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了凡(袁黄)是明代著名思想人物,其《了凡四训》融汇儒释道三教思想,盛行于世数百年,对中国世俗伦理道德影响巨大。作为汇通三教的学者,了凡与道教的渊源尤为深厚,其聚精、养气、存神的养生思想富含道教因子,而其日常修持——静坐、辟谷、功过格及祈祷,带有浓郁的道教色彩。在三教融合问题上,了凡的基本论点是“三教一心”。

  • 标签: 袁了凡 道教 养生思想 日常修持 三教一心
  • 简介:本文简明闻论了道家收视反听的感知观,和在此思想指导下的道教修行对感官养护的理念,指出道家的感知现对现代人的养生实践和社会生活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标签: 《道藏》 道家道教 《道德经》 庄子 价值取向 养生
  • 简介:王绩是由隋入唐的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他的诗歌一扫六朝以来的脂粉之气,也不同于初唐上官仪等一批宫廷诗人的诗风。他独特诗风的形成源于他对道家思想的接受,而王绩对道家思想的接受实属无奈,可以说是一种被迫式的接受。王绩一生的思想的变化极其复杂,我们认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 标签: 道教思想 王绩 道家 宫廷诗人 特立独行 上官仪
  • 简介:相比于儒家思想之侧重社会理想生态模式的建构以及佛教思想之侧重人的精神生态的调节,先秦道家及以后的道教更倾心于自然生态,并在此基础上旁及人的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从创作实际来看,受道家生态思想影响的不仅包括了绝大多数道教宫观楹联,也涵盖了大量山水风景楹联。道家生态思想也颇为丰富,原非本文所能囊括。

  • 标签: 道家道教 名胜楹联 生态意识 精神生态 生态思想 佛教思想
  • 简介:在中国文化史上,东晋郭璞(公元276~324年)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改造、发展游仙诗的祖师、语言学巨匠,而且被奉为术数大师、堪舆之祖。相传为郭璞所撰的《葬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堪舆学专著,为历代堪舆家所重,被尊为“葬经”,世传葬术起于郭璞。是书提出的“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 标签: 郭璞 堪舆学专著 殡葬观 道家 道教 崇水精神
  • 简介:5月30日至6月2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由世界著名哲学家成中英先生倡导,美国国际易经学会与华中师范大学道家研究中心承办。来自美国、韩国和中国的近50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道家的经典文献、道家的生态哲学以及道家与儒家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主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道家道教 生态文明 华中师范大学 道教研究 专家学者
  • 简介:道家倡自然,道教重益生。在生死立场与生命态度上,道家道教之间发生重大转向与变化。它既与"道"在先秦诸子文化当中地位的下降有关,也与道教产生的思想资源之驳杂性密切相关;既是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人们应对和解决人与宇宙及社会关系的理论需要与精神诉求。

  • 标签: 自然 益生 生命态度
  • 简介:阳明心学的成就离不开对佛道思想的吸收与融合,王阳明早年对道家更是甚为痴迷,然而王阳明后来却对道家明确采取了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而这种巨大的思想转向与王阳明多年习练养生术的切身体会关系密切。自身的需要促使王阳明早年长期热衷于养生术的修炼,可得到的却是彻底的失望,遂而领会长生之虚妄。打破迷悟的王阳明进而转向对德性自我的真己的养护,养生必得有益于养心,这种对德性之心的修持也成为阳明心学形成的关键。从养生到养德的态度转变,也是了解道家思想对阳明心学形成所起影响不可缺少的一条线索。

  • 标签: 道家道教 养生 养心
  • 简介:学术界一般的看法,认为道教道家是两回事。确实,老庄之学中没有神仙世界,没有长生不死之道。大约是我国第一部道教史的作者傅勤家先生在《中国道教史》(1937年)中说:“盖道家之言,足以清心寡欲,有益修养。”“道教独欲长生不老,变化飞升。”就持这种观点。从现代学术眼光来看,道家为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是哲学派别;道教有信仰教义,通神仪轨,是宗教派别。

  • 标签: 道家思想 异同 1937年 神仙世界 长生不死 学术眼光
  • 简介:<正>道家是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所创的一个哲学流派,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寻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两者显然不能混为一谈。但是,道家道教都以"道"来命名,其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道教在根本理论上血脉相通。道教袭取了道家作为哲学最高范畴的"道",并将其改造成最高的宗教信仰,在道教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道家的成果,道教越是趋向于高级和成熟,就越接近道家的老庄之学。而道家发展到后期,也不得不依托于道教,尤其是魏晋以后,更是教内之学强于教外,道教·成为道家的一个分支。本文试图从道家道教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两者之间复杂而曲折的关系作一揭示。一道家的创始阶段可称为老学。《老子》一书奠定了道家哲学的基础,蕴含了尔后道家各派的思想因子。"道"是《老子》的核心范畴,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它既具有宇宙万物本原的含义,又具有社会规

