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使用ECMWF再分析数据集资料中的位势高度场、三维风场、温度场、相对湿度场、海温场以及中国气象局730站地面降水资料和日最高温度资料,对比分析研究了7月份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和偏北过程(持续满足南、北位置指标6天以上定义为一次南、北部型过程)所对应的动态气候特征及其演变。分析首先揭示出了西太平洋副高的南北位置变化存在季节内振荡特征;从西太平洋副高偏南、偏北位置所对应的各层环流特征、中国东部降水分布、中国日最高温度的分布,研究了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对东亚及西北太平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同在7月份,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的不同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影响却有显著的差异,需要从大气系统变化的角度研究和认识某时期的天气气候特征。针对两类过程的演变,分析了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相过程开始的前兆气候特征,过程中的变化特征以及过程结束后的后延影响,揭示出了一些以前研究所忽略的气候演变特征及其差异。

  • 标签: 西太平洋副高 合成分析 动态气候 南、北位相过程
  • 简介:1980年和1981年夏季及其前期冬春季太平和印度海温均未出现显著异常。然而,这两年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季节内变化却呈现显著异常,且截然不同,具体表征为:1980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第一次北跳异常偏早,第二次北跳异常偏晚,而1981年则相反,第一次北跳接近气候态,第二次北跳却异常偏早。就副高两次北跳过程而言,其直接原因也有显著差异:1980年副高两次北跳主要受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增强的影响,而1981年两次北跳则是由于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增强后所激发的极向传播的Rossby波列与中高纬度东传的Rossby波的锁相作用造成的。与北跳过程相比,副高北跳前后环流稳定维持的时间长短显得更为重要。研究表明,1980年夏季副高异常程度之所以堪比1983年和1998年强ElNi?o衰减年,主要是由于不同阶段南半球环流和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的相互配合与接力,其中,6月和8月副高异常偏强对夏季平均副高异常偏强起到主要贡献,但二者的影响因子不同:6月主要受马斯克林高压(马高)偏强的影响,而8月则与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异常偏强有关。此外,7月和8月副高异常偏南是因为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长期维持。与1980年相比,1981年夏季马高和澳高均异常偏弱,因而南半球环流对副高异常的影响有限。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内变化对该年夏季副高的快速北进和南退起主导作用,特别是8月中高纬度盛行强烈的经向环流,使得副高异常偏东偏弱,从而导致夏季平均副高异常偏东偏弱。本文的个例分析表明,在无显著海温异常强迫的年份需要特别关注南半球环流和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对副高及与之相关的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季节内演变的影响,但是这些环流因子持续性较差,难以用于跨季度预测。

  • 标签: 副高北跳 东亚夏季风 热带对流 中高纬度环流 南半球环流
  • 简介:根据热带西太平洋(130°-160°E,10°-20°N)上空对流的年际变化,对表面温度、向外长波幅射、850hPa纬向风进行了合成分析.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弱(强)对流对应着前冬和春季厄尔尼诺(拉尼娜)型的海温异常.与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上述海温异常的时空分布也与热带西太平洋和南海季风的爆发早晚相关联.合成分析结果还表明,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弱(强)对流对应着从热带西太平洋向西伸展到孟加拉湾的东风(西风)异常.数值模拟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此外,在对流弱(强)的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对流和南海低层纬向风均表现出弱(强)的季节演变特征.

  • 标签: 南海 低层纬向风 热带西太平洋 对流 厄尔尼诺 夏季风
  • 简介:一、西太平洋海域的共同调查(WESTPAC)每年冬季,日本水路部都组织测量船“拓”号实施WESTPAC(IOCSub—CommissionfortheWesternPacificRegion)观测,这项观测以监测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循环的长期变化为主要目的,使用的观测仪器有超声波流速仪、波浪计、盐度测定仪、营养盐自动分析仪、窄带多波束测深仪、连续水温、盐度、水深仪(CTD)、垂直水温连续测定装置(XBT)等,特别是人造卫星跟踪的浮标的使用,更有助于了解辽阔的调查海域鲜为人知的海流。图1为这项观测中获得的浮标轨迹。

