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大型复杂的肿瘤手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比较高,主要以脑性耗盐综合征(cerebralsalt-wastingsyndrome,CSWS)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thesyndromeofinappropriatesecretionofantidiuretichormone,SIADH)为主,它们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原则相反,如果误诊常使病情恶化。本研究探讨低钠血症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神经外科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肿瘤手术后出现的低钠血症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7例低钠血症患者中,56例血钠和血容量恢复,3~5d血钠纠正至正常,按24h尿钠检测结果补充钠,维持正常血钠水平,均获得痊愈出院。其中SIADH误诊为CSWS23例。1例由于血钠纠正过快而死于广泛性脑肿胀。结论:鉴别脑性耗盐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是治疗肿瘤手术后低钠血症的关键。血浆渗透压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病情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低钠血症 脑性耗盐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鞍区 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经鼻入路及上斜坡的内镜解剖,确定解剖标志及内镜手术操作范围.方法选取10例灌注尸头,模拟经鼻窦入路,在内镜下显露及上斜坡,确定解剖标志,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及斜坡凹陷是窦后壁的重要解剖标志.内镜下显露范围广泛,从至枕骨大孔前缘、寰枢椎,外侧可达海绵窦及斜坡颈内动脉、枕髁和咽鼓管.结论熟悉掌握内镜下及上斜坡重要解剖结构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是进行中央颅底手术的关键.

  • 标签: 内镜 经鼻蝶入路 鞍区 斜坡区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单鼻孔经碟内镜下手术的方式对患有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64例患有肿瘤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2例。A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单鼻孔经碟内镜下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肿瘤清除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治疗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单鼻孔经碟内镜下手术的方式对患有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单鼻孔经碟内镜下手术 鞍区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唇腭裂畸形与大小、形态以及桥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非随机法)2007年至2016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98例唇腭裂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前来就诊的无唇腭裂患者324例为对照组。Winceph8.0软件定位相关标记点,测量的长度、深度和直径,记录形态(椭圆形、圆形、扁平状)以及桥类型(无桥、部分桥、完全桥)。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长度、深度和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254;P=0.954;P=0.250);实验组男性与女性长度、深度、直径及对照组男性与女性长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69;P=0.60;P=0.54;P=0.11);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深度和直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2;P=0.003)。实验组各形状所占比例从大至小依次为椭圆形、扁平状和圆形,对照组依次为圆形、扁平状和椭圆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形态无统计学差异(P=0.942);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形态有统计学差异(P=0.017)。实验组桥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为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男性与女性桥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54;P=0.634)。结论唇腭裂畸形与大小无明显关联,但与形态和桥发生率有关,唇腭裂患者的桥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标签: 唇腭裂 蝶鞍 鞍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空外科诊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觉障碍的恶化需要仔细评估。在原发性空综合征中,视觉障碍常常为良性颅内高压所致。相应的对后者应当早期给予适当的治疗。

  • 标签: 原发性空蝶鞍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占位患者进行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开展的21例占位手术患者,在神经内窥镜下经单鼻孔底入路切除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病检明确无功能垂体腺瘤15例,生长激素型垂体瘤3例,泌乳素型垂体瘤2例,脊索瘤1例。结果肿瘤全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随访3~20个月,10例有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者中10例术后均有好转,9例患者内分泌功能术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内分泌功能术后需口服激素替代维持。术后发生2例脑脊液漏,4例暂时性尿崩症。结论内镜下经鼻入路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野清晰、恢复快,安全等优点,是一种高效安全切除肿瘤的微侵袭手术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内镜下的解剖知识和手术技巧是准确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点所在。

  • 标签: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鞍区肿瘤 并发症的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空综合征(ESS)女性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并与健康志愿者血清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4月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由常规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30例女性ES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ESS组(n=30);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n=30)。检测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血清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ESS组除血清PR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外,其余5种激素测量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S女性患者垂体功能低下,高催乳素血症(血清PRL水平增高)。

