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廓线雷达资料的可用性,对2013年9月—2015年10月青岛站和济南站的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数据进行相关、误差及有效样本比率分析。结果表明:(1)济南站和青岛站绝大多数高度层00:00和12:00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的水平风速显著正相关,通过α=0.05及以上信度检验;(2)济南站00:00和12:00,晴天1.5km以上及雨天0.64km以上大多高度层廓线雷达的水平风速比L波段探空雷达偏小约2m·s^-1,且当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水平风向差≤20°时,有效样本比率基本在70%以上,资料质量很高;(3)青岛站00:00和12:00,6.48km以下大多高度层廓线雷达探测的水平风速比L波段探空雷达偏小2-4m·s^-1,水平风速资料可用,但当2部雷达风向差≤20°时,有效样本比率仅为20%,海陆及2种仪器的布设距离是水平风向差异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L波段探空雷达 误差分析 有效样本比率
  • 简介:摘要:主要对茫崖气象局L波段雷达、赛什腾山顶GPS探空、西宁市气象局L波段雷达及GPS探空风向、风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使用2020年7月30日20时西宁气象局同时释放的两种探空手段(GPS、L波段),8月13日08时、20时赛什腾山顶GPS探空和茫崖气象局L波段探空的三次数据主要分析风向、风速变化。结果表明:高空较大时风速相关性较高,但风速大导致探空气球飘移较远,因此L波段雷达和GPS的风向数据的风向数据相关性较低;高空较小时,风速数据的相关性较低,但探空气球飘移的距离较近,两种方法的风向数据相关性较高。

  • 标签: 赛什腾山 GPS探空 L波段雷达探空 风向 风速。
  • 简介:雷达作为一种有效的风电场手段,具有安全性高、建设、使用、维护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声雷达电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声雷达和超声波风仪的原理,根据两种仪器原理的不同,提出了一种精度比对方法,在总装31试验基地开展了比对试验,试验数据表明WFMS-200型声雷达性能满足风电场要求。

  • 标签: 声雷达 测风塔 超声波测风仪 风电场 同步比对
  • 简介:利用2014—2015年陕西西安泾河站L波段探空数据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同期长安站廓线雷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廓线雷达数据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廓线雷达资料与L波段探空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整体上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在1500~2500m之间达到显著相关。不同时刻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廓线雷达白天观测结果整体上优于夜间。从平均状态来看,廓线雷达在描述平均态过程中与探空和再分析资料基本一致,即廓线雷达数据可用于实际应用和研究。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L波段雷达 西安 水平风
  • 简介:空间对流层的重大改进带动了更准确、更可靠、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对于社会和经济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为了改进天气预报,对流层是目前未实现的最大目标。改进极端天气事件预报,减小灾害的影响,也会给社会安全带来好处。例如,飓风经常受到对流层的控制,对流层的垂直切变经常会引起飓风强度的增加。

  • 标签: 对流层 测风 激光雷达 天气预报业务 三维 天基
  • 简介:1引言GFE(L)1型雷达与701C雷达同属二次雷达,与相应探空仪配合用于测量高空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两者的测量机理相同,探测的空中目标一致,因此,两者在同一站点、同一时刻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可比较性。本文从二次雷达风机理人手,对比两类雷达结果。通过两者探测精度的比较,有效地反映GFE(L)1型雷达与701C雷达对高空气象基本要素的探测效果.进而反映出L波段系统本身的探空高度数据的稳定性和精度高于59—701系统。

  • 标签: 雷达测风 L波段雷达 701C雷达 二次测风雷达 测量机理 探测精度
  • 简介:L波段雷达经过多年业务运行,故障频发,极易造成记录缺或中断。如何在故障出现时完成观测任务,保证气象数据准确和完整,值班员的应急处置方法及时得当显得尤为重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西安泾河站2017年11月23日02时的一次L波段雷达系统突发性故障为例,从故障研判、仪器准备、数据观测、记录处理、编发报文等方面详细记录了单独应急观测业务流程和操作技巧,供同行参考。

  • 标签: 高空气象观测 应急处置 GTC2型备份接收机
  • 简介:目前,全国多数探空站仍在使用701二次雷达.其主要工作部件多为阻容元件和电子管组成,工作的稳定性相对较好.由于设备生产时间较长、元件趋于老化、配件稀少,故障逐日增多.

