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诊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1例,记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并将研究组患儿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乙组基于甲组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对比甲乙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除RDW之外,研究组Hb、RBC、MCH、MCV、MCHC、铁元素水平和铁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乙组诊断准确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功血细胞分析仪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联合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区分不同受检者的血液指标水平,在血液疾病检查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联合诊断 小儿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诊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1例,记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并将研究组患儿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乙组基于甲组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对比甲乙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除RDW之外,研究组Hb、RBC、MCH、MCV、MCHC、铁元素水平和铁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乙组诊断准确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功血细胞分析仪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联合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区分不同受检者的血液指标水平,在血液疾病检查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联合诊断 小儿缺铁性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患有白血病的患者采取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其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患有白血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分别采取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情况。结果:患者均经过了血细胞检查,并且60例患者均已被确诊为白血病,40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对比患者的检查情况,外周血+骨髓涂片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对于患有白血病的患者,采取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患者的临床检出率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细胞形态 外周血细胞形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本试验选择50名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医院接受临床检验的血液学检验异常的病人,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一共50名,两组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方法进行观察,并将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异常阳性率显著提高(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发热、贫血或者经血常规检查后列为危急范围的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组的实验对象,截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名作为对照组的实验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需要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就其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反映出患者真实病情变化,从而辅助部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运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50名缺铁性贫血患者和50名参与体检的健康人员参与本次两组对照实验。对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当中各项指标的数值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进行相应讨论。结果: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当中,实验组红细胞形态异常值为58.00%,口型红细胞值为12.00%,附红细胞体数值为20.00%,异形淋巴细胞数值为12.00%,异常细胞值为10.00%。以上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所形成的p值均达到了小于0.05的标准。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检查具有明显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意义价值。方法:择取病例区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血常规检查结果处于危急值范围中的患者共计100例设置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样开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式,比对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检验后,研究组红细胞压积情况、细胞平均大小、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临床检验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式,可有效提高疾病症状诊断效果,确诊率提高,可做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50名缺铁性贫血患者和50名参与体检的健康人员参与本次两组对照实验。对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当中各项指标的数值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进行相应讨论。结果: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当中,实验组红细胞形态异常值为58.00%,口型红细胞值为12.00%,附红细胞体数值为20.00%,异形淋巴细胞数值为12.00%,异常细胞值为10.00%。以上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所形成的p值均达到了小于0.05的标准。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检查具有明显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本试验选择50名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本院临床检验发现有异常血象检验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共50例,以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显示,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意义价值。方法:择取病例区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血常规检查结果处于危急值范围中的患者共计100例设置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样开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式,比对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检验后,研究组红细胞压积情况、细胞平均大小、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等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临床检验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式,可有效提高疾病症状诊断效果,确诊率提高,可做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 意义
  • 简介:摘要:骨髓血细胞形态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在临床工作中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提高骨髓血细胞形态学的教学效率是相关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微课运用于血细胞形态教学中是一个重大的教学改革。文章探究了微课骨髓血细胞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讨论了应用的效果。

  • 标签: 微课 骨髓血细胞形态学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检验中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随机选择的77例自2021年7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发热患者归入研究组,将随机选择的85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查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MCV、MCHC、RDW-SD及HCT检验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为临床进行病情诊断提供参考,同时也能够反映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可为临床制定病情干预方案提供指导。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血液检测出现异常的患者共72例为研究组,另选取72例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开展对比实验。同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并比较结果。结果:研究组人员的红细胞压积为(37.49±2.41)%、平均红细胞体积为(81.93±2.24)%、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为(13.94±2.19)%,而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的对照组的三项指标的数值分别为(38.94±1.65)%、(82.57±3.59)%、(14.86±2.22)%,差异显著。研究组患者血细胞阳性率为91.67%,显著的高于健康体检人群的对照组,对照组数值为9.72%,两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提升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辅助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存在临床普及的必要性。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血常规检验的作用。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择102例进行血常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51)给予常规检查,观察组(n=51)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检查后,观察组血液细胞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结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01月-2022年03月因为发热、贫血、血常规检查提示危急值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个时间段的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都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测算其以下指标: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阳性率展开比较。结果:和参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明显更低,诊断阳性率方面明显更高,数据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抽取本次研究病例的周期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随机抽取了40例小儿发热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时期来我院检查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两组儿童的血细胞形态学指标(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细胞体积、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89.69±5.44)pg、(47.99±9.28)%、(35.98±4.73)g/L、(369.27±11.04)g/L、(15.49±3.60)%、(26.03±3.32)mg/L,和对照组幼儿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学细胞形态学指标检测应用,可以对小儿发热的疾病类型进行明确鉴别,从而为临床中小儿发热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发热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月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患者89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检出率及效能。结果:89例疑似临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金标准”确诊67例,确诊率为75.28%。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异常63例,检查准确度为84.27%(75/89),诊断灵敏度为86.57%(58/67)、特异度为77.27%(17/22)、阳性预测值为92.06%(58/63)、阴性预测值为47.22%(17/36)。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用于临床血液系统疾病中检出率较高,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临床疾病 应用价值 血液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运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本文选择6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查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观察组患者检出阳性率明显更高,观察组患者各个项目检出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运用在血常规检验中,有较高价值,检出阳性率更高,漏检、误检风险减少,有利于患者后期开展有效治疗。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128例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开展研究,均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纳入对照组,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幼稚粒细胞、单核粒细胞、杆状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和总阳性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效果更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