  • 标签: 空蝶鞍综合征 激素 磁共振成像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综合症的MRI特征及临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空综合症63例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与年龄分布以及18-30岁、31-60岁和61-70岁的发病率。结果:MRI检查可见患者的鞍部位扩大,具有垂体变扁的情况,垂体柄延长和后移的情况明显,18-30岁5例,31-60岁16例,61-70岁42例。结论:空综合症采用MRI检查的准确率高,能观察到患者的扩大,且垂体变扁的特点明显,垂体柄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和后移,年龄30岁以上的空综合症发病率较高,61-70岁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多发于男性,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头痛、耳鸣和头晕、视力降低、视野缺损、闭经、乏力、皮肤干燥、性欲下降等,偶有焦虑、抑郁表现,临床表现多样。

  • 标签: 空蝶鞍综合症 MRI特征 年龄分布
  • 简介:2 颗粒细胞瘤的组织起源  自从1893年发现第1例GCT以来,1 颗粒细胞瘤的结构特点  GCT在手术或尸检中发现,发现区有91例GCT

  • 标签: 区颗粒 鞍区 颗粒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1例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诊断为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2例诊断为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经相应治疗后,全部患者低钠血症纠正.结论肿瘤手术后易发生低钠血症,包括脑性盐耗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前者主要是补钠和补充血容量,后者却需限水治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其诊治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低钠血症 脑性盐耗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鞍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麻醉方案的选择与术后复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 PACU 收治的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 10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此类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10例患者麻醉复苏均正常结束,送至普通病房,延迟苏醒的影响因素有:①麻醉药物剂量过高有 2 例; ②激素水平异常、代谢减慢有5例;③术后患者体温过低有 2例;④CO2 蓄积有 1例。结论:导致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延迟苏醒的原因比较复杂, 影响因素较多,加上脑外科手术本身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就可能对麻醉复苏造成影响,只有积极查找原因,对症处理,才能降低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确保围术期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内镜下经鼻蝶鞍区垂体瘤切除术 苏醒延迟 影响因素
  • 简介:综合征系因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人内,致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占位性症状及内分泌改变的一组综合征。我们报告1例空综合征出现眼部症状的病例,供眼科同道临床工作中借鉴参考。

  • 标签: 空蝶鞍综合征 症状分析 眼部症状 临床工作 脑脊液压力 蛛网膜下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鼻孔鼻窦入路占位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40例垂体腺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患者住院时间更少。结论应用经单鼻孔鼻占位切除术围术期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加快患者身体康复。

  • 标签: 经单鼻孔单蝶窦 垂体腺瘤 围术期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占位的MRI特征,提高占位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对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占位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中垂体瘤17例,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6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2例,生殖细胞瘤2例,rathke’s囊肿、动脉瘤和转移瘤各1例。结论不同病变有各自的好发部位,MRI各有其形态特征和信号特点,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帮助很大。

  • 标签: 鞍区占位 MRI 诊断
  • 简介:及其周围结构,位于中颅窝,形似马鞍。主要结构包括、垂体、海绵窦及其穿行结构,其解剖结构复杂。发生于垂体及的常见病变有30多种[1-2],这些病变起源于垂体或邻居结构(脑实质、第三脑室、脑膜、海绵窦、动脉、颅神经等)。影像学检查对病变有重要意义,了解解剖、常见病变影像表现及鉴别要点,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垂体 蝶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诊半年~7年,术后26例头痛患者中24例得到不同程度缓解,24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中22例得到改善。结论Rathke囊肿临床症状多样,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MRI检查的诊断价值优于CT。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RATHKE囊肿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8-48岁,平均33岁。所有病理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病变单纯位于内者5例,单纯上者2例,上者3例。Rathke囊肿的MRI信号多种多样,一般无明显强化,少数囊壁强化。结论MRI对Rathke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Rathke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黄色肉芽肿是一种组织细胞增生症,多表现为皮肤多发呈黄棕色丘疹或结节。病变极少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国内外仅有零星病例报道,我院收治1例占位性病变,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垂体黄色肉芽肿,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占位 鞍区肿瘤 黄色肉芽肿
  • 简介:目的探讨病变术后低钠血症的类型、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35例病变术后低钠血症患者,通过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确立诊断,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33例低钠血症患者经过3~10d治疗血钠恢复正常,并维持正常血钠水平,痊愈出院;2例由于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正确鉴别脑性耗盐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是治疗病变术后低钠血症的关键。试验性补液治疗对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鞍区病变 低钠血症 脑性盐耗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