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类异常免疫攻击肝细胞和/或胆管上皮细胞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以及上述任意两者间同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药物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免疫调节治疗。以抗CD20单克隆抗体针对B淋巴细胞敲除治疗目前在免疫球蛋白G4-SC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也取得改善效果。目前已有若干免疫细胞输注、免疫因子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已进行或正在开展中。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利妥昔单抗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它可诱发IL-1、IL-6、IL-8以及继发性炎症介质的产生,TNF-α的分泌可诱发IL-1、IL-6、IL-8以及继发性炎症介质的释放,参与抗炎反应的重要介质包括IL-4 、IL-10、IL-13

  • 标签: 严重创伤 免疫调节治疗 全身性炎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阴阳理论是祖国医学中应用最多的理论,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各种疾病的发生都可以概括为阴阳之间平衡的破坏,而纠正阴阳失衡,恢复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的总的原则。本文试图探讨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的统一性。

  • 标签: 阴阳平衡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衡是致病的根源,疾病的发生取决于邪长正消,机体免疫功能遭受侵害,破坏,中药由于其先天的优势,毒副作用小,在增强或抑制免疫力方面有着西药无可比拟的优点,临床中采用中药对证治疗能扶正祛邪,温阳滋阴,实现阴阳平衡,确保机体健康。

  • 标签: 中药 免疫 调节
  • 作者: 梅旭 叶展鸿 吕芳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 510405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广东省媒介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s)诱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ANKA感染小鼠小肠组织免疫反应调节作用。方法36只SPF级雌性昆明小鼠(6~8周龄,体重为18~22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Ts单感染组(Ts组)、PbANKA单感染组(Pb组)、Ts与PbANKA共感染组(Ts + Pb组),每组9只。小鼠正常进食、饮水,普通饲料喂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实验处理;Ts组在实验第1天经口感染20条Ts幼虫;Pb组在实验第9天经腹腔注射感染1 × 106个寄生PbANKA的红细胞;Ts + Pb组在实验第1天经口感染20条Ts幼虫,第9天经腹腔注射感染1 × 106个寄生PbANKA的红细胞。于感染Ts后第22天和/或感染PbANKA后第13天剖杀小鼠,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型甘露糖受体2(Mrc-2)、类几丁质酶3(Ym1)]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M2/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mRNA表达水平的比值。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形态结构正常;Ts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呈现较多伪足;Pb、Ts + Pb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除呈现较多伪足外,并吞噬有疟原虫。4组小鼠小肠组织iNOS(1.000 ± 0.290、1.277 ± 0.251、3.088 ± 1.110、2.604 ± 0.773)、IL-6 mRNA表达水平(1.000 ± 0.393、2.180 ± 0.629、1.650 ± 0.612、3.242 ± 1.7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20、5.270,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Pb、Ts + Pb组iN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 0.05);与Ts组比较,Ts + Pb组iN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对照组比较,Ts + Pb组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4组小鼠小肠组织Mrc-2、Ym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90、20.500,P均< 0.05)。Ts + Pb组Mrc-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Ts、Pb组(P均< 0.05)。Pb组Ym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Ts + Pb组Ym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Ts、Pb组(P均< 0.05)。4组小鼠小肠组织Mrc-2/iNOS、Ym1/iN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2、22.360,P均< 0.05)。Ts + Pb组Mrc-2/iNOS明显高于对照、Pb组(P均< 0.05)。Ts + Pb组Ym1/iNOS高于对照、Ts、Pb组(P均< 0.05)。结论Ts诱导的宿主非特异性免疫参与PbANKA感染小鼠肠道免疫应答的调节,并促使其小肠组织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 标签: 小鼠 小肠 巨噬细胞 伯氏疟原虫 旋毛虫
  • 简介:摘要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细胞内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根据信号成分和生物学功能,激活NF-κB的信号转导通路分为经典和非经典2种途径。NF-κB在几乎所有细胞类型的细胞质中普遍表达,并且与免疫调节免疫耐受密切相关。许多疾病,包括癌症、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与NF-κB的调节失衡有关。本文综述了经典和非经典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免疫调节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以及基于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疾病中的治疗。

  • 标签: 核转录因子κB 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重症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为促炎/抗炎反应紊乱及免疫失衡,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免疫细胞过度凋亡和功能耗竭、免疫抑制或免疫麻痹等是主要的免疫病理表现。针对其发病机制的免疫调节治疗主要包括激素、IL-6受体拮抗剂、康复期血浆、超免疫球蛋白等,但其应用时机及临床效果尚存争议,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疫失衡与免疫调节治疗进行评价总结。

  • 标签:
  • 简介:摘 要:近年来,免疫诊断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免疫诊断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荧光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众多医院已开始在实验室开展免疫诊断技术的临床试验中发现,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荧光免疫检查。但是目前荧光免疫平台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荧光标记物荧光寿命短、荧光信号受外界干扰影响难以监测等。此外,由于多种化学成分对多种荧光分子具有抑制作用,导致了在临床中使用的荧光检测试剂的用量非常大。荧光免疫平台的技术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和检测手段。

