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经验。方法对41例(45条患肢)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结果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及溃疡均全部消失而无并发症出现。随访5~30个月共41条患肢,痊愈者37条,占90.24%,病情好转者2条,占4.88%。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一种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
  • 简介: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3~4级,其倒流程度为轻度和中度者399例(405条患肢)施行手术.结果:至1999年2月,70%患肢已随访3~139个月,平均5年以上,疗效满意者占86%,病情好转者为12%,无效者2%.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 瓣膜重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8.09~2010.10月间收治的62例(70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的临床疗效。结果56例(61条)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恢复满意;3例(5条)术后症状减轻;2例(3条)术后无改善;1例(1条)术后肿胀加剧,经彩超证实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4.3%(66/7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0)。结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对重度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外科治疗的有效术式。

  • 标签: 深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 瓣膜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浅静脉手术对下肢静脉曲张展开治疗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相应的临床意义进行总结。方法依据手术方式,分64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2组,33例经高位大隐静脉结扎后以激光能力对其主干、小腿曲张的侧支进行闭合为A组,31例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分段剥脱术展开治疗为B组,对照两组深静脉瓣膜功能。结果A、B两组治疗后反流时间、深静脉管径都比治疗前低P<0.05,组间对比则未见显著差异,两组瓣膜关闭功能对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都可对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改善,下肢静脉曲张行早期手术可使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生得以延缓。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浅静脉手术 深静脉瓣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疗效。方法经顺行静脉造影证实的105例(109条肢体)PDVI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以CEAP临床分级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术后临床分级多下降2~3级。结论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PDVI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值得推广。

  • 标签: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带戒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58例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组成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股浅静脉内径、腘静脉内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静脉瓣反流部位来看,观察组Valsalva’s动作、平静呼吸数据在股浅静脉瓣、腘静脉瓣、双瓣反流上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相关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的推广与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了诊断成功率,该种诊断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多普勒超声诊断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总结其手术及护理体会。方法自体阔筋膜片或人造血管片对62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瓣膜包窄术。结果采用手术治疗配合康复调护,62例患肢均效果满意,其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实用性,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并进行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瓣膜包窄术 深静脉瓣膜 功能不全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1968年Kistner提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DeepVenousValveInsufficiency,PDVI)的概念[1],并用瓣膜重建术进行治疗,被视为近代静脉外科的重要进展之一.根据Kistner的观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功能不全区分出来的一个独立的疾病.

  • 标签: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诊断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 VALVE 瓣膜重建术
  • 简介:目的应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法对心脏不停跳心脏瓣膜替换手术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完成.术中不使用心脏停跳液,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机器血,灌注流量为0.2~0.5L/min,灌注压力为40~55mmHg,使心脏在术中持续得到氧合血供应.结果麻醉与灌注满意,阻断主动脉前后的血气酸碱分析、电解质的测定无明显变化,术后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和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用于不停跳瓣膜置换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措施,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脏不停跳 心肌再灌注 心肌保护 心内直视手术
  • 简介:摘要2006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接受48例(63条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采用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术后随访4年,访问率95%,63条肢体术后随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良好者57条,占随访病例的90.5%;患肢轻度肿胀6条,占随访病例的9.5%。总结资料探讨了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结果表明,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效果确切。

  • 标签: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股浅静脉戴戒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60例(61条患肢)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静脉造影和彩超检查发现患肢深静脉通畅,但有明显血液倒流。CEAP分级:C6级36条患肢,C5级25条患肢。全组患肢均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并在超声引导下行交通支静脉腔内激光闭合。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4~14个月,溃疡均未复发。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手术创伤轻微、并发症极少、疗效满意。

  • 标签: 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深静脉血液倒流 静脉性溃疡形成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2年6月896例原发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PCVI)的患者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69例患者进行系统抽样调查,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下肢深静脉的反流程度对患者进行Kistener分级,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症状分级(C分级)、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功能障碍评分(VDS)的相关性。结果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C分级、VCSS、VDS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7、0.505和0.449,P<0.001);穿通支病变对临床症状分级、临床症状严重度、劳动力丧失度有重要影响,并与下肢深静脉反流程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709、0.845和0.902,P<0.01);伴发疾病、是否处理伴发病及是否穿弹力袜对临床症状分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处理伴发疾病对临床症状严重度及劳动力丧失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PCVI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受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及穿通支静脉功能状态的影响,深静脉瓣膜修复对本病的远期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Kistener分级 CEAP分级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功能障碍评分 系统抽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方法对重症瓣膜病心脏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冠状静脉逆行灌注实验组(n=28)和单纯顺行灌注对照组(n=28)。实验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后首次做升主动脉根部顺行或切开直视灌注冷心脏停搏液,首次剂量为15-20ml/kg;以后每间隔30分钟,于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冷心脏停搏液,每次剂量为10ml/kg。对照组只采用升主动脉根部顺行或切开直视灌注冷心脏停搏液,每30min重复灌注一次。结果实验组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为57%,对照组自动复跳率为3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适合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直视下瓣膜手术患者,能显著提高体外循环质量,增强心肌保护效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