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及时追查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查清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来源,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3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检验》和GB4789.14-2014《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1的方法和有关的参考资料,对可疑食品进行致病性肠道杆菌、球菌检验。结果经培养鉴定,从食品荷叶饼夹肉及2名患者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进行了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3株致病菌产肠毒素检测均为阳性。结论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一起由荷叶饼夹肉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检测 食物中毒
  • 简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能造成食品污染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因此在食品检测中必须重点关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反向胶乳凝结法、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人员必须深入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性等才能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肠毒素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感染分布上呈现出来的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细菌培养标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进行总结,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本次分离出的25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以痰及气管灌洗液、分泌物为主要来源,主要分布科室为ICU、骨科、普外科以及肾内科,其所占比例依次为86%、68%、55%和43%,以ICU所占比例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达福普汀、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呋喃妥因以及利奈唑胺表现出的敏感性最高,而MRSA在耐药性上明显大于MSSA。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处于较高状态,而MRSA在耐药性上较强,临床上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对MRSA的监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预防,同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针对各种抗菌药物进行科学应用。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住院儿童SSS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结果30例SSSS患者行创面分泌物培养,19例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血培养全部阴性.早期抗生素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取得良好疗效,患儿均于7~10d治愈出院.结论SSSS创面分泌物培养19例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抗生素并短程联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抗生素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0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肺炎老年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瓦按古霉素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没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中出现了血小板减少的情况,研究组未出现;研究组部分患者有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对照组未出现。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血小板发生减少的几率较小,但同时具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发生,应当注意警惕。

  • 标签: 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用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控制该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 2016年 4月 ~2017年 4月诊断为 MRSA 医院感染的 4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采用 Kirby-Bauer 琼脂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并总结分析患者原发疾病、诊疗经过及诱发因素等情况。结果:( 1) 48例 MRSA 医院感染患者,以神经外科( 31.25%; 15/48)最为常见;( 2)发现 34例下呼吸道标本培养 MRSA 阳性者,占 70.83%( 34/48);( 3) MRSA 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 85.42%( 41/48)。结论:手术、留置导尿及深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是诱发 MRSA)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MRSA 医院感染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对 MRSA 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是治疗 MRSA 的首选药物。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院内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应用BDphoenixTM100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应用Whonet5.6软件和SPSS19.0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共收集金葡菌141株,其中社区感染株占67.4%,医院感染株占32.6%。金葡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8.6%,MRSA检出率56.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60.0%,对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率1.4%,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四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药率<30%,对夫西地酸、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医院感染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利福平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株(P<0.05)。结论本院金葡菌MRAS检出率较高,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株耐药性存在差异,加强护理人员无菌操作及手卫生意识,避免MRSA播散。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重耐药菌 护理
  • 简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能够引起从症状轻微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到威胁生命的脓毒血症等各种临床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该菌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变体——小菌落突变株(smallcolonyvariants,SCV)。金葡菌SCV早在100多年前就已报道,20年前因发现其与持续性、复发性难治金葡菌感染相关而受到关注。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小菌落突变株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索隐丹参酮对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不同成熟阶段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构建SE生物膜模型,确定其黏附、聚集、成熟阶段时间点;通过半定量黏附实验、XTT法和扫描电镜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作用下SE不同成熟阶段中生物膜基质量、膜内菌代谢活性和微观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SE生物膜黏附、聚集和成熟时间点分别为6、24、48h;对于黏附阶段生物膜,128μg/mL和32μg/mL的隐丹参酮均能明显减少其生物膜基质量和杀灭膜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隐丹参酮抑制作用128μg/mL优于3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均能破坏其微观形态结构;对于聚集与成熟阶段生物膜,仅128μg/mL的隐丹参酮能明显减少其生物膜基质量和杀灭膜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能破坏其微观形态结构,而32μg/mL的隐丹参酮则无明显抑制效果(P〉0.05).结论隐丹参酮对SE生物膜不同成熟阶段均具有一定抑制效果,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

