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析血睾酮和皮质醇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运动训练对血睾酮和皮质醇的影响,发现血睾酮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的合成代谢情况,皮质醇的浓度差异可以反映体内分解代谢情况,血睾酮与皮质醇比值是指导运动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教练员应根据两者比值的变化幅度合理地安排训练,使运动员机体处于最佳状态,同时预防过度训练的发生。

  • 标签: 血睾酮 皮质醇 身体机能 运动能力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研究糖尿病早期时睾丸中睾酮合成关键酶的变化。方法雄性成年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10只。通过ip链脲佐菌素(150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成功制备糖尿病模型后4周处死小鼠,取血清和睾丸组织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睾丸组织中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类固醇激素合成灵敏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VI型(3β-HSD6)、17a-羟基化酶/17,20-裂解酶I型(P450c17a1)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III型(17β-HSD3)相应mRNA(Lhcgr、Star、Cyp11a1、Hsd3b6、Cyp17a1和Hsd17b3)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睾酮和黄体生成素(LH)含量、睾丸组织中3β-HSD1、P450c17a1及17β-HSD3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周糖尿病小鼠血清睾酮和LH含量显著降低(P〈0.05);睾丸组织的Lhcgr、Star、Cyp11a1、Hsd3b6、Cyp17a1和Hsd17b3mRNA含量显著降低(P〈0.05、0.001);3β-HSD1、P450c17及17β-HSD3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早期糖尿病小鼠睾丸中睾酮合成关键酶的表达显著降低。

  • 标签: 糖尿病 睾丸 睾酮 类固醇合成酶 黄体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利培酮对其疗效以及睾酮水平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2月接收的44例女性精神分裂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每组各22例,同时选择我院健康群体为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2例,观察A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B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睾酮影响情况。结果比较分析,观察A组总有效率为(95.45%),观察B组总有效率为(8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A组睾酮水平下降,与参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B组睾酮水平有所上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女性精神分离症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容易提升患者睾酮水平,采用阿立哌唑,则与利培酮药物效果相反,降低患者睾酮水平。

  • 标签: 睾酮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丹鳖胶囊、甲睾酮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 74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甲睾酮片和米非司酮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服用甲睾酮片、米非司酮片的基础上加用丹鳖胶囊。经过连续 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之后,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丹鳖胶囊、甲睾酮片联合米非司酮对于治疗子宫肌瘤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丹鳖胶囊 甲睾酮片 米非司酮片 子宫肌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清总蛋白的测定过程中加入血清总胆红素,分析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在运用双缩脲法的情况下,对血清中加入一定浓度胆红素的蛋白值以及对血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胆红素的总蛋白值进行测定,最终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血清中加入胆红素后,对血清的总蛋白值进行测定,其蛋白质含量要明显高于血清中未加入胆红素的总蛋白值。结论在血清总蛋白的测定过程中加入血清总胆红素可疑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会使血清总蛋白值升高。

  • 标签: 血清总胆红素 血清总蛋白 测定 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宫瘤消胶囊联合甲睾酮和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 方法 纳入 200 例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睾酮和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宫瘤消胶囊。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体征及 血液流变 学指标变化均无明显差异,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而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2.00% 、 79.00%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 5.00% 、 6.00% ,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 P > 0.05 。 结论 宫瘤消胶囊联合甲睾酮和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宫瘤消胶囊 甲睾酮 米非司酮 绝经期子宫肌瘤
  • 简介: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血清的存在能满足细胞的生长繁殖需求,但实际生产中血清提取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给大规模生产带来困难,不利于商业化开发。常见细胞源疫苗血清残留对疫苗免疫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无血清培养基避免了血清所带来的血源性污染等问题,其成分和含量明确,制备流程简易,提高了实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生物产品,与天然培养基等传统的培养基相比有着许多优势。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已成为生物工程重点研究课题。我们简要综述了无血清驯化细胞的发展历程、应用,及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优缺点等内容,以期对未来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进程提供助力。

  • 标签: 无血清 培养 细胞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cisAB型血型的血清学特点。方法对一例cisAB型血型的血液标本同时进行血型血清学和基因检测,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该患者ABO血清学检测正反定型不符,红细胞上抗原表现为B强A弱,血清中有弱的抗A抗体;基因分型为B(A)02/O02;家系调查父亲为AB亚型,母亲为O型,两个妹均为AB亚型。结论1、cisAB型血型红细胞上的抗原性减弱,应采用两种以上抗血清进行检测,以发现弱的抗原。2、cisAB型血型血清中含有弱的不规则抗体,引起正反定型不符,易误判为普通的AB亚型,需做补充试验确证。3、cisAB型遗传规律特殊,血清中含有的不规则抗体影响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做好基因检测,选择相合的血液。

  • 标签: cisAB型 血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用EBV病毒(EBV)抗衣壳抗原抗体、抗早期抗原抗体、抗立即早期抗原抗体(VCA-IgA、EA-IgA、Rta-IgG)和白介素6(IL-6)检测评价鼻咽癌的患病风险。方法收集200例不同分期鼻咽癌(I、II、Ⅲ、Ⅳ期各50例)、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抗体和IL-6的水平。按临床分期分组,对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IL-6、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鼻咽癌组VCA-IgA、EA-IgA、Rta-IgG和IL-6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果Ⅰ、Ⅱ期的血清VCA-IgA和EA-IgA相对值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阳性率在各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患者Rta-IgG的相对值值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血浆中IL-6阳性率与临床分期高低成正比。结论检测VCA-IgA、EA-IgA、Rta-IgG和IL-6有助于鼻咽癌的患病风险评估。

