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的溶血样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新生儿采血过程中怎样减少溶血样本发生率。方法新生儿未溶血样本30例,每例二管,一管作溶血前样本,另一管立即人工溶血作溶血后对照。采血过程中自动溶血样本15例,也与溶血前结果进行比较。所有项目都测定三项激素TSH、FT3、FT4。结果溶血样本检验结果对FT3影响最大,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对FT4影响较大,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对TSH影响较小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无论是人工溶血样本或采血过程中的溶血标本都能影响FT3及FT4的检验结果,并从正常范围升高至异常范围,但对TSH检验结果影响不大。FT3和FT4检验结果的升高,将影响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及时诊治。新生儿采血过程中有五点要素能减低溶血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标本 检验结果 采血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最佳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股动脉和桡动脉采血组,通过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等指标对比观测。结果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采血法,且不易出现皮肤瘀青及血肿发生。结论桡动脉采血操作方便,病员易接受,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效果优于股动脉采血法。

  • 标签: 动脉采血 股动脉 桡动脉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曾秀聪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6-11
  • 出处:《医学前沿》2024年8期
  • 机构:宜宾市中医医院 四川宜宾 644609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血样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促进生化检验良性发展。方法 回顾分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76例血液检查健康体检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时间选2019年3月10日~2020年6月30日就诊区间内,将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日期分组,对照M组(单号:血液采集后于30min内离心处理后取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实验N组(双号:血液采集后于30min内4℃保存1d后生化指标检测),观察两组生化检验指标差异。结果 实验N组、对照M组的GLU(血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Cr(血肌酐)指标水平差异较大(t=10.125、9.642、22.566、32.243),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血样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故在血液生化检验中需要对检验流程进行控制,加强血液生化检验流程控制与检验人员技能培训,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生化指标检验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移酶 血肌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血样处理方法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进行血液检查的健康体检人群的10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名的血液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在采集血样半小时内离心处理之后取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验,观察组50名的血液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在采集血样半小时内4摄氏度保存1天后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两组的天冬氨酸转移酶、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和血糖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易受处理方法的干扰,因此,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规范的血液生化指标检验流程,以确保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

  • 标签: 不同血样处理方法 血液生化指标 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成功率与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和平均采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进行比较,桡动脉采血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和平均采血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股静脉采血组,组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对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采血时间。

  • 标签: 新生儿 桡动脉 采血 股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决新生儿静脉采血方法存在的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易致患儿死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我院采用了新生儿手背静脉采血技术。方法于2012年选取出生年龄30分钟~28天、胎龄33~42周、平均体重2900克的100例新生儿进行手背静脉穿刺采血采血量为2~5毫升,采用常规采血容器,选择患儿充盈的手背静脉进行消毒、采血。结果发现一次采血成功98例,一次成功率为98%,其中两例因血管太细针头滑脱和针头刺穿导致失败。结论经研究发现该法具有诸多优点,如穿刺难度小,易掌握,采血成本低,易操作,能有效降低对新生儿的负面影响。该技术实用性强。具有普遍性和推广型。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采血 手背 头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作用。方法:从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需要检测血常规的体检人员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末梢采血、静脉采血,两组患者各为60例。将两组采血后即刻、采血后3 h血常规检验指标、患者对不同采血方法的满意度作为此次研究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不管是在采血后即刻,还是在采血后3h的各项指标水平对比方面,明显胜于对照组, 形成了对比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明显低于它,对照组为86.67%,两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与末梢采血进行对比,静脉采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更具应用价值,其准确性可以有所保证。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小儿股静脉采血成功率及缩短操作时间。方法临床上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配合真空采血管为患儿股静脉采血。结果方法改进后的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明显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护理人员操作时间。结论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为小儿采血,成功率达95%,明显缩短操作时间。

  • 标签: 股静脉采血 方法 改进
  • 简介:摘要临床常用的血气分析采血部位有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及足背动脉。但由于股动脉部位较深,附近通常有大静脉及神经并行,易误入静脉同时不易压迫止血,对肥胖、腹水患者难以触摸。针对一些特殊病人如心衰、哮喘、呼吸困难等患者,由于不能平卧,股动脉暴露不充分而影响穿刺的成功,有的则无法进行操作。同样肱动脉相对桡动脉来说位置较深,冬季着装较厚不利于暴露采血部位等。桡动脉位置表浅,搏动明显易触及,操作方便,不受体位的限制;且创伤小,受污染机会少,有利于病人保暖减少躯体暴露;病人心理压力低,易于接受此种操作方法,积极配合操作,从而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法不仅成功率高,而且更适合于肺心病、哮喘等不能平卧的病人。

  • 标签: 采血法 病人 穿刺点 穿刺部位 采血方法 桡动脉穿刺
  • 简介:静脉采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帮助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检验的手段,但是静脉采血在临床上出现了多种问题引起了患者的反感,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静脉采血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从而降低了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的依从性,从而降低了有效静脉采血的概率,进而耽误患者的检查进度以及会对患者的生理造成一定伤害。为了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服务,做好患者在静脉采血过程中疼痛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就在静脉采血过程中降低疼痛的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研究更好的减轻患者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生理疼痛的方法提供有效的资料。

  • 标签: 静脉采血 减轻疼痛 方法讨论
  • 简介:摘要比较经桡动脉采血与经股静脉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局部青紫游斑率、操作所需时间和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 桡动脉 采血 股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结果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6%,对照组88%;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操作时间短。

  • 标签: 血样采集/方法 桡动脉 股动脉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乳糜血样本在检测生化项目时对速率法、比色终点法以及透射比浊法所造成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外观正常的混合血清样本30份,每一份均分成A、B、C、D、E、F和G7个1mL血清的实验组以及1个对照组,实验组7个样本中分别加入10ul、20ul、40ul、80ul、160ul、320ul以及640ul的浊度逐渐增加的模拟乳糜血清样本。各个血清均进行葡萄糖(GLu)、尿酸(U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反应蛋白(CRP)等作为代表的终点法、速率法以及透射比浊法三种常见反应类型生化项目的检测,检测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行透射比浊法时实验组所有的生化项目与对照组均有较大的差异;比色终点法中除了GLu实验A、B两组与对照组差异较小外,其他均存在显著的差异;速率法中除了GGT实验B组和C组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外,其他的均无差异。结论在三种常规的检查方法中乳糜血对于速率法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比色终点法以及透射比浊法影响较大,在临床检查时候应该引起注意。

  • 标签: 重度乳糜血 速率法 比色终点法 透射比浊法
  • 简介:很多人做体检,本来就是空腹,看到检验科医生拿着一大把五颜六色的采血管,赤橙黄绿青蓝紫,还没开始抽血就已经被吓到了,看到检验师一管一管地抽,就算不晕血,也会自觉血糖急剧下降,而且抽完血之后总觉得头晕,难道是血抽多了把人"抽虚了"吗?为什么一定要抽那么多管血?

  • 标签: 血样检查 采血管 检验科 检验师
  • 简介:作者于1993—1994年在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进修期间.在该所艾滋病研究中心应用艾滋病检测技术,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来自日本不同地区16份血液样品进行了检测.得到不同数据与结果.供同仁们在工作中参考.

  • 标签: 血样本 HIV感染 检测 艾滋病 蛋白印迹法 酶联反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