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白癜风 年龄分布 性别分布 非节段型白癜风 分布模式 自身免疫疾病 家族史
  • 简介:【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度改革,高中哲学教学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变化,更加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作为新的目标,使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和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情感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动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 标签: 高中哲学教学 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吉替尼对中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短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老年晚期NSCLC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培美曲塞联合吉替尼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吉替尼治疗),每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短期疗效及1、2年的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37.25%)及疾病控制率(78.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61%、58.52%,P均<0.05)。治疗2个疗程期间无患者死亡,随访2年,有27例患者健在,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84%、26.47%;吸烟史、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TNM分期及化疗近期疗效是影响中老年晚期NSCLC2年生存率的单因素,其中KPS评分<70分、TNM分期Ⅳ期及近期疗效差是影响中老年晚期NSCLC3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吉替尼治疗中老年NSCLC患者可提高近期疗效;KPS评分<70分、TNM分期Ⅳ期及近期疗效差为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吉非替尼 短期疗效 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