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谈及修辞学,不少人有这样一种偏见,即把修辞简单地视为对作品的雕饰。这种看法认为修辞的最大价值就是恰当地表情达意或描绘事物。实际上,这仅仅是修辞在用词技巧方面的运用。作为一门有着古老历史的学科,修辞自人类语言产生伊始就参与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活动。可以说,修辞性的语言建构了人们的认知

  • 标签: 修辞 语言 认知
  • 简介:修辞认知性问题是当代修辞哲学中的重要话题。从修辞的性质及修辞的运作两个方面论述了修辞认知性。文章认为,知识不是先存的外在之物,而是论辩的产物,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修辞认知性体现在:修辞作为诱发合作的符号行为与意义不可分开;修辞过程是知识建构过程。

  • 标签: 修辞 知识 认知性 修辞运作
  • 简介:喻化思维是一种思维的特殊方式。修辞学中的许多语言现象都蕴涵着喻化思维的过程。本文结合认知理论从隐喻思维、类喻思维、博喻思维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 标签: 喻化思维 修辞学 认知
  • 简介:本文以Lackoff&Johnson的隐喻认知理论为理据,尝试分析隐喻的修辞意韵及其认知机理.文章以实例证明隐喻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人类的隐喻思维无处不在,而跨域映合正是隐喻的本质体现.

  • 标签: 隐喻认知理论 修辞 跨域映合
  • 简介:传统的隐喻修辞仅仅强调语句的修辞作用,忽略了其文化认知内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的认知是密切联系的,人类活动中语言的使用不仅是符号特征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具体反应。认知隐喻修辞的研究是揭开这种关系的最好佐证。

  • 标签: 跨文化研究 认知 隐喻修辞
  • 简介:隐喻是用其他事物来描述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结合英汉隐喻的例子,从隐喻的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理解途径等方面来讨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普遍性,并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指出其认知实质。

  • 标签: 隐喻,修辞,认知,模式。
  • 简介:现代西方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在对语言、修辞认知关系的假设上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因此深入考察修辞认知的关系对修辞学的发展或有所裨益。结合意象图式、语篇分解等理论,文章对语言中的修辞行为进行分类,建立了基于意象图式的修辞分析模型。该模型包括修辞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和语篇维度两个方面。说话者在每个基本语篇单位中,在语调(或句读)单位、小句、命题和话语行为四个维度上,通过对主导意象图式所对应的知觉组织原则的遵循或违背实现修辞行为,最终通过这些基本修辞行为构建整体语篇所要达成的修辞效果。

  • 标签: 知觉组织原则 意象图式 语篇分解 认知修辞
  • 简介:超越语法是基于使用的语言现象,其产生有其认知动因。采用认知语言学的传承整合和构式压制的理论阐释超语法现象的修辞功能及其背后的认知理据。认知修辞的视角为研究修辞的理据,包括积极修辞辞格和语法触发的消极修辞,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超越语法 认知语言学 传承整合 构式压制 修辞
  • 简介:认知参照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仿拟修辞正体现了这种认知能力。仿拟的生成理解机制是:以本体(R)为认知参照点通过心智路径通达仿体(T)。仿拟参照可具体化为语音参照、语义参照和结构参照。按本体和仿体相似(相邻)点的多少,仿拟修辞可分为三参照型仿拟、双参照型仿拟和单参照型仿拟。

  • 标签: 仿拟修辞 认知参照点 类型
  • 简介:选取《红楼梦》前五十回中关于语音、语形和语义修辞的句子为语料,采用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英译本,以认知语用学中关联理论为视角,对比分析两个译本在修辞翻译方面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差异,以及原作者、译者和目标读者三者关联程度的差异。最后得出在关联理论视角下,霍译本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原作者、译者和目标读者三者关联程度更高。

  • 标签: 《红楼梦》 修辞 翻译 关联理论
  • 简介:英语修辞是施受双方表达渠道和接受渠道,表达目的和接受动机,信息编码和信息解码上相互感应的心理过程。英语修辞是离不开修辞主体和修辞客体的共同参与的。而修辞主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修辞主体的修辞编码能否顺利地被修辞客体所接受,要看修辞主体是否能够以对方的心理认知,统觉背景知识,以及语境为基础,采用适宜的标准,合理的距离,恰当的变化等美学理念来进行修辞编码。

  • 标签: 美学 认知 英语修辞 编码 解码
  • 简介:文章从离散和连续这两个语言学概念出发,探究了人类的趋同、趋异和联结的三个认知方式在语言修辞中的表征;尝试性地提出了修辞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具有美学功能,而且它们当中有很多同时也具备不可忽视的认知语用功能,修辞方式实际上是人类认知和表征世界的手段。通过对英汉语辞格的分析,在修辞维度探究人类认识自身和世界的离散、连续认知方式以及常见修辞手段背后的深层的认知语用理据,旨在对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段有一个全面多维的认知

  • 标签: 离散 连续 认知机制 修辞维度
  • 简介:摘要认知语言学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的经验、对世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本草纲目》草部药名的命名与人的认知有关,人们在命名时也运用了修辞,让药名更符合人的思维模式,更易识别。

  • 标签: 《本草纲目》草部药名 修辞 认知
  • 简介: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认知修辞中的理论构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法教学中有些语法现象没有可供识别的语法形式,但又必须有所归依和分类,这样就出现了'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认知修辞中,往往会有'相对''相反'的修辞策略,如语言表达,既要求明确,但该模糊的地方也必须模糊.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重视理论建构,这就是辩证法的方法论.

  • 标签: 现代汉语语法 修辞策略 认知 语法现象 语法形式 语法教学
  • 简介:<正>文章由于内容和目的不同,表达方法自然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表达方法,一种是艺术的表达方法。前者是诉诸理智的逻辑思维的语言所用的表达方法,公文事务语体和知识性语体都使用科学的表达方法;后者是先诉诸感官而后作用于理智的形象思维的语言所用的表达方法,是文学作品都要运用的表达方法。相应的修辞方法也有两种:凡是使用科学表达方法的诉诸理智的逻辑思维的语言,必须使用科学修辞;凡是使用艺术表达方法的诉诸感官的形

  • 标签: 修辞艺术 科学修辞 艺术修辞
  • 简介:文章回顾了西方修辞学研究传统对中国修辞学的忽视。作者认为,以陈汝东教授为代表的修辞学思想破除了东方无修辞学的幻像,为比较修辞学研究奠定了基石。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建构全球修辞学的可能性。

  • 标签: 修辞学 问题修辞 修辞问题
  • 简介:摘要:文章将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这两方面展开研究,经研究拟探析出《百喻经》中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具体情况。

  • 标签: 修辞 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