  • 标签: 鼻咽癌 血清抗体 IL-6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血清中自身冷抗体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 ;方法 :三例贫血待查患者中 发现因冷自身抗体所致的冷凝集素综合征 ;结果:患者血清中含有较强的冷自身抗体 但不排除同种抗体 ;结论:通过对 三 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伴随温度的升高,冷抗体的凝集能力会随之下降。

  • 标签: 冷自身抗体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处理,ACE测定方法为酶法。结果1053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的患者,其中升高的1020例ACE为122.4±21.5U/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的33例ACE为2.3±1.1U/L。结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异常,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高血压 肾素 血管紧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值异常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结果500例行血液生化检验的患者中,157例患者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总发生率为31.40%。其中14例患者检测结果降低,占8.92%;143例患者检测结果升高,占90.08%。继发性原因是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重要原因,以肝脏病变、糖尿病、药物原因、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慢性肾炎和甲减较为常见。结论医务工作者要明确可能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及早发现异常结果,并及早采集血样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检测结果 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三烯酮对血清转氨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6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辅以口服孕三烯酮2.5mg/次,每周2次,连续服用3~6个月,观察其血清转氨酶的影响。结果64例口服孕三烯酮患者,转氨酶升高的共计16例。其中谷丙转氨酶升高16例,谷草转氨酶升高11例,两种转氨酶同时升高占11例。转氨酶严重升高1例,升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氨酶异常者在停药3月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口服孕三烯酮3~6个月后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低,且升高的患者在停用孕三烯酮后均恢复正常,临床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孕三烯酮者不需频繁地检查血清转氨酶。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孕三烯酮转氨酶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究长期睾酮治疗对性腺功能低下男性的泌尿及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应。我们对656例总睾酮水平≤12.1nmol/L且具有性腺功能低下症状的男性[年龄(60.7±7.2)岁]进行了观察性、前瞻性及累计性研究。在接受睾酮治疗组中,男性(n=360)接受胃肠外途径十一酸睾酮1000mg/12周,多达10年。选择不接受睾酮治疗的男性(n=296)作为对照组。

  • 标签: 性腺功能低下 睾酮水平 生活质量 治疗组 男性 泌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与肥胖、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127人,MS组78人,对照组49人;进行血清Ghrelin及MS相关指标测定。结果MS肥胖组Ghrelin水平低于MS非肥胖组及对照组,且MS非肥胖组Ghrelin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Ghrelin与BMI、WSR、LDLC呈负相关。结论MS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与肥胖相关因素呈显著负相关。

  • 标签: 生长激素释放肽 代谢综合征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45例,将其列为实验组,测定其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将其列为参照组,测定其治疗前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并将其与实验组患者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明显较高,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组患者中,治疗后患者的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血清肿瘤标记物与肺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并且能够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可作为临床指标辅助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避免疾病复发。

  • 标签: 血清肿瘤标记物 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清NS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变化与儿童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5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NSE表达水平。对研究组患儿实施脑电图检查,对比脑电图异常和正常患儿的血清NSE。统计研究组患儿惊厥时间,对比惊厥时间短于5min和≧5min患儿的血清NSE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血清NSE表达水平为(18.52±3.16)μg/L,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的(9.83±2.98)μg/L(P<0.05),研究组中脑电图异常患儿的清NSE表达水平为(22.25±3.01)μg/L,高于脑电图正常患儿的(14.71±3.05)μg/L(P<0.05),研究中惊厥时间≧5min患儿的血清NSE表达水平为(24.16±2.95)μg/L,高于惊厥时间短于5min患儿的(12.57±2.81)μg/L(P<0.05)。结论脑损伤患儿损伤程度越严重,血清NSE表达水平上升越明显。

  • 标签: 儿童 脑损伤 血清NSE 关系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血清胆碱酯酶是临床生化检查中的一个常规项目,广泛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与预后观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胆碱酯酶与许多临床疾病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感染、恶性肿瘤等。本文就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对血清胆碱酯酶的认识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胆碱酯酶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病历381份,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适应证、单次用量、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是否标注滴速及冲管、安全性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超剂量用药率为16.27%,溶媒不适宜率为24.67%,适应证不适宜率为16.80%,联合用药率为44.88%。结论: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建议医生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孕前规范驱梅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期是否需要驱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无系统感染的梅毒血清固定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按妊娠期是否接受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A组)和未治疗组(B组),比较其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共收集了68例患者,A组46例,B组22例,两组患者足月产分别有44例(95.65%)和21例(95.45%),早产分别有2例(4.35%)和1例(4.55%),低体重儿两组各有1例(2.2%、4.5%),两组均无先天梅毒儿出生。两组在足月产、早产、低体重儿、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孕前经过规范驱梅治疗的育龄妇女,如果没有合并系统感染,妊娠期在密切随访下可能无需予驱梅治疗。

  • 标签: 梅毒 妊娠 血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