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比研究了20名体育系男大学生与16名普通系科男大学生在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后,血浆心钠素含量的变化。测试结果:经过一次中等强度的急性运动后,体育系男大学生的血浆心钠素从0.6250.122ug/L上升到0.771±0.141ug/L(P<0.001);对照组从0.690±0.135ug/L上升到0.804±0.170ug/L(P<0.02)。两组间相比,普通男大学生血浆心钠素的含量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运动和训练对心脏内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对探索其生物学意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运动 心钠素 训练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分娩的PE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PE患者的常规血脂指标。以同期正常分娩的孕产妇作为对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脂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中,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PE组收缩压、舒张压、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血脂指标的比较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HDL/LDL、LDL/apoB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患者血浆血脂水平及组成的变化更趋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这种改变可能参与PE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子痫前期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及早期诊断心力衰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79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入院、出院时分别测定其血浆BNP,选择46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上述检测指标进行组内、组间对比。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心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患者BNP水平出院时明显降低。结论血浆BNP可以筛查心脏疾病,客观反映心力竭的程度,并且与NYHA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标签: B型脑钠肽 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女性常见的疾病,病因及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因发病隐匿,多在骨折后才引起重视[1,2],尤其是髋部骨折,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和手术,消耗大量医疗资源,且预后常不佳。在成年早期达到峰值骨量后,女性和男性骨质即随着年龄的增加开始逐渐流失,而绝经后女性受激素变化的影响加速了这一进程。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迫切需要简单有效的防止或延缓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的措施。

  • 标签: 骨质疏松 成年早期 峰值骨量 破骨细胞 髋部骨折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儿血浆BNP水平和血、尿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探讨心衰患儿血浆BNP作用的衰减与受体后通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儿,采用改良ROSS分级标准将心衰患儿分为轻度(3~6分,25例)、中度(7~9分,27例)和重度(10~12分,18例)三个组,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量血浆BNP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尿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结果三组心衰患儿血浆BNP、血cGMP和尿cGMP水平随着改良ROSS评分的升高而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cGMP/BNP比值在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心衰患儿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尿cGMP/BNP比值在轻度和中度心衰患儿中无明显差异(P>0.05),但重度心衰患儿分别与轻度和中度心衰患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血cGMP和尿cGMP水平随着改良ROSS评分的增加而增加,在重度心衰患儿,尿cGMP水平不能随着血浆BNP水平的上升而成比例增加,可能最终影响BNP作用的充分发挥。

  • 标签: 心力衰竭 儿童 B型利钠肽 环磷酸鸟苷
  • 简介:慢性肝病患者糖代谢的异常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肝硬化有极高的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本文主要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胰岛素水平的测定,探讨肝硬化患者的糖代谢的异常改变。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肝硬化组(均为病毒性肝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血浆胰岛素 糖耐量异常 水平变化 胰岛素受体 糖代谢
  • 简介:而t-PA是反映纤溶系统活化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之一,探讨血栓性疾病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之间的关系,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

  • 标签: 水平血栓 疾病研究 研究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脑钠肽在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3例阵发性房颤和1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BNP进行比较。结果:转复为窦性心律前,两房颤组BNP水平无显著差别,且均高于对照组,转复为窦性心律后,两房颤组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房颤动影响血浆BNP水平的分泌,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提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生化指标。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钠肽 心律转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apel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apelin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0例,非动脉粥样硬化对照者30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浆apelin的水平,并测定两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apelin水平明显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两组间BMI、WHR、TC、LDL有显著性差异。血浆apelin水平与BMI、WHR呈正相关。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升高,并与BMI及WHR呈正相关,提示apelin可能参与肥胖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APELIN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浆HCG水平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社区2009年1月~2012年6月孕24-34周孕妇305例,随访至妊娠结束,根据妊娠结局将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分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宫内发育正常孕妇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比较检测两组血浆HCG水平。结果随访结束,共有35例孕妇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11.47%,观察组血浆HCG水平为(51.27±7.16)ug/L,对照组为(17.21±4.33)ug/L,观察组血浆HC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HCG水平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关系密切,晚孕早期需密切检测孕妇HCG水平

  • 标签: HCG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孕妇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BNP水平对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东医院呼吸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住院72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13例,平均(75.73±8.76)岁。根据入院时血浆BNP值划分:<100pg/mL为A组,46例;>100pg/mL为B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男女构成比、体质指数(BMI)、稳定期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占预计值%),入院首次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C反应蛋白(CRP)、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无创/有创呼吸机的使用比例及死亡比例。结果(1)A和B两组之间的年龄,男女构成比、BMI、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静脉血各类细胞计数,CRP和动脉血pH值、PCO2、PO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A和B两组相比,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呼吸机的使用比例、死亡比例等在B组升高(P<0.05)。结论BNP>100pg/mL的AECOPD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无创/有创呼吸机比例更高,死亡比例增加,提示随着BNP升高,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B型利纳肽
  • 简介:摘要冠心病(CH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研究预测,到2020年心血管疾病可能成为全世界第一死因的疾病。其中心肌梗死、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CHD高危患者中占绝大多数。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高HCY的干预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措施。特别是对CHD的高危、极高危人群血HCY水平的积极干预,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其CHD的发病风险。本文拟从HCY和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与脑梗死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科已确诊老年脑梗死患者120例(观察组)与正常老年体检者65例(对照组),进行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并相互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脑梗死组(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老年组(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检测HCy水平有利于临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基本情况与实验组无显著性差异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各自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7.46±6.3)umol/L与对照组(7.82±3.64)u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 简介: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塞(AMI)20例,心绞痛(AP)30例,高血压病(EH)30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血浆P物质(SP)含量变化,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冠心病(CHD)对照组SP水平为126.99±15.96pg/ml,AMI组发病第1天SP含量为62.85±16.76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第7天开始升高为72.60±15.20pg/ml,第21天趋于正常,为110.10±27.95pg/m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P组心绞痛发作期SP含量为48.38±12.9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经治疗2周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浆SP含量升高至78.70±9.15pg/ml,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EH组SP含量为59.75±17.89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6.99±15.96pg/ml,P<0.001),EH的病情越严重,血浆SP的含量降低越明显。结论循环血中SP含量不足可能是引发CHD、EH的重要因素之一;SP参与了CHD及EH的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P物质 急性心肌梗塞 心绞痛 高血压病
  • 简介:参与血栓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一些止血基因因子的变化与血栓形成明显相关,如蛋白C(PC)、蛋白S(PS)缺陷、莱顿五因子(FactorV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1];另一些因子变化的病因虽尚不清楚,但其血浆中蛋白浓度的变化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包括FⅧ、FⅪ、FV等,其中FⅧ水平增高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目前最令人关注,因为其发生率和相对危险远高于PC、PS和抗凝血酶(AT)的缺乏.

  • 标签: 血浆凝血因子Ⅷ 血栓性疾病 心肌梗死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改良后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方法.方法取人血浆100μL加10μL水、100μL正戊醇以及单溴二胺在50℃水浴反应12min,经调pH、离心分离后,取10μL进样分析测定.色谱条件采用Nova-PakC18分离柱,流速1.00mL·min-1,梯度洗脱,荧光法检测,激发波长385nm,发射波长515nm.结果高半胱氨酸在4.00~40μmol·L-1浓度(C)与峰面积(Y)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9237×106C-4.2714×10-2(r=0.9993).本法测定高半胱氨酸最低限浓度为2.67μmol·L-1,平均回收率RSD为4.23%,日内、日间平均RSD分别为3.84%和4.54%.结论本法操作快速、分析时间短,可用于人血浆中高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半胱氨酸 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