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药物难治癫痫定位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癫痫外科手术方式的拓展。在精准定位的前提下,药物难治癫痫的精准外科治疗,不仅局限于切除手术,也涵盖了微创手术和神经调控等治疗策略,在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具有更少的损伤和神经心理功能缺损,为更多药物难治癫痫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和选择。

  • 标签: 癫痫 药物难治性癫痫 精准医学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成人难治癫痫又称为顽固癫痫,是癫痫的常见类型,病因相对复杂,多与脑外伤、海马硬化、肿瘤、先天性发育异常以及结节硬化等因素有关,患者无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占位性病变以及进行性疾病,但病情迁延难愈,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在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且患者能耐受最大剂量后仍不能控制病情发作,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临床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选用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成人 难治性癫痫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绝大多数(约70%)可通过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即难治癫痫。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癫痫病灶进行治疗,但临床上仍有诸多难治癫痫患者由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对于这部分患者可选择神经刺激术进行治疗。神经刺激术的种类较多,具有相对靶向性、可调节及持续的特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疼痛、运动障碍、震颤、癫痫等多种疾病。本文对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酮饮食疗法结合抗癫痫治疗对小儿难治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难治癫痫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抗癫痫治疗,联合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酮饮食疗法。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析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BDNF、GADA、GM1-A水平。观察治疗6个月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及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6、TNF-α、IL-1β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IL-6、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BDNF高于治疗前(P<0.05),GADA、GM1-A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患儿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酮饮食疗法结合抗癫痫治疗可降低难治癫痫患儿炎症反应,改善其神经功能,对神经元兴奋有良好抑制作用。

  • 标签: 生酮饮食疗法 难治性癫痫 炎性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EEG引导下手术治疗药物难治癫痫(DRE)的作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之间接收的DRE患者中随机抽选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例患者应用SEEG引导下行致痫区切除术,56例患者应用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损毁术(RF-TC)进行治疗,但是其中有22例治疗无效转用致痫区切除术。治疗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56例采用RF-TC治疗的患者并未在手术过程中产生任何不适,术后有8例出现功能障碍;仅应用RF-TC治疗的34例患者中,疗效达到完全缓解、有效的患者分别为22例以及6例。22例转用致痫区切除术的患者中,手术后出现功能障碍、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分别为6例以及2例;手术后16例患者并未发作癫痫,4例在辅助药物的干预下未发作癫痫,2例术后癫痫发作频次降低60%~70%。12例单用致痫区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有4例出现功能障碍,10例没有发作癫痫,2例在辅助药物的干预下未发作。结论:在SEEG的引导下治疗DRE患者时,RTFC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稳健且高效的手段;如果这类患者的致痫区域过大,或者RF-TC的治疗并未见效,那么就可以选择在SEEG的引导下进行致痫区切除手术。

  • 标签: 药物难治性癫痫 SEEG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难治癫痫患者术后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难治癫痫患者22例,根据术后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0例)和整体护理组(12例)进行对照研究,对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1.7%(11/12),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70%(7/10);同时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难治癫痫患者术后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癫痫发作进行有效控制,对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患者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癫痫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患有癫痫,其中一半以上为儿童,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实现无发作,但仍有1/3患者对抗癫痫发作药物无反应而发展成难治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RE严重损害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重大负担,因此,探索和发现治疗RE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生酮饮食、外科手术、神经电刺激及新兴的精准医疗等方法,以期为儿童RE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和思路。

  • 标签: 儿童 难治性癫痫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告了12例难治颞叶癫痫患者应用癫痫刀行病灶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手术前要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配合医生做好术前视频脑电监测定位;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癫痫发作的观察与护理、烦躁患者的安全护理,做好出院宣教,指导正确使用抗癫痫药物。本组12例经癫痫刀治疗,10例癫痫波消失,2例少量痫样放电。

