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600年前.明朝的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访问,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600年后,政府在南京举行隆重的郑和下西洋中外学术研讨会,中外研究郑和与航海历史的学者们齐集南京,纪念这位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人物。我有幸赶上了这次盛会。按照会议的安排,我们参观和凭吊了与郑和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时间正当2005年盛夏。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历史文化遗迹 学术研讨会 航海历史 中外
  • 简介:因为英雄,历史上不断上演的一幕幕才令人难忘,才留下那一个个不屈的忠魂。追念英雄,铭记那些为国家为大义捐躯的先烈;追念英雄,时光的隧道才有了记忆的入口。英雄,是刺秦的荆轲投出匕首时的勇敢与坚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崔还。"这杰一句,吟得人泪眼模糊。江边远去的背影迷离了双眼,风声里呼啸着的分明是英雄的正气。

  • 标签: 易水寒 风萧萧 就这样 狼牙山五壮士 一腔热血 家国
  • 简介:一九三六这一年,世界上失去了两位大文豪,这就是高尔基和鲁迅。好象巴夫洛夫也是在这期间逝世的。因为有一个印象,至今还在我眼前浮现着:那时,我在上海北四川路ISIS电影院,看到有关鲁迅先生故居的纪录片;同时,也看到巴夫洛夫旧居的纪录片。

  • 标签: 洛夫 四川路 茅盾先生 一九 王统照 艾芜
  • 简介:往事或追念一些熟悉的面孔被遗弃一些大米、小麦、石头、溪流、镰刀铧犁、白发、皱纹及目光……都释然走进这低低的慈悲在夜色茫无边际的私语中一声声幻现,幻隐

  • 标签: 茫无边际 木槌 秋夜 寒气逼人 长夏 经断
  • 简介:追念许总□平顶山市委统战部部长马怀卿我与许乃同同志相识较晚,但他逝世数月来,他那巨大的人格力量使我不能忘怀。君子之交淡如水,就让我用这篇短文聊表追念之情吧。许总为人,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在30多年的革命生涯里,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甘当人民...

  • 标签: 中国的脊梁 平顶山市 阀门研制 机组改造 领导干部 人格力量
  • 简介:早些时俞玉滋教授告诉我说,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纪念陈洪老师百年诞辰正在编辑一本文集,我是陈先生的老学生,学院希望我也能为文集写一篇纪念文章。陈洪老师去世已经五年多了。我最后一次见到他大约是在他去世前一年,正值我应邀去南师大讲学。我问起了陈先生近况,负责接待我的何孝廉同志说陈先生因身体不太好,已经多时卧床不起。我们随即约了一天下午由他陪我和妻子郑丽琴一同前往陈先生家中去探望。

  • 标签: 老师 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纪念文章 百年诞辰 先生
  • 简介:<正>细君家世公元前122年前后,也就是汉武帝元狩元年前后,刘细君出生于江都(今扬州)。其高祖刘恒(公元前202-公元前157年),即汉文帝,吕后死后,他以代王人为皇帝,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与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同时削弱诸侯势力,以固中

  • 标签: 刘细君 与民休息 细君公主 元狩 刑狱 乌孙
  • 简介:先生离去,转瞬已是三年了。可每当忆起他,其音容笑貌浮现眼前,那略具沧桑的脸庞,几分慈祥,几分微笑,也不乏倔犟,令我们挥之难去,思之即来。

  • 标签: 彭维民 舞台美术 灯光设计 人生经历
  • 简介:2017年4月23日,我们敬爱的沙知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2岁。沙先生遗嘱表示不举行任何悼念活动,所以我是过了“五一”之后才知道这一消息的。沙先生对我也是恩重如山的长辈,按惯例,我是要写一篇追悼文章的。正巧王静转达刘后滨先生的意思,希望我写的文章放到2018年编辑的《唐宋历史评论》中。

  • 标签: 尊老 学术 敬畏 悼念活动 历史评论 文章
  • 简介:恩师钟敬文先生离开我们有21天了,21天在民俗中正是"三七"的日子,在先生的第三个七日,终于能静下来写点文字,以寄托对先生的哀思。近时有关钟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与追悼文章在京内外报刊上成为报道的热点。一个学者、文化人的身后,受

  • 标签: 钟敬文 罗曼·罗兰 中国民俗学 文化人 文章 消息
  • 简介:本文从四个方面说明老舍的小说《小人物自述》是他的追念论的最好的体现和运用,即主张小说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往事,特别是幼年生活的往事;突出自然景物的描写;同时要解释生命;并对追忆的景况作出有力的表现。

  • 标签: 老舍 追念论 《小人物自述》 幼年生活 描写 解释生命
  • 简介:2002年岁末。我去西安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返回北京后,感到从未有过的疲乏无力,且随时间推移日渐加重。去校医院抽血化验结果堪忧。因为1月15日还有一门本科生的课要考试,我只好强忍着去监考。

  • 标签: 俞伟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老师 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 校医院
  • 简介:<正>钱筱璋同志离开我们倏忽二周年,回想我和他相处与一起工作的情景,晃如昨日。我深深地感觉到,筱璋一生对党的电影事业忠心耿耿,在工作中勤奋刻苦、任劳任怨的高尚品质,鲜明集中地反映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我也深深地怀念,我和他曾经工作和生活在

  • 标签: 电影事业 纪录电影 中国新闻 发展史 技术工作 周年
  • 简介:<正>上诗人吴望尧晚年多病,几近失明。很久没有通讯,只知他远在中美洲,等到他客终他乡的噩耗辗转传来,虽为新闻,却已非近事了。我的难过就像隐隐的内伤,难以指认确在何处;尽管疼痛没有焦点,却牵连到半个世纪的回忆。

  • 标签: 特约专稿 蓝星诗社 诗艺 现代诗 蓉子 厦门街
  • 简介:今年五一期间,关德栋先生公子家铮来电话,说关先生已于4月28日病逝,这一消息对我来说真如晴天霹雳,春节间还去电问候先生,先生告知有意以年迈之躯着手整理研究满文文献及俗文学文献,先生有此计划,原想身体一定还算健康,噩耗突然传来,真是不胜悲悼!

  • 标签: 俗文学 教授 满学 文学文献 满文文献 整理研究
  • 简介:王西彦老师是三十年代初就发表创作的老作家,八十年代被选为上海作协副主席。曾在湖南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授,1951年春应聘来浙江大学,执教两年后于1953年春调往上海华东文联任专职作家。在浙大执教时,笔者曾受业于西彦老师。与老师分别近四分之一世纪后,于七十年代后期又得与西彦师及师母周雯先生于南京相聚,师生愉悦非常。如今垂暮之年,回忆往昔所受教益,犹令我感念。

  • 标签: 王西彦 作家 教授 1951年 八十年代 湖南大学
  • 简介:《秦腔》出版近两年来,评论很多,但大都把《秦腔》定位在对乡土的书写,定位在乡村的挽歌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废乡”。这种判断没有看到作家内部更深的情感意蕴,比较片面和单调。其实贾平凹写《秦腔》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表达对前妻韩俊芳的追念和怀恋,表达了一种懊悔和自责,以达到自己忏悔的作用。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一方面无休止的展示夏风对白雪的伤害,另一方面有不厌其烦的用引生来表现对白雪的爱。用这两种看似悖谬的人物表现了他矛盾的心态。

  • 标签: 《秦腔》 贾平凹 自责 追念 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