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扎司琼用于预防复合全身麻醉联合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情况。方法选择94例ASAⅠ级的择期全麻手术病例,随机将病人分为实验组(A组)64例,对照组(B组)30例,实验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15~20min(即手术开始之前25~30min)注阿扎司琼10mg,对照组不用,麻醉诱导、维持及术后镇痛均相同,观察术后24h时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发生恶心呕吐率为14.1%,B组为73.3%。两组进行χ^2检验有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A、B两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的程度,A组明显轻于B组。结论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15~20min(即手术开始之前25~30min)注阿扎司琼10mg,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合全身麻醉联合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明显地降低恶心呕吐的程度。

  • 标签: 阿扎司琼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曲马多术后镇痛 恶心呕吐 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联合不同镇痛药物对胃癌术后镇痛时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8 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 54 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27 例,参照组实施舒芬太尼 + 盐酸托烷司琼镇痛,研究组实施舒芬太尼 + 盐酸托烷司琼 + 右美托咪定镇痛,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刻 MAP (平均动脉压)、 HR (心率 ) 及 VAS (数字模拟评分法)评分。 结果: 研究组术后 6h 、 12h 、 24h 的 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术后 6h 、 12h 、 24hMAP 、 HR 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胃癌手术患者镇痛的效果更优,患者术后痛感小且心血管系统稳定性好。

  • 标签: 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胃癌 镇痛时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符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予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50例,予符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后心率、起效时间、平均静脉压、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本院共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按照入院时间以及不同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单纯全麻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分析两组胃癌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癌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2h、4h、8h、12h、24h)的VSA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患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癌患者在24小时内的PCIA按压次数与镇静评分比较,观察组显然更优(P<0.05);观察组胃癌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癌患者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疼痛感显著更低,安全性跟高。

  • 标签: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 全麻 胃癌 VSA疼痛评分 镇静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于我院实施手术的2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情况及术后呼吸、意识、疼痛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切皮时、术中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躁动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而出现疼痛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采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好。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血液动力学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于我院实施手术的2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情况及术后呼吸、意识、疼痛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切皮时、术中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躁动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而出现疼痛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采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好。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血液动力学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开展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46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联合组和静组,每组73例,联合麻醉方式为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方式为复合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插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切皮时、术中及插管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组,出现疼痛时间显著高于组(P<0.05)。结论与复合麻醉相比,其联合硬膜外麻醉后可进一步提升麻醉效果。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吸入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临床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了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46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联合组和静脉吸入组,每组73例。硬膜外麻醉复合麻醉麻醉方式,静脉吸入组为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证实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插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切皮时、插管时及插管后、术后自主呼吸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显着短于静态插管组,疼痛时间显着长于静态插管组(P

  • 标签: 复合静脉吸入麻醉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研究时间段内自愿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麻醉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45),实验组(n=45),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复合麻醉。探究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方式下的临床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疼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躁动、神经瘙痒)。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后,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8.25±2.3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4.55±4.56)min,(P<0.05);呼吸恢复时间(1.55±0.32)h,明显低于对照组(2.36±1.32)h,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疼痛时间(4.66±0.42)h,明显高于对照组(3.15±0.78)h,(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使用中起到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上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复合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状况分析来了解不同方式起到的麻醉效果。结果:应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的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以此能够从麻醉效果保障中提升患者手术安全性和顺利性。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使用中起到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上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复合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状况分析来了解不同方式起到的麻醉效果。结果:应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的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以此能够从麻醉效果保障中提升患者手术安全性和顺利性。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复合麻醉)各6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4%低于对照组(14.52%),差异显著(P<0.05),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17±1.62)min少于对照组(7.91±2.01)min、意识恢复时间(21.95±4.06)min少于对照组(28.24±5.18)min以及拔管时间(9.76±2.45)min少于对照组(14.62±5.29)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中应用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行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h、4h、8h、24h后VASi平分,分另lj为2.21±0.97、1.63±0.64、1.10±0.21、0.31±0.09,f氏于组的4.12±1.34、3.71±1.13、2.45±0.98、1.61±0.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低于对照组的6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胃癌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外麻醉,相较于单纯全身麻醉,其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麻醉 胃癌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全麻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的效果。方法将24例2岁以内唇裂修复术的患儿全部采用静脉复合吸入全身麻醉。结果手术患儿术中安全、舒适、无痛。结论-复合全身麻醉是婴幼儿唇裂修复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 标签: 婴幼儿 唇裂修复术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全身麻醉后寒战的效果。方法在麻醉恢复室(PACU)里选择80例术前ASA分级Ⅰ-Ⅱ级全身麻醉后发生寒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A组)给予注射生理盐水10ml,并给予加强保暖措施,5min后未缓解者继续予药物处理。静脉组(B组),给予10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静脉缓慢注射,观察记录给药后5min内寒战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患者5min后寒战好转3例,占7.5%,其余患者无明显改善,B组注药后1-2min患者感寒战明显好转,5min寒战消失的患者占95%(38例),其余两例好转。缓慢注射组有两例患者有一过性轻微恶心,无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静脉给予2mg/kg是治疗全麻后寒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满意。

  • 标签: 曲马多 寒战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子宫切除采取腹腔镜技术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非子宫脱垂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行腹腔镜)患者为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给予研究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法,给予对照组复合全身麻醉术,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恢复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多项麻醉恢复数据上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子宫切除术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其效果明显优于复合全身麻醉,该技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硬膜外麻醉 静吸 腹腔镜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复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到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158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患者分别为79例。单一组采取复合麻醉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反应,并且进行麻醉效果以及其他指标的对比。结果联合组的麻醉优良率73例(92.41%)显著高于单一组55例(69.62%),联合组拔管后的平均静脉压、心率、呼吸恢复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低于单一组,P<0.05则为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复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联合使用的麻醉方法,能够加快患者的苏醒时间,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84例外科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患者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42例。干预组患者予以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常规组患者予以复合麻醉,比较患者麻醉拔管前后生命体征,同时比较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插管即刻平均动脉压为(91.4±5.2)mmHg、常规组为(99.3±6.6)mmHg;此刻干预组患者心率为(79.4±4.9)次/min、常规组为(86.5±4.2)次/min;干预组患者拔管后平均动脉压为(93.7±6.2)mmHg、常规组为(104.9±5.3)mmHg;此刻干预组患者心率为(81.2±5.5)次/min、常规组为(88.4±4.5)次/min,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常规组为35.7%,P<0.05。结论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更高,效果更理想。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