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临床有效和安全。方法: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年龄≥8岁的双眼近视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配戴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对照组配戴欧几里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配戴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随访,评估裸眼远视力、屈光度、角膜K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镜片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厚度、眼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291例受试者完成初次配戴,试验组143例,对照组148例。配戴后各随访时间点,2组左、右眼LogMAR裸眼远视力、屈光度及其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左、右眼角膜平坦K值及右眼角膜陡峭K值相对于基线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配戴后1 d、9个月以外,其余随访时间点,2组左眼角膜陡峭K值相对于基线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6个月、1年时,2组左、右眼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及其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时间点,2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1年时,2组角膜塑形镜配适状态和镜片状态均良好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与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有效和安全良好,2种角膜塑形镜疗效一致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非球面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8月间收治的近视眼患者1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10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裸眼视力以及高阶像差差值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裸眼视力改善十分明显,与术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彗差、球差及总像差变化情况,可见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彗差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小,而球差及总像差改变都比较明显,观察组患者增加程度明显不及对照组患者。结论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眼的过程中,不仅能促进视力的恢复,还能对其视觉质量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近视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非球面的光学器件在越来越多的光电产品中广范应用,因此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精度、低成本以及非球面的光学元器加工工艺也越发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对于光学元器件的加工工艺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研究主要方向,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因此本文主要对非球面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非球面 光学镜片,加工工艺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易于用传统光学干涉仪测量的非球面。该非球面的检测主要基于Zemax光学程序软件设计的多重配置特性。第一配置为易于测量非球面,第二配置为采用平行平面玻璃板或单透镜作为零位校正器,用于检测第一配置的非球面。本文通过一些实例,说明了易测量非球面检测技术的应用和优势,证实了与圆锥或普通非球面相比,易测量非球面更易于操作与检测,同时有利于减小光学像差。

  • 标签: 易测量非球面 干涉仪 零位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球面散光型和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效果。方法:前瞻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白内障科就诊的术前角膜散光为1.25 D以上的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106例(172眼)。根据自愿原则,其中50例(80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Acrysof IQ Toric IOL(SN6AT)作为Toric组,56例(92眼)患者植入AcrySof IQ IOL(SN60WF)作为对照组。术前对照组和Toric组散光分别为(2.14±0.95)D、(2.08±0.74)D。术后6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UDVA)、矫正远视力(CDVA)、脱镜率、残余眼散光和轴位旋转、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等。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例失访,失访率为8.5%,最终纳入对照组为51例(84眼),Toric组为46例(73眼)。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Toric组的UDVA(logMAR)分别为0.22±0.14和0.1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01);CDVA(logMAR)分别为0.11±0.09和0.09±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ric组看远脱镜率为78%(21/27),对照组为27%(9/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P<0.001)。Toric组残余眼散光为(0.77±0.39)D,对照组为(1.99±1.12)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P<0.001);Toric组的轴位旋转4.6°±5.7°。Toric组低阶像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7,P=0.006)。2组术后明视、暗视、暗视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视觉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球面型IOL相比,非球面散光型可有效、安全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角膜散光,稳定性好,大大提高术后脱镜率,且低阶像差更低。

  • 标签: 白内障 非球面散光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脱镜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60例(60眼),根据患者所选择的角膜塑形镜基弧区设计不同进行分组,非球面组30例(30眼)配戴基弧区非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球面组30例(30眼)配戴基弧区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在戴镜前和戴镜后6个月测量2组患者在5 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和角膜的高阶像差(HOA)、球差(SA)、彗差、三叶草差和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值(SR)等。取左眼数据用于统计分析。组内戴镜前后波前像差及MTF、SR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组间各项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与戴镜前相比,2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全眼和角膜的HOA、SA、彗差均增加,SR、MTF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球面组、非球面组戴镜后角膜的三叶草差均较戴镜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P=0.001;t=-3.41,P=0.002)。组间全眼HOA、SA、彗差增加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P<0.001;t=2.13,P=0.038;t=4.51,P<0.001),组间角膜HOA、彗差增加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06;t=2.69,P=0.009);组间其余像差和SR、MTF改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不同设计影响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相比于基弧区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患者配戴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后客观视觉质量更好。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 客观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针对非球面透镜高精度的加工需求,提出了一种组合式抛光技术。在采用不用研抛参数的条件下将自动化研抛系统与离子研抛机相结合,从而提高了系统对非球面透镜的加工能力。通过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验证了提高表面精度的设计理念。

