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传统文献中,玉琮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礼仪用玉,但文献和出土玉琮的年代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研究者对玉琮形制及功能的认知有较大分歧。本文从出土实物出发,梳理了西周汉代有明确出土位置的玉琮材料,再与东周时期礼书记栽的玉琮功能一一对比分析.探索其功能的演变..通过本文研究可知:西汉时期出土的玉琮,符合文献中“礼玉”、“瑞玉”的功能。两周时期出土的玉琮。更多地体现出敛葬的用途,其宗教、礼仪的性质并不明显,不宜称之为“礼器”。

  • 标签: 玉琮 西周至汉代 礼器 玉敛葬
  • 简介:本文从陕西周民间刺绣的田野考察入手,通过对民间刺绣艺人的采访和作品搜集,对比分析刺绣纹样的造型特征及色彩搭配规律;结合现今市场刺绣模式,梳理了其由于经营模式变迁带来的风格变化,挖掘整理出周至民间刺绣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 标签: 周至 刺绣 经营模式 文化特征
  • 简介: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音乐音响现已无从考究,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那一时期的社会制度、音乐美学文献、乐器形制、律学等方面入手,对那一时期的音乐音响有一些大致的轮廓印象和揣测.以下文章将通过音乐发展背景、主要的音乐类型、主要乐器、律制、以及记载文献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 标签: 礼乐制度 律制 乐器 《国语》 《荀子》 《左传》
  • 简介:为对一批出土的西周东汉毛织品进行羊毛品种及编织方法进行研究,以鉴定羊毛品种和确定相关产地,应用扫描电镜分析羊毛毛纤维的组织结构、形态、纤维类型、细度,鉴定了羊毛品种。检验说明,扎滚鲁克和山普拉墓地出土毛织物主要是用新疆羊的羊毛织制的。

  • 标签: 扫描电镜分析 羊毛品种 羊毛产地
  • 简介:一条条村规民约约定俗成,一个个好人涌现身边,一场场道德讲堂门庭若市,亮家训、晒家风、比家教,古庙会上评选好公婆、好媳妇……今年以来,周至县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结合县情实际提出"三线五风"建设,要求全县干部群众严守法律底线、谨守规矩红线、追求道德高线,积极培育遵礼守道、正义和善的家风,邻里和睦、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恪守 落地 西周 约定俗成
  • 简介:地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文艺思潮也有更迭发展,两者之间更有关系可寻。本文通过西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风演变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揭示无论是风调雨顺的地理环境,抑或是灾异多发的地理环境,都将对当时的文学思潮产生巨大的影响。

  • 标签: 地理环境 文艺思潮 文凤演变
  • 作者: 孙彦婷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2009年第4期
  • 机构:今夏以来,随着107省道环山旅游公交线路的开通,秦岭北麓生态游成了都市人放松身心的最佳选择。进入周至境内,不说每一座山、每一道沟的故事,不说万紫千红的为游客送来芬芳的杂果林带,单是像楼观台、仙游寺、黑河水库、黑河森林公园和周至老县城等闻名遐迩的地方就让人神思牵挂,当然成为市民周末旅游的新宠。人们在亲近自然、感受人文的同时,更多的是体会到周至旅游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重庆市道教协会会长、老君洞道观住持周至清道长于2008年6月25日17时50分羽化飞仙,道腊76载。

  • 标签: 道教协会 重庆市 住持 道观
  • 简介:在以往的观念中,人们习惯把商周玉器并列起来作为玉器发展史的第二个高峰期,并且把登峰造极的商晚期玉器作为此期的代表。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西周玉器公之于众,也愈加清晰地显示出了它的时代风格特点和深深的时代烙印。

  • 标签: 商周玉器 玉器发展史 时代风格 玉器鉴赏 审美观
  • 简介:20世纪70年代,陕西考古工作者在宝鸡茹家庄发掘了一处西周(?)国墓地,不仅发现了成套青铜礼器以及包裹器物的丝织品和刺绣品,还发现了比殷商时期造型更加逼真的玉蚕。这是一处没有被盗、保存完好的西周贵族墓地,馗国不见史料记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

  • 标签: 西周 20世纪70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 考古工作者 青铜礼器
  • 简介:<正>1974年我店在武汉铜材厂拣出一件残破的青铜器——尊。经专家鉴定,是西周早期的卫尊。过去卫器已发现不少,多为西周中、晚的器物,属西周早期尚不多见。这件珍贵的文物,曾在1978年《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展出,1981年又在《武汉市历史文物展览》上展出过。这件西周卫尊,现仅存下腹圜底及圈足的部分。残腹外饰浮雕饕餮纹,足根饰凸弦纹一周,高圈足外撇,素面(图一)。底内有铭文四行,第一行七字,二行五字,后两行各六字。共二十四字:“唯四月乙卯,公

  • 标签: 西周早期 青铜器 文物展览 专家鉴定 饕餮纹 外饰
  • 简介:周代有两个西周与东周,一是朝代名;一是封国名。朝代名:从周武王定都镐京(今西安)至周幽王被杀,史称西周。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至周赧王为秦所灭,史称东周。封国名:周末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分封共弟揭为桓公,当时王都在洛阳,王城在西故称西周。周显王二年,周惠公封其少子于巩(今河南巩县),号东周。贾谊《过秦论》

  • 标签: 周考王 《过秦论》 周赧王 周显王 周平王 桓公
  • 简介:今年二月间,我会在清理仓库时,得一残破并缺二足的铜质素鼎(照片2)。该鼎敞口,侈唇,腹稍外鼓,圜底,双耳对称置于唇上,足呈牛蹄形,上节肥硕,中渐内收,下部向外伸,似蹄趾状。鼎之腹上部仅有一道凸出的弦纹,耳正面有两道阴刻直线纹。鼎高19.1、口径22.4、耳高4.6厘米。

  • 标签: 阴刻 弦纹 直线纹 圜底 外伸 牛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周至县黑峪口站62年的降水资料分析,得出了汛期,非汛期及各月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平均值的线性变化趋势及暴雨发生规律。为今后该区域的降水量分析,防汛抗旱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降水量 趋势 特征
  • 简介:西周金文所见“师”,是了解西周王朝权力实现方式的重要视角。西周“师”组织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一般特征表明:西周之“师”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承担特殊职能的具备独立行政能力的地域组织。其此种复合的特征,可以用“军事功能区”这一概念来表述。

  • 标签: 西周、师、军事功能区、权力实现方式
  • 简介:<正>中国古代都城的起源是伴随着中国古代文明一起出现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的。中国处在亚洲的东部,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基本上是循着一条东方式的轨道独立行进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出

  • 标签: 古代都城 中国古代文明 周原 中国早期文明 成周 洛邑
  • 简介:<正>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营建的洛邑,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等文献材料中又称为新邑、大邑、新大邑、新洛邑和成周。关于洛邑城址的具体位置,据《逸周书·作洛篇》称:“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位于洛水之北,邙山之南;又据《尚书·洛诰》记载,周公营建洛邑前昭公曾来洛相宅,“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即卜相洛邑应建在涧水之东直至瀍河东岸,也就是讲,洛邑很可能横跨瀍水两岸而建,其西可达涧水之

  • 标签: 西周时期 涧水 洛邑 洛阳市 城址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