  • 标签: 癫痫 难治性 数字化视频脑电 护理
  • 简介:总结了27例难治颞叶癫痫的手术配合。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等措施,认为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护理准备,熟悉手术医生习惯,正确配合显微器械和汽钻使用,术中根据动态脑电图波形准确标记癫痫病灶位置,严格遵循术中无菌原则等可使难治颞叶癫痫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癫痫 颞叶 手术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药物难治癫痫(DRE)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VNS治疗的91例DRE患者的术前评估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VNS疗效相关的预测因素。结果91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McHughⅠ级20例(22%)、Ⅱ级37例(40.6%)、Ⅲ级23例(25.3%)、Ⅳ级2例(2.2%)、Ⅴ级9例(9.9%),其中治疗有效(McHughⅠ、Ⅱ级,发作减少≥50%)57例(62.6%),治疗无效(McHugh Ⅲ~Ⅴ级,发作减少<50%)34例(37.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侧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ED)、局灶性起源发作及患者VNS电极植入年龄在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侧IED(OR=5.214,95%CI:1.331~20.431,P=0.018)和局灶性起源发作(OR=4.111,95%CI:1.432~11.802,P=0.009)是VNS治疗有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单侧IED和局灶性起源发作可作为筛选DRE患者进行VNS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药物难治性癫痫 疗效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难治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探讨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VNS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294例儿童药物难治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其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294例患儿中,术后23例(7.8%)出现手术操作或硬件相关并发症,其中咽喉部并发症最常见,占4.4%(13/294),其他依次为切口浅表感染(2.0%,6/294)、切口深部感染(1.4%,4/294)、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0.7%,2/294)以及免疫排斥反应(0.3%,1/294)。6例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的患儿予抗感染治疗后局部症状消失;4例合并切口深部感染的患儿予去除VNS装置、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被有效控制;2例合并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的患儿行加压包扎并换药后血肿消退;1例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患儿经取出全部VNS装置后症状消失;13例合并咽喉部并发症的患儿通过调节刺激器参数以及采用术后康复措施后症状消失。结论儿童药物难治癫痫VN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其中咽喉部并发症和感染最多见。各项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效果满意。手术操作中诸多技术环节与术后并发症存在关联,规范化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癫痫 儿童 迷走神经刺激术 手术后并发症 难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顶枕叶离断术治疗后头部药物难治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颞顶枕叶离断术治疗的16例后头部药物难治癫痫患者。回顾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者的预后(Ⅰ级为无发作,Ⅱ~Ⅳ级为复发)。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行颞顶枕离断术。术后3例出现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对侧偏盲,1例出现一过Gerstmann综合征,无一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和脑积水。1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6.3±2.4)个月(20~60个月)。围手术期癫痫控制均良好;术后3个月首次随访癫痫无发作者14例,复发2例;末次随访癫痫无发作者12例,复发4例,其中Engel分级Ⅱ级者2例,Ⅲ级者2例。术后发生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3例患者,随访期间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出现一过Gerstmann综合征者3个月后基本恢复。结论颞顶枕叶离断术是治疗后头部药物难治癫痫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治疗结果 后头部癫痫 药物难治性 颞顶枕叶离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难治癫痫(DRE)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后脑电图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DRE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VNS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每次监测描记时间大于12 h。分析VNS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脑电图特点。结果25例患者术前VEEG监测中发作间期均出现尖波、棘波及尖慢、棘慢复合波,3例能定侧别。术后3个月时1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为混合节律,尖波、尖慢波或棘波单个发放,其中8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6个月时1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1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12个月时2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5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结论DRE患者VNS术后脑电图的改善程度随时间延续逐步提高,部分患者脑电图改善可早于临床症状改善。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药物难治性癫痫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难治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探讨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VNS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294例儿童药物难治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其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294例患儿中,术后23例(7.8%)出现手术操作或硬件相关并发症,其中咽喉部并发症最常见,占4.4%(13/294),其他依次为切口浅表感染(2.0%,6/294)、切口深部感染(1.4%,4/294)、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0.7%,2/294)以及免疫排斥反应(0.3%,1/294)。6例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的患儿予抗感染治疗后局部症状消失;4例合并切口深部感染的患儿予去除VNS装置、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被有效控制;2例合并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的患儿行加压包扎并换药后血肿消退;1例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患儿经取出全部VNS装置后症状消失;13例合并咽喉部并发症的患儿通过调节刺激器参数以及采用术后康复措施后症状消失。结论儿童药物难治癫痫VN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其中咽喉部并发症和感染最多见。各项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效果满意。手术操作中诸多技术环节与术后并发症存在关联,规范化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癫痫 儿童 迷走神经刺激术 手术后并发症 难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