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术与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72例乙肝肝硬化并亢患者,即切除术组和栓塞术组,均观察术后1周期间亢改善情况及发热和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切除术组纠正亢的效果明显好于栓塞术组。栓塞术组的2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12例血小板<10.0×109/L(占46.2%),而切除术组46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切除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动脉栓塞术。

  • 标签: 脾切除术 脾动脉栓塞术 脾元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分析超声聚焦和栓塞治疗亢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到2012年5月诊治的功能亢进患者1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各8例,对治疗组患者使用超声聚焦治疗而对照组使用栓塞治疗。结果治疗后24h两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值均治疗前的结果比较显著升高,结果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红细胞值对比无明显变化。治疗组8例患者当中6例有效对照组7例有效,近期疗效好。治疗组治疗后出现发热1例(体温38.3℃),局部皮肤潮红1例的副作用但不需要特别处理。对照组出现轻度腹痛1例,2例发热(体温38.5℃),1例左侧肺炎。两组疗效对比无无明显差异,但超声聚焦治疗对比栓塞治疗的副作用更小,结果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超声聚焦与栓塞治疗功能亢进都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临床使用意义,但超声聚焦治疗副作用更小,患者容易耐受,同时对肝脏功能要求更宽松,所以临床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 标签: 超声聚焦 脾栓塞治疗 脾功能亢进 疗效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所致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追思50例创伤所致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45例,其中切除36例,自体片种植25例,保9例,全部治愈。结论脾脏切除仍是治疗创伤所致损伤的主要方法,明确损伤手术指征是康复痊愈的关键。

  • 标签: 脾脏 脾损伤 免疫器官 自体脾片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破裂行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动脉栓塞术,术前做好心理支持和介入前常规准备,术后做好病情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术后13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栓塞反应,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脾动脉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部分动脉栓塞术(PSE)在肝癌伴功能亢进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在DSA对68例肝癌合并功能亢进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部分性脾脏栓塞术,栓塞前及栓塞后1、7、30天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及部分动脉栓塞术,栓塞面积控制在40%~50%,栓塞后有50例出现发热,持续约3~30d,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8例出现腹痛,其中8例需要强效止痛药,未出现脓肿及胸腔积液等严重并发症。术后WBC和PLT显著升高(P<0.05),并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RBC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部分性脾脏栓塞治疗肝癌伴功能亢进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它可以有效改善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为进一步化疗打下基础。

  • 标签: 介入 肝癌 脾功能亢进 脾脏栓塞
  • 简介:目的:分析医源性损伤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3例与手术有关的损伤和文献报告的病例。结果:损伤与胃癌根治术、胃及十二指肠手术、结肠造痿术等有关,纤维肠镜和心肺复苏时也可引起损伤。结论:改进手术操作方法,有望降低医源性损伤的发病率。

  • 标签: 医源性脾损伤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为合理的部分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部分动脉栓塞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及对并发症的护理,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部分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良好。结论部分性动脉栓塞术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栓塞术后痛苦,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介入治疗 脾功能亢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无血切除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a来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原位无血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没有手术死亡,无术中大出血,无术后蒂大出血、胰瘘、胃瘘、结肠瘘。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热发生也减少了。结论原位二级蒂离断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以减少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热、胰瘘、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发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

  • 标签: 原位脾切除术 二级脾蒂离断 并发症
  • 简介: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临床上常见淋巴瘤累及脾脏,而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1]。脾脏套细胞淋巴瘤(splenicmantlecelllymphoma,SMCL)报道极少,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MCL)是一种独立的B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脾肿瘤 淋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是一个有着许多重要功能的器官,拥有强大的抗感染、抗肿瘤、免疫功能,同时参与并调节血液、内分泌的功能。全切除术后因为免疫功能缺陷易引起暴发性感染(OverwhelmingPososoplencctomyInfection,OPSI),术后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尤以青少年多见。早在1952年,King等首先报道切除术后并发暴发性感染(OPSI)的病例。近年来,外科学界对脾脏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已经有了完整和准确的理解,专家们都为保功能达成了共识,并由此奠定了脾脏外科学的发展基础。作者从1988年—2011年经过20多年来对保手术治疗的研究,开展自体移植术126例,认为开展保手术必须掌握解剖以及的重要功能和修补,移植手术的操作技巧,才能获得成功,现将移植术作一综合概述,以供同道参考。

  • 标签: 脾移植 研究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破裂行切除后的临床护理措施,优化护理质量。方法对34例外伤性破裂行切除后的患者施以生命体征监测、围导管护理、饮食护理、基础对症护理与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①9例术后发生出血、下肢静脉血栓、胰漏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②32例患者顺利出院,2例死亡因合并骨盆等多处骨折病例致大出血死亡。结论外伤性破裂行切除术后施以预见性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脾破裂 内出血 监测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病的诊断及其主要的外科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0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良性病患者,经诊断行切除外科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全部术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通过影像检查及早的诊治出良性病变,行切除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良性 肿瘤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脏外伤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15例各种外伤所致脾脏破裂,使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5MHz,凸阵探头。结果13例超声明确诊断破裂,2例超声提示周围及盆腔积液;超声检查显示脾脏增大,实质内回声不均,病变处分布大小不等。结论超声显像已成为腹部脏器损伤诊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 标签: 腹部外伤 脾破裂 B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