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营养缺铁性贫血儿科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二价铁比三价铁易吸收,目前仍以硫酸亚铁常用,每日30mg/kg于2次饭间口服,并加服维生素C以增加铁的吸收。

  • 标签: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儿科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综合探讨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以及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中心自2012年—2013年间儿童保健门诊中的15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期血常规检查,同时观察婴幼儿贫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5个月—1岁的儿童贫血发生率远远高于1—2岁的婴幼儿,结果发现150例婴幼儿中有115例婴幼儿患有贫血,其中5个月—1岁的婴幼儿占95例,1岁—2岁患儿20例。经过调查分析属于人工喂养、育儿指导不正确、流动人口、以及为婴幼儿添加辅食延迟都是产生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经治疗后,115例患儿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在4周后恢复正常。结论家属要定期对婴幼儿进行合理检查,及时掌握婴幼儿的身体情况,以便尽早发现病情尽早治疗。同时应从饮食基础入手,加强对婴幼儿的喂养指导和保健宣传。

  • 标签: 儿童门诊 婴幼儿 营养缺失 贫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健脾口服液结合铁剂治疗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个月~3岁患营养缺铁性贫血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婴儿健脾口服液结合铁剂,对照组给予铁剂,对临床症状体征和Hb,SF,RBC等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和Hb,SF,RBC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婴儿健脾口服液结合铁剂治疗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儿健脾口服液 铁剂 小儿营养性贫血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非营养吸吮对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8例极低体重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2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出生后尽早肠内喂养,同时辅以非营养吸吮,;对照组实施常规量喂养。观察期间每日测体重一次,记录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最大幅度,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完全达到肠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耐受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完全达到肠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极低体重儿出生后尽早进行部分胃肠内营养辅以非营养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可缩短其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减少完全过渡到肠内喂养时间,减少平均住院天数,促进极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可在临床上常规使用。

  • 标签: 非营养性吸吮 极低体重儿 生长发育 消化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汉族、哈萨克族儿童佝偻病、贫血发病情况,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对阿勒泰地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1300例0~6岁儿童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调查,对比分析存在的差异。结果0~6岁哈萨克族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高于汉族儿童,1~6岁汉族儿童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哈萨克族儿童。结论应加强基层,特别是农牧区儿童保健知识宣传,对儿童营养缺乏性疾病应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41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结论通过药物治疗、饮食宣教、精心护理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接诊中怀疑有尿路梗阻性疾病的96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静脉尿路影(IVU)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结果结果96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诊断出非结石性上尿路梗阻61例、结石性上尿路梗阻35例。其中共有84例手术结果与CT诊断结果相符。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上尿路梗阻疾病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是100%,显著优于IVU检查及超声检查(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诊断上尿路梗阻疾病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尿道梗阻 尿路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碘性疾病儿童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一般治疗为饮食疗法,平时应鼓励多吃海带等富含碘的食物。

  • 标签: 缺碘性疾病 儿童 治疗
  • 简介:美同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和免疫生物学家发现,吃得太咸不仅会让血压升高,还会导致一系列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如多发性硬化症、I型糖尿病、牛皮癣、类风湿性关竹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 标签: 性疾病 免疫 诱发 强直性脊柱炎 生物学家 耶鲁大学
  • 简介:摘要药物是防治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临床方法之一,但在防治疾病的同时,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给患者和健康人群造成损害。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组成部分,目前已发展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质,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增强药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力。

  • 标签: 药源性疾病 合理用药 临床分析
  • 简介:动脉硬化是动脉血管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它可导致动脉血管的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性疾病是随着人们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的一种血管疾病,通常是在青少年阶段开始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动脉硬化性疾病 周围 动脉血管 炎症性病变 血管疾病 青少年
  • 简介:体力活动不足和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今慢性疾病发生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认识运动、体力活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对近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运动不仅能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且在延缓疾病进程、治疗疾病、减少疾病并发症和降低疾病死亡率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等多个国家推出了“体力活动指南”,近10年来中国体育科研中加强了运动与慢性疾病的相关研究,有效地促进了科学健身发展.每周150-300分钟中等至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2-3次力量练习及适当的柔韧性练习是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运动量.

  • 标签: 运动 体力活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体力活动指南 运动处方
  • 简介:摘要通过对某社区135名慢病居民进行为期一年的健康管理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慢病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长期慢病管理是控制目前慢病流行行之有效的办法。

  • 标签: 慢病 居民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外鼻炎症性疾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指导病人遵医嘱正确用药和采用治疗。指导病人正确用药和积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改善面部皮肤状况。

  • 标签: 鼻前庭炎 护理 鼻疖 酒渣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6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35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率为76.1%;其中以症状缓解(RSI≤10)为有效,40例有效,有效率为87%。结论详细的询问病史和喉镜的检查对LPRD的诊断非常重要;而RSI和RFS两个量表为本病的初步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用于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RSI量表 RFS量表 质子泵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