  • 标签: 透镜加工 非球面 离子抛光机 仿真计算
  • 简介:[摘要]伴随精密测量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发展,致使机器视觉科学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开来。远心光学系统,其现阶段处于机器视觉整个领域当中有着良好优势,可促使各种不同尺寸零件非接触及在线测量操作可实现。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以机器视觉为基础非球面类型双远心的工业镜头总体设计,期望可以为后续更多技术工作者和研究学者对此类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 标签: []非球面 视觉 工业 双远心 镜头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非球面系数(Q)对球差以及切削深度的影响。方法取260例(508眼)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的患者,测量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前的屈光系数四阶球差值,术后术前两者的差值,即为患者球差的变化值。记录手术过程中治疗光区的切削深度,以及术后患者角膜后表面前凸值。最后对以上三者,即术后球差变化、术中切削深度、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值的相关,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非球面系数Q增大,会导致患者屈光系统球差增大,Q对球差以及术中的切削深度有显著影响。结论球差的绝对值随非球面系数(Q)增大而增大。Q绝对值增大,相对切削深度增大。由于球差会因Q值的增加而增加,导致切削深度无法确定,所以一般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虽然可矫正视力,但是术后却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影响视觉质量。所以,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小Q值的增加值,想要提高治疗效果则非球面切削深度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非球面系数 球差 切削深度
  • 简介:摘要:在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光学电子技术中,非球面光学元件是必不可少的,它以一个或几个非球面元件代替多个球面元件,从而简化仪器结构和重量,降低成本;并可以获得球面光学元件所无可比拟的成像质量,同时简化计算方法。非球面检测技术是制备合格非球面原件的必要步骤,已经成为现在光学测量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主要以非球面面形检测领域的相关专利申请为研究对象,以与该技术相关的重要专利为切入点,对该领域主要技术分支的专利技术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标签: 非球面 检测 专利 发展路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两组之间人眼波前像差的差异。方法老年白内障患者40(4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做波前像差检查。测量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对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瞳孔直径在5.0mm状态下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组的球差、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明显优于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眼。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非球面 波前像差
  • 简介:为了满足高精度相机在外场环境下的检测要求,采用碳化硅光学材料制作反射镜,碳纤/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作遮光筒,设计了一套重量轻、自身精度高、温度稳定性好的离轴平行光管。在二者线胀系数保持二倍关系的情况下,在一定温变范围内保持精度的稳定性。经检测,口径为400mm,焦距为8m的离轴平行光管的温变为(20±10)℃,系统波像差为1/5λ(P-V值,λ=632.8nm)和1/27λ(RMS值),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在外场环境下使用。

  • 标签: 离轴非球面平行光管 碳化硅 碳纤/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差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40岁以上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1 319例1 319眼术前角膜球面像差进行测量,分析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面像差分布。所有患眼均采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平均角膜曲率(Km)值、平均角膜后表面曲率(Km)值、角膜散光值、角膜后表面散光值和角膜厚度;采用Zernike分析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 mm直径范围内的角膜球面像差值;计算角膜球面像差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各眼球因素之间的相关、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球差的比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8.00±11.12)岁,平均角膜球面像差值为(0.34±0.17)μm,波动范围为-0.38~0.99 μm。其中角膜球面像差<0 μm者22眼,占1.67%;角膜球面像差为0~0.4 μm者842眼,占63.84%;角膜球面像差>0.4 μm者455眼,占34.50%。角膜球面像差与患者年龄呈弱正相关(r=0.398,P<0.001);与受检眼角膜Km值、角膜后表面Km值、角膜厚度均呈极弱相关(r=0.129,P<0.001;r=0.240,P<0.001;r=-0.068,P<0.05);与角膜散光或角膜后表面散光之间尚不能认为有相关(r=-0.025,P=0.365;r=-0.008,P=0.771)。年龄可能影响角膜球面像差。以残余球面像差(0.10±0.05)μm为目标采用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0、-0.20和-0.27 μm)可矫正710眼,占53.83%。结论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术前平均角膜球面像差较既往报道值(+0.27 μm)偏大。术前应根据患者个性化的角膜球面像差选择适合的非球面IOL。

  • 标签: 生物测量/眼 角膜球面像差 白内障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球面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的对照病例研究。对仅患有老年白内障并排除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分别植入球面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术后1、3、6个月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屈光状态、波前像差仪检查瞳孔6mm的高阶像差(包括四阶像差、球差、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四阶彗差),检查患者的对比敏感度、眩光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瞳孔6mm大小时非球面组四阶球差(Z40)(P=0.000)、四阶球差均方根(RMS4)(P=0.003)、高阶像差均方根(HMSh)(P=0.016)低于球面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四阶彗差检查Z7、Z8以及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面非球面组在6.3°~4.0°视角对比敏感度(CS)(P=0.043,P=0.032)及眩光敏感度(GS)(P=0.045,P=0.037)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视角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明显降低术后患者包括球差在内的高阶像差,但视力、对比敏感度以及眩光敏感度之间的差别不明显。