  • 标签: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隐丹参酮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 11例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隔离和护理措施,重点加强环境、患者呼吸道、呼吸机管路及其他用物的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结果: 11例患者中, 5例经敏感抗生素及支持治疗肺部感染症状痊愈转出 ICU, 4例因病情加重和经济原因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 2例死于全身衰竭,未造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结论:强化病室环境管理,规范洗手,加强呼吸道管理和营养支持,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可以控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肺部感染,并通过预防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 标签: [ ]重症监护患者 MRSA 肺部感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医院住院患者呼吸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的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送检的合格的痰液、咽拭子及鼻拭子标本,去除同一患者重复分离的菌株,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呼吸道的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发展趋势。结果2013年—2015年共分离出6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有85株因无明显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证据证明具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排除在本组统计数据之内。具有明显临床症状及有影像学证据,做出临床诊断的菌株有569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37.30%(212/569)。结论SA感染在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以老年及婴幼儿为主,且SA耐药性愈发严重,应加强医院卫生管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呼吸道感染 MASA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究RNAIE抑制肽(RIP)与抗生素协同抑制葡萄球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常用的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唑琳、万古霉素、替考拉宁5种抗生素及RIP分别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ATCC25923和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对比不同抑制药对3种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n,MIC)值,并进一步分析RIP与左氧氟沙星协同抑制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的作用.结果RIP对3种葡萄球菌的MIC值均〉128ng/ml,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唑啉、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ATCC25923的MIC值均在敏感范围内,而青霉素、头孢唑啉对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的MIC则超出正常范围;与RIP联用能够有效提高左氧氟沙星的细菌灭杀效果,5、10ug/ml浓度下的RIP与2倍MIC的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时可以完全清除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生物被膜内细菌.结论RI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无直接灭杀作用,无法取代抗生素,但联合应用RIP能够有效提高左氧氟沙星对葡萄球菌的灭杀效果.

  • 标签: 葡萄球菌 RNAHI抑制肽 抗生素 体外实验
  • 简介:目的研究医院常用消毒剂乙醇、三氯片、碘伏、戊二醛、爱护佳免洗手消毒剂对医院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和医护人员手及医院内周边环境物体表面采集的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48株。通过消毒剂与细菌直接接触作用,研究消毒剂在不同稀释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体外杀灭不同来源的金色葡萄球菌的效果。结果常规使用消毒剂如5g/L碘伏、20g/L戊二醛和爱护佳免洗手消毒剂(0.5%葡萄糖酸氯己定+70%乙醇)常温下作用5min对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为100%;70%乙醇和1g/L三氯片常温下作用5min对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为96.5%~99.8%;但碘伏、戊二醛和免洗手消毒剂被高度稀释后即使提高作用时间但仍不能完全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该院常规使用消毒剂能满足临床杀菌效果,但需要不断地监测消毒剂的有效浓度,防止杀菌能力降低。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消毒剂 杀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现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防范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依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细菌学部分)及GB4789.10-2010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结果162份样品中检出15份阳性菌株,阳性率为9.26%。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强销售市场监测及监管,注意饮食卫生。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果监测分析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特点与耐药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经感染部位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病原菌的耐药状况及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85例患儿,经检测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7株,分离率为57.84%;107例患儿分别来自于儿科病房、儿童内科及新生儿科,所占比重分别为70.09%(75/107)、26.17%(28/107)、3.74%(4/107);感染部位以脐部、手指与脚趾甲沟、颈部等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50%的有青霉素、甲氧咔啶、氯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不足14%的有氨卡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及万古霉素。结论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应根据耐药分析,选取适合的抗菌药物,以此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儿童 皮肤软组织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特点 耐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乳苣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通过生长曲线、电导率和胞内DNA/RNA含量变化初步分析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875和1.25mg/mL,其均可使菌液电导率上升以及使胞内DNA/RNA含量明显下降,可能是通过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完整性和抑制核酸合成实现抑制作用。

  • 标签: 乳苣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污染情况,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资料,为控制由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类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方法采用GB4789.10-2010第一法对四类食品共303组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性检测,并对分离的阳性菌株进行肠毒素检验。结果303份样品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2株,总检出率为27.06%,金葡肠毒素阳性23株,阳性率为28.0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的是速冻面米制品(40%)、其次为其它食品(33.87%),生肉制品(30.49%)、熟肉制品(14.42%)。金葡肠毒素阳性率最高的是其它食品(52.38%),其次为生肉制品(32.14%),熟肉制品(13.33%),速冻面米制品(5.56%)。不同地区,不同季度的食品金葡检出率及其肠毒素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成都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程度较高的是速冻面米制品、生肉制品;产金葡肠毒素较高的食品包括其它食品、生肉制品,提醒我们除了要关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外,还更应该关注哪类食品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菌株的污染。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监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