  • 标签: 荧光免疫 反应平台 微流控载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其不但具有激发免疫应答的能力,还可以下调免疫应答或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胎盘的蜕膜组织中存在DC,DC通过诱导T细胞失能和凋亡、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等方式参与母胎耐受的维持和调控,从而在妊娠免疫耐受和分娩发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蜕膜 妊娠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全肠外营养是严重的肠道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的最后一个选项。脂肪乳剂构成燃料的热量和脂肪酸(FAS)是肠外营养配方的主要来源。然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利影响已经使用的脂质,主要是在受损的免疫防御和炎症反应改变。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风头,也因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最严峻的问题,即感染性并发症没有保障。然而,众多的调查未能产生一个清晰的画面最常用的大豆oilCderived脂肪乳剂免疫特性,虽然他们nC6多不饱和FAS(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缺点,因为其潜在的促炎症。这方面的关注,发起nC6足总杯组件的一部分是由少的生物活性FAS,如椰子油(富含中链饱和FAS)或橄榄油(富含nC9单不饱和FA油酸)取代乳液的发展。另一种方法已使用的鱼油(含有丰富的NC3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有nC6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同的生物活动的FAS。对宿主防御和炎症鱼油乳液调制最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致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这些乳液可以提供的工具来益改变免疫介导的条件当然。虽然这些脂质尚未成为在美国市场上,这种审查综合免疫学特性,目前可通过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不同血脂的可用信息。

  • 标签: 肠外营养 脂肪乳免疫炎症 脂肪酸类花生酸类物质
  • 简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理论上免疫调节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硒制剂等)是针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病因治疗.且近年来的研究提示上述药物可能有一定疗效,但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成本效益比等问题.上述药物目前尚不是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应用时需综合考虑获益及风险。本文就免疫调节药物在桥本甲状腺炎及产后甲状腺炎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自身免疫甲状腺炎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本研究聚焦于中医针灸在神经调节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与应用。通过系统研究中医经典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我们深入探讨了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控效应以及在免疫调节中的潜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针灸不仅能够调整神经递质的平衡,促进神经元活动,还在免疫细胞水平上发挥调节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一综合性的研究为中医针灸在神经与免疫调节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持,为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中医针灸,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神经递质,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免疫炎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免疫紊乱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抑郁症患者表现出特征的免疫表型。免疫炎症可以和多种发病机制相互作用介导抑郁症的产生。因此,免疫调节正成为抗抑郁的辅助疗法。在临床治疗中,不仅抗抑郁剂具有抗炎作用,而且抗炎药物也显示出抗抑郁作用,这些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他汀类药物和细胞因子抑制剂。此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有电休克疗法、迷走神经刺激、针灸和运动疗法等。但目前免疫调节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免疫调节治疗只对部分抑郁症亚型有效,且其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评估。因此未来需要寻找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确定免疫炎症相关抑郁症亚型,将有助于探索新的诊疗策略。

  • 标签: 抑郁症 免疫调节 炎症 抗炎 治疗
  • 简介:摘要介绍了维生素A诱导细胞免疫调节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表明维生素A及相关化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在许多临床研究中已得到了充分证实,在人类中的作用已开始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 标签: 维生素A免疫调节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 简介:在生物适应性免疫调节系统中,免疫系统根据入侵抗原体的数量自动调节这种刺激和抑制作用,从而维持自身的平衡.人工免疫控制调节器,基于生物的这种适应性免疫机理,借鉴了生物免疫系统的作用原理,其仿真结果表明,该调节器能有效增强系统鲁棒性和抗干扰性能.

  • 标签: 人工免疫 AI补偿调节器 鲁棒性 仿真
  • 简介: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SD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复方中药、环孢素A、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等4组。各组受体大鼠术前第1天开始至术后1月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生理盐水组仅给予生理盐水2mL/d,复方中药组给予复方中药2mL/d,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10mg/(kg.d),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给予复方中药1mL/d+环孢素A5mg/(kg.d)。各组受体于术后第1、3、5、7天分别取尾静脉血,经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术后第7天,每组各处死10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每组余下大鼠观察生存期。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①复方中药、环孢素A、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4.0±1.4)d,(18.4±1.5)d,(27.8±2.0)d(P〈0.05);②在同一时间点,其他用药组大鼠外周血IL-2的值明显下降(P〈0.05),复方中药组、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IL-10的值则有所上升(P〈0.05),而环孢素A组IL-10的值无明显变化(P〉0.05);③各用药组大鼠移植肝病理排斥反应程度明显降低,以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最为明显。结论:复方中药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且与环孢素A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2、上调IL-10的水平有关。

  • 标签: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 大鼠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新生儿情绪调节与行为反应之间的紧密关联。通过系统观察和细致分析新生儿在多种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揭示了一系列与情绪息息相关的行为模式。研究结果不仅突显了新生儿在面对各种刺激时所展现出的复杂情绪调节能力,还凸显了其行为反应与情感体验之间的微妙联系。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新生儿的情绪世界提供了线索,也在实践中提出了重要挑战: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父母护理和医护工作,以更好地满足新生儿的情感需求和发展要求。这一研究对于推动婴幼儿保育领域的发展,提高幼儿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情绪调节 行为反应 观察 刺激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我国被批准进入临床应用,随之而来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文章总结了针对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抗体引起的irAE发病率、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探讨了其可能的发病机理、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差别、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临床肿瘤医师对肿瘤irAE的识别和监控加以指导。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抗PD-1抗体 抗PD-L1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