  • 标签: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波前像差 对比敏感度 眩光敏感度
  • 简介:目的:比较非球面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波前像差、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度视力的差异。方法: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46例50眼,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球面人工晶状体组(A组)23例24眼术中植入ACR6DSE球面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组(B组)23例26眼术中植入具有负球面像差Acri.Smart36A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mo,观察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暗背景(25cd/m2)和高亮背景(255cd/m2)下的对比度视力、瞳孔直径(6mm)时的球面像差、彗差和高阶像差的均方根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亮背景下各对比度视力以及暗背景下100%,25%对比度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暗背景下5%,10%低对比度时B组视力好于A组。瞳孔直径6mm时,B组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球差、彗差和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RMS、球差、彗差低于A组。结论:Acri.Smart36A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与ACR6DSE球面人工晶状体比较可以明显的减少患者的高阶像差,改善患者的术后暗环境下的低对比度视力。

  • 标签: 非球面 像差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使用多焦点人工晶体可行进行疗效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老年白内障患者224例按植入晶体类型分为2组,1组为眼力健公司ZCB00型非球面人工晶体,1组为眼力健公司ZMB00型多焦点人工晶体,按照标准白内障超声乳化进行手术,术后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多焦点晶体的病人在远视力上与非球面晶体无显著差异(P>0.05),在近视力上明显优于非球面晶体,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院在没有Master进行人工晶体测量时,如果晶体测量计算相对精确、超声乳化技术较为熟练,完全可以使用多焦点人工晶体满足高要求病人群体的需求。

  • 标签: 基层医院 多焦点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IOL偏心和倾斜的差别及术眼的客观视觉质量。方法前瞻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4至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按植入的IOL类型(ZCB00、SN60WF、A1-UV、AO)分为4个组,每组右眼与左眼各30只。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和1个月测量晶状体或IOL的偏心值与倾斜度(使用CASIA2扫描仪)及术眼波前像差、客观散射指数(OSI)、传递调制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斯特列尔比值(SR)。双眼患者均取右眼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有纳入眼的眼别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招募181例(240只眼)患者,其中169例(224只眼)完成随访(右眼114只,左眼110只),男性77例,女性92例,年龄(69±9)岁。4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眼轴长度、术前晶状体偏心值和倾斜度以及IOL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1周及1个月,4个组间IOL偏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1、6.12、4.66,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SN60WF组术后1 d及1周的IOL偏心值均大于另外3个组,术后1个月的偏心值为(0.259±0.101)mm,大于ZCB00组的(0.177±0.099)mm和AO组的(0.163±0.12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K-q检验,均P<0.05)。术后1个月ZCB00组、SN60WF组、A1-UV组和AO组的IOL倾斜度分别为(4.806±1.129)°、(5.080±1.309)°、(4.586±1.338)°、(5.112±1.406)°,术后各时间点4个组间IOL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的IOL偏心值及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4个组间IOL偏心值与倾斜度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内右眼与左眼的IOL偏心值及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有向鼻下方或向颞下方倾斜的趋势。术后1个月,在4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4个组间眼内球面像差(F=131.32、85.17)及全眼球面像差(F=46.64、47.5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AO组均大于另外3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K-q检验,均P<0.05)。4个组间OSI、MTF cut off和S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种非球面IOL植入晶状体囊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心与倾斜,但差别未显示出临床意义;术眼对轻度IOL偏心与倾斜有良好的耐受,视觉质量良好。

  • 标签: 晶体,人工 晶体植入,眼内 视敏度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偏心 倾斜
  • 简介:目的:通过对Q值调整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观察来分析Q值引导个性化切削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01/05等效球镜低于-12.00D的46例88眼进行非球面切削或标准化LASIK术后进行随访,按术前屈光度数将其分为A组(〈-6.00D)和B组(-6.00~-12.00D)两组,对比各组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1mo裸眼视力、Q值、夜间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及满意率(后3者采取问卷调查)。结果:A、B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05;t=0.62,P〉0.05);A、B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5;t=-0.372,P〉0.05);A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眩光:χ^2=2.397,P&gt;0.05;夜间视物质量:χ2=1.263,P〉0.05);B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眩光:χ^2=10.85,P〈0.01;夜间视物质量:χ^2=10.85,P〈0.01);术后效果满意率达到98%。结论:非球面切削能明显改善-6.00D以上的术后主观视觉质量。

  • 标签: 非球面切削 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