  • 标签: 西太平洋海域 人造卫星跟踪 超声波流速仪 盐度测定仪 热含量 年变化
  • 简介:美国战略东移,在西太平洋地区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应对这种挑战,仅谈"战略合作"是不够的,要从矛盾分析入手,对其加以综合研究。目前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海上霸权美国与中国的矛盾,在这个主要矛盾中,日本与中国的矛盾并不是次要矛盾,而是中美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了日本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化解了美国挑战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支点。尽管今天的历史条件及中日力量对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上敌强我弱的大势亦有松动但仍无根本转变,毛泽东"熬时间,不伤元气、不搞孤注一掷"的方针对于中国争取西太平洋斗争的胜利仍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西太平洋地区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 简介:在美国有一种几乎是原教旨主义的看法:美国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美国把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视为对其在西太平洋主导地位的挑战。双方在东海与南海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在东海,美国把钓鱼岛问题上的战略模糊转变为战略清晰。在南海,美国极力推动争议的多边化、国际化。但这并不是说,两国在西太平洋就没有调和的余地,这种竞争必然导致战略摊牌。

  • 标签: “陆海分治” 中日钓鱼岛争端 南海问题 中美竞争与顺应 “亚太再平衡”战略 《日美安保条约》
  • 简介:<正>近一时期,国际上有人认为欧洲经济将急剧上升,而对未来西太平洋地区(简称西太地区)经济则描绘了一幅较为阴暗的图景。情况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西太地区经济发展有比较大的后劲,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欧洲经济的发展势头难以凌驾于西太地区之上。

  • 标签: 西太平洋地区 南朝鲜 地区经济发展 欧洲经济 直接投资 相结合
  • 简介:在也门亚丁港与美国911恐怖攻击行动之后,海上反恐成为各海洋国家的重要课题。除了海上恐怖攻击之外,利用船只运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是目前执行海上检查与反恐怖的重要课题。如何发现疑似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船只,如何拦截身经百战似武器运输船,拦截后如何登船检查,若遭遇船员反抗时应当如何处理、牵扯涉多国联合执行海上拦截检查时该如何进行等都是合作的实际问题。故澳大利亚出面邀请法国、美国与日本一同参加这个海上检查演习。

  • 标签: 澳大利亚 法国 美国 日本 联合军事演习 海上检查演习
  • 简介:地震科学某种意义上是一门观测科学。没有精确、可靠的地震观测资料,地震预报及相关的地球科学研究就缺乏基础。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主要的多地震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大动态、宽频带、高精度的数字地震观测台网。西太平洋很多国家也正在计划加强或建立新的数字地震台网。本综述根据1998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地震台网》专题会议的上交流的论文,介绍了该地区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及其某些应用的概况。

  • 标签: 西太平洋地区 地震监测 数字地震台网 地震科学研究
  • 简介:1958年,美国开始在韩国部署战术核武器,历时33年。1991年,冷战结束,美国开始撤出部署在全球的战术核武器。时任总统布什下令撤出了部署在韩国的战术核武器。