  • 标签: 二次雷达 电子管 测风 阻容元件 故障维修 配件
  • 简介:摘要电机组在设计、试验和运行过程中,其功率曲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而利用雷达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功率曲线,提高运行效率。因此,本文对电机组雷达系统用于提高功率曲线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 标签: 风电机组 雷达测风系统 功率曲线
  • 简介:放球前30分钟,打开放球软件,压、示波器等电源开关,浸泡电池,放球前10分钟,打开视频开关,的中央位置,打开小发射机的开关,将方式转换为单方式,打开雷达的总电源、驱动箱、发射高使电压保持在18-20V之间。摇动方位、仰角手轮,将悬挂在放球点的单回答器调至视频窗口调整频率使凹口信号的清晰度到最佳状态。

  • 标签: L波段雷达 测风 观测 电源开关 视频开关 最佳状态
  • 简介:摘要:风机分体式激光雷达是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以激光传感技术和测距技术相结合的远程探测器。利用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测量出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后向散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可以实现对大气场的测量。本项目的应用方向为风力发电机前端近距离场的探测,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设计为四光路输出,采用分时发射的方案,可以合成计算出风力发电机轴向水平风速、风向和垂直风速、风向,机械结构上采用分体、微缩的方式,以适应恶劣、复杂多变的环境。

  • 标签: 风机 多普勒效应 测风 激光雷达 风场
  • 简介:摘要:整理海陵边界层廓线雷达和阳江探空站两个个例台风影响期间数据,对比分析在台风显著影响及其前后二者风向风速差异,对海陵边界层廓线雷达台风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台风环流影响下,廓线雷达数据与探空测数据差异较为稳定,即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海际廓线雷达数据具备一定的可信度。

  • 标签: 海陵 风廓线雷达 探空 测风 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西宁高原机场低空切变的演变规律,利用激光雷达资料对2022-2-13至14日三次切变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可以清楚地探测到低空切变的位置、结构和演变,西风转东风时,切变层由地面延伸至低空;东风转西风时,切变层从低空向下延伸至地面,切变持续时间与切变两侧低空风速的大小有关;13日与14日第二次过程,切变线呈弓形向前凸起,由东向西经过机场,14日第一次过程由于风速小和东西风对峙,导致切变长时间维持在机场附近,随着西风下传,切变移动至机场附近消失;激光雷达的PPI模式比自观设备和风廓线模式更早观察到切变。以上研究对于高原机场保障飞行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激光技术 激光测风雷达 对比分析 低空风切变
  • 简介:摘 要:海上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通常需要采集风电场位置完整年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本文提出基于资源图谱成果的风速分析法,基于3Tier中尺度数据集的风速分析法和基于WT的风速分析法对海上无区域110m高度的风速大小进行评估。三种评估方法计算得到风电场场址中心点轮毂高度出的风速分别为7.82m/s、7.87m/s和7.84m/s。三种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可为无实测资料地区海上风电场资源评估分析提供参考。

  • 标签: 风电场风资源 风速评估
  • 简介:基于2016年2月和8月江西宜春风廓线雷达探测水平场数据,分别利用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重构法和高斯滤波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发现,相比原始观测场,EOF分析重构法和高斯滤波法均能有效过滤廓线雷达原始场的高频脉动。两种方法对比分析发现,对于空间尺度的瞬时扰动,EOF分析重构法质控效果优于高斯滤波法;对于时间尺度的瞬时扰动,高斯滤波法质控效果优于EOF方法。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质量控制 水平风场 EOF分析 高斯滤波
  • 简介:1雷达显示的方位角度值与实际方位不符1.1故障现象通电以后,继电器吸合,角度指示出现三次数值,第一次复零,第二次是粗同步机的读数,第三次是正常角度值.摇动方位手轮,天线正常驱动,角度值也能按规律变化.但是,从开机后的方位角度显示以及后来驱动天线转动所显示的方位角度值都是错误的,不是雷达真正的空间方位角度值.

  • 标签: 保修分析 故障保修 测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通过测量水面流速与雷达波实测水位计算的断面面积相乘得断面虚流量,再乘以水面流速系数获得断面流量。误差来源有流速系数和断面面积两个方面,是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应用推广的要点及难点。

  • 标签: 雷达波在线测流 校测 应用与推广
  • 简介:摘 要:针对雷达理论实践教学的需求,提出一种信号在雷达通道内传输过程逐级可的思路,以此设计了雷达教学实验平台。教学实验划分为天线与伺服、发射通道、接收通道、显示操控四部分,匹配雷达原理的教学内容。通过故障注入技术实现平台硬件级故障模拟,支持排除故障训练教学。研制教学导控系统,可协助教员全面掌控教学流程,制定对学员的考核规则并输出考核结果。通过教学实践,平台可以满足雷达装备教学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其他同类教学设备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信号流 雷达原理 教学实验 故障注入 考核评估
  • 简介:由于电网容量的快速可调的容量限制,造成风电并网的消纳能力较弱,导致越来越多的弃电量。研究了神经网络方法,根据历史塔的测量的不同高度、风速和风向的数据,结合风电场风机的历史观测数据,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将样本数据输入到已建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得到风机的理论发电功率,进而得到弃电量。通过对比塔法,神经网络法,样板机法和面积积分法统计电弃电量大小,基于塔神经网络法的弃电量评估模型在低风速时的评估效果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比较接近实测风速。

  • 标签: 电力系统 测风塔 神经网络模型 弃风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