  • 标签: 道教理论 道家学说 老子 庄子 主要目标 自然无为
  • 简介:家道即治家、成家之道,是家庭赖以成立、维持和发展的规则和道理。彝族典籍《海腮耄启》收录了大量关于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诗文,其中有些是彝族婚礼仪式上传唱的酒礼,有的是司仪诵读的祝词,彝语叫"尤咪",属于彝族传统家道育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彝族伦理道德教化。虽然时过境迁,但其充满哲理的彝族家道育思想,对于当今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海腮耄启》 彝族 家道教育
  • 简介: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道家道教的生命力不在政治上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在文化上具有中华民族的深厚基础。道家道教中隐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是尊重自然、关爱生命与和谐宽容。

  • 标签: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道家 道教 地位 精髓
  • 简介:基于阳明学与佛道二教的亲缘关系以及中晚明三教高度融合的基本背景,罗念庵尽管是一位恪守儒宗的王门后学,但与道教道家无论在“术”还是“道”的层面依然有着深刻的交涉。在摒弃道教长生追求、道家弃世态度的同时,他曾向道士方与时虚心学习,将胎息术纳入悟良知的收摄保聚工夫中并进行了儒家本位的转换。在个体生命的终极关切层面,念庵晚年对老庄道家齐生死、等物我的超世旨趣用诗的形式隐而不张地予以深切认同,他的思想亦开显为儒道一体之两面:万物一体的现实关切和忘情忘世的终极关切,为念庵的儒家价值本位抹上了浓厚的“道家”色彩。

  • 标签: 罗念庵 道教胎息术 老庄道家
  • 简介:中国哲学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对老庄哲学的研究注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宗教和道教学者们对道教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这是我们值得肯定的.然而,将老庄哲学与宗教结合起来对比交叉研究尚不是很多,尤其是把老庄哲学在道教道教理论基础的产生、构建、发展、完善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

  • 标签: 老庄 道家 道教 宗教
  • 简介:道教延续先秦道家,尤其是庄子以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对于时间、空间的思考,并与其长生久视、飞升成仙的宗教目标联系起来,将对生命价值的追寻落实到对道的永恒探求之中。无论是“白日升天”还是“山林隐化”,无论是缩地装天的道术还是文学瑰丽的想象,都共同讲述着一个打破或者超越时空有限性的梦想。在审美的时空里,修道者逍遥遨游,实现并完成了自我。在改变时间与空间的努力中,在实现从“人”到“仙”的跨越中,呈现出神圣的超越的无与伦比的审美境界。

  • 标签: 道家 道教 审美时空
  • 简介:以陕西西安楼观台道教宫观园林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空间构成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寻精神空间的设计手法,并通过对道教宫观园林景观的研究,阐述了道教美学思想在其景观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和影响。

  • 标签: 道家美学思想 道教宫观园林景观 楼观台道教园林
  • 简介:1944年12月23日,于四川成都四川联合大学,举行春秋战国二千多年来,最空前盛大的「道家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典礼的礼堂内,聚集了125位名教授和名学者,在他们的热烈掌声中会议揭幕。会议经过四天百家争鸣而圆满结束;以游鹤鸣山和青城山为其余兴。作者试以诗叙记情怀。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道教道家 青城山 道家道教 中国文化 春秋战国
  • 简介:父亲出事以后,生活的重担就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其时她四十出头。我年方十九,正在大学里读书。父亲出事的当天,我没在现场,据母亲说,市委王伯伯打来电话,通知父亲参加一个重要会议,那是周末的一个晚上,夫妻俩正在吃饭——他们俩实在难得一起吃饭的,因为父亲总是很忙。

  • 标签: 《家道》 魏微 文学作品 中篇小说 中国 当代作品
  • 简介: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受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的影响,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受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江南古典园林强调自然景观要素,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芙境界。

  • 标签: 江南古典园林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道法自然” 古典园林 道家思想
  • 简介:《庄子》中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有些思想被后世道家道教所继承、发扬,也有一些思想被后世道家道教所扬弃、修正。这里主要就生态伦理和社会伦理思想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庄子》 道家 道教 扬弃 简论 社会伦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