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内学术界主要在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量对于经济增长及实际产出的影响孰大孰小,及究竟是货币渠道重要还是信贷渠道重要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阻滞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对策
  • 简介:自98年一季度工业生产总值首次下滑以来,国内经济疲软开始引起决策层的关注。中央银行一改年初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措施:包括取消贷款限额管理,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帐户合二为一,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与1000亿国债发行配套发放再贷款等,以期影响商业银行的可用头寸,提高企业和居民的消费与投资倾向,借以扩大总香求,促进经济增长。然而事与愿违,98年银行贷款增长率为17%,略高于1997年的167%,但仍大大低于1996年的ZI.2%和1995年的24.l%,如果将98年三季度以后大量增加的对国家基础设施的贷款略去不计,贷款总额增长率更低。与此相应,民间投资几乎是零增长。与84年

  • 标签: 货币政策传导 国有商业银行 非国有经济 中央银行 融资结构 信用传导机制
  • 简介:一、我国货币1984—2001调控政策回顾我国1984年——2001年货币调控政策简单回顾:1984——1992:货币政策工具有:信贷计划、再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备付金利率、准备金率。目标主要为信贷规模、利率管制、基础货币、调控手段为“直接”调控,结果为企

  • 标签: 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传导
  • 简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即中央银行,而且也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对象,即微观主体——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能否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及时做出反应和理性抉择。如果他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准则运行,即不能对市场信号,包括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信号做出理性反应,那么货币政策工具就不可能通过对货币信贷条件的调节来实现其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就会受到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就会被减弱。

  • 标签: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效果 中央银行 市场信号
  • 简介:自从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以来,各经济学流派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货币政策理论,但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货币政策有效性一直是经济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调控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更为充分地发挥货币政策有效性仍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已有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的建议。

  • 标签: 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简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传导机制的完善程度,而传导机制的完善程度又与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反应程度及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密切相关。作者通过对近几年利率改革、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操作的分析后认为,我国目前不存在严格市场经济体系下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必须注重建立符合经济规律的政策传导路径。只有如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才富有现实意义。

  • 标签: 货币政策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 货币供应量
  • 简介:金融市场建设和中央银行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基础和政策因素,第一阶段是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即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革

  • 标签: 中国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微效
  • 简介:1998年以来,伴随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通过货币市场和利率的作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一条基本渠道,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货币市场和利率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有待完善,利率尚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转变,加快构造畅通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越来越迫切。通过发展货币市场,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来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问题,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 标签: 货币市场 利率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 简介:1997年下半年伊始,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国内多年积累矛盾影响,国内外经济增长环境空前严峻,物价持续走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货币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这种需求紧缩情况,中央银行采取了多项旨在反通货紧缩,反经济衰退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取消贷款规模限制等,但直到2002年中旬中国也未走出通货紧缩阴影。至2003年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过猛等问题已非常突出,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为此,央行频繁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配上窗口指导及其他有力行政性措施,意图予以收缩信贷。但从全年看,2003年仍为亚洲金融危机后货币、信贷同比增长率最高年份,而且也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贷款增长速度高于货币增长现象。2004、2005年,中央银行依然采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对冲操作,

  • 标签: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公开市场操作 东南亚金融危机 扩张性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制度 反通货紧缩
  • 简介:近年来,"风险承担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新渠道,逐渐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反思其成因,"过低的利率"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重要的诱因之一。长时期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引起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上升,导致金融不平衡的累积。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表明,追求物价稳定的宽松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

  • 标签: 货币政策 金融稳定 风险承担渠道
  • 简介:     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提高,从而减少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压力,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首先应逐步放开利率管制

  • 标签: 传导机制 有效货币政策 构建有效
  • 简介: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以外生货币供给为基础,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企业只是被动地随着利率或银行贷款的变化被动地增加或减少投资。然而在内生货币供给的理论框架下,企业投资将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内生货币供给下的短期宏观经济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企业投资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并进行了实证检验。

  • 标签: 企业投资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利率 银行贷款 内生货币供给
  • 简介: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统一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实现。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八大综合经济区实际产出对信贷冲击的敏感系数,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沿海地区对信贷冲击的反应比内陆地区强烈。实证分析显示,区域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与中小型工业企业产值比重正相关,与国有工业企业产值比重和国有银行贷款比重负相关。

  • 标签: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渠道 区域效应 面板数据
  • 简介:  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发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由中央银行信号变化而产生的脉冲所引起的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连锁反映,并最终引起实质经济变化的途径.1998年取消贷款规模控制后,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控宏观经济.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共同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同时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定价和行使公司治理等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起着很大的作用,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另一条重要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协调好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关系,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是我国实际部门和理论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标签: 货币政策传导 股票市场 效率分析 中央银行 产权交易 经济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针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文分析指出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基层渠道有限、信贷投放错位、微观主体需求不足、货币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互联网金融游离于货币政策之外等梗阻现象,深入剖析梗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完善货币政策操作、强化货币信贷政策引导、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加强互联网金融调控、健全宏观审慎管理、协同配合财政政策等六条对策建议。

  • 标签: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梗阻 对策建议
  • 简介:     加快发展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发展滞后给货币政策传导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建立有效可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文就如何建立有效可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标签: 传导机制 有效货币政策 构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