  • 标签: 战术核武器 西太平洋地区 部署 美国 韩国 撤出
  • 简介:联合T/P、ERS1/GM、ERS1/ERM、ERS2/ERM、GE0SAT/ERM、GE0SAT/GM等多源卫星测高数据,基于逆Vening-Meinesz公式和EGM2008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方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构建了中国西太平洋海域(0°~40°N,105°E~145°E)l'xl'重力异常模型,选取两个不同特征区域航线,将构建的重力异常模型、EGM2008重力异常模型、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重力异常模型与船测重力总体趋势变化较为-致、与船测重力比较均方根差为4.16mGaI,总体精度与EGM2008模型重力异常、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重力异常相当,反演精度和分辨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标签: 卫星测高 重力异常 垂线偏差 EGM2008 移去-恢复方法 逆Vening-Meinesz
  • 简介: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SST)对西风爆发(WWB)的响应是WWB与ENSO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TOGA-COARE期间暖池海区的8个浮标观测资料,根据Stevenson和Niiler(1983)的热量平衡诊断方法,分析了两次WWB期间赤道156°E附近上层海洋的能量平衡。两次WWB期间,SST都是在WWB之前和其后升温,而在WWB期间降温,升温和降温的幅度均在l℃左右。SST的变化主要是由海表热通量决定的,部分时段水平热平流也可成为热平衡中的最大项。研究也发现了两次WWB期间上层海洋的不同变化特征。第一次WWB期间,由于Ekman辐合作用,混合层的厚度加深了一倍(从34m到70m),而第二次WWB期间混合层的厚度仅由于夹卷效应加深了10m。两次WWB期间的流场结构也存在区别。温度场和流场的差异共同解释了两次WWB期间上层海洋热平衡的不同变化特征,尤其是平流项和残差项。另外,第一次WWB的发生正处于季节转换期,观测SST的变化中包含相当程度的季节变化。季节特征也是研究WWB与ENSO关系时需要考查的一个方面。

  • 标签: 西风爆发 赤道西太平洋 热量平衡
  • 简介:使用欧洲ECMWF(ERA40)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探讨与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WP)相对应的的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研究表明:位势高度场,温度场,纬向风场和经向风场在WP正负指数年表现出反位相的南北偶极子型的相当正压结构在正异常年,阿留申低压和东亚大槽偏弱北移,东亚冬季风偏弱,东亚南区偏暖,西风急流异常北移;负异常年则相反。

  • 标签: 西太平洋遥相关型 中纬度大气环流 异常特征
  • 简介:[摘要]增进中国在亚洲和西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西部)的权势影响是越来越清楚的中国对外政策的一大目标,而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有两人类,即“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结束到2014年秋季为止,中国政府主要使用的政策l丁具是战略军事。从2014年秋季开始,战略经济这一政策_T具急剧凸现,与此同时,战略军事的某几个重大方面依然非常重要。因而可以说,中国当前关于亚洲和西太平洋的战略路径成为一种复合性的路径。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都有审慎从事的必需,以防止形成损伤中国对内对外大局的“战略透支”。与此紧密相关,需要从大局出发对待越来越突出的南海问题。在南海问题上有可能开始浮现新兴强国对既有强国的一个基本互动逻辑,其意义至关紧要。南海问题是中国战略总环境和总任务中的一个局部,需要尽可能将它置于中国的战略大局中去处理。南海问题上有个总的原则:既维权又维稳。在增进中国的军事实力地位和实际主权存在的同时,需要防止中美战略性竞争和对立进一步加剧,并且继续将支撑和改善中国与东南亚海洋国家的关系当做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战略军事 战略经济 战略透支 “一带一路” 南海
  • 简介:这是第十个冬天了,是八十年代最后几天中的一个早晨,滨临东海的长江上细雨霏霏,江面上笼罩着轻轻薄雾。两艘庞大的乳白色特型巨轮汽笛高鸣,推开雨幕中混浊的江水缓缓启航,又一次向着大海,向着遥远的南太平驶去。这就是中国的"远望号",是世界为之瞩目、中国人为之自豪的远洋综合航天测量船。十年前,自从长江入海口第一次驶出这两座飘浮在海上的科学之城的时候起,全世界便知道了中国人有了在国土以外自由把握战略武器飞行和发展空间技术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迅速跃踞于世界前列,与美国、苏联、法国并行。这种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远洋航天测量技能使得西方大国无不为之震惊。十度春秋,这两艘装有当代最先进电子、光学、机械设备的巨轮,载着近千名中国军人8次远航南太平,16次跨越

  • 标签: 细雨霏霏 远望号 副船长 航天测量 八十年代 中国军人
  • 简介:我叫洛克,是个探险家。太平上有一片群岛,据说上面有一批宝藏,那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同我一起去的还有阿吉,他以前是飞行员。

  • 标签: 太平洋 探险家 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