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女,52岁,来诊前13天无诱因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腰痛,体温最高达38.9℃。化验室检查尿常规:WBC满视野、RBC0-2/HP、PRO±、PC3-5/HP。血常规:WBC12.1×10^9/L、NE0.84。当时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4g,每日一次。经治疗一周,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尿路刺激症状减轻。为巩固治疗,继续使用左氧氟沙星。

  • 标签: 药物热 左氧氟沙星 急性肾盂肾炎 尿路刺激症状 巩固治疗 化验室检查
  • 简介:我儿子12岁,两周前因受寒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和胸病,到附近医院就诊,当时测体温为39.6℃。做血常规检查,其中白细胞总数为14.9×10^9/升,中性粒细胞92%、X线片示左上叶实变,诊断为肺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十天后症状减轻,在进行第11天治疗时,虽然咳嗽咳痰缓解,却叉出现了高热伴寒战,

  • 标签: 药物热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抗感染治疗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患者女,40岁,以“右侧胸痛、胸闷3天”为主诉入院。查体:T38℃,P102次·min-1,R28次·min-1,BP105/75mmHg。神志清,精神差,右侧叩诊呈浊音,语颤,触觉及呼吸音消失,心音有力,各辨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血沉88mm·h-1,结核抗体(+),胸片及B超均示:右侧胸腔积液,入院后按“右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给以抽胸水,利福平0.45g,qd,po,雷米封0.3g,qd,po,乙胺丁醇0.75g,qd,po,吡嗪酰胺0.5g,tid,po,治疗一周后,体温降到正常,半月后胸

  • 标签: 乙胺丁醇 药物热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和探讨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药物36例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多出现于用药后2个月以内。结论在结核病人的化疗过程中尤其是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发热的患者,特别注意和应考虑到药物的可能,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物热
  • 简介:摘要1例45岁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口服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2周后因诱发粒细胞缺乏症停药。约1个月后遵医嘱再次服用甲硫咪唑10 mg、3次/d,分别于第1次服药后约2 h、第2次用药后约0.5 h出现高热、寒战,最高体温39.5 ℃。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5.99×109/L,中性粒细胞0.91,C反应蛋白2.3 mg/L,细菌血培养阴性。考虑为甲巯咪唑引起的药物,停用该药并予对症治疗,4.5 h后患者体温降至36.5 ℃。随访1年,患者未再服用甲巯咪唑,未再出现高热、寒战症状。

  • 标签: 甲巯咪唑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和探讨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药物36例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多出现于用药后2个月以内。结论在结核病人的化疗过程中尤其是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发热的患者,特别注意和应考虑到药物的可能,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物热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的特点,以正确地认识药物,避免药物引起的严重后果。方法:选择呼吸科2011~2014年发生的药物20例,总结病例特点,对药物种类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在停药后48h内体温均恢复正常。药物发生中位时间为用药后第6天,平均值为6.9天,下午和夜间体温升高明显,最高温度在37.8~40.3℃之间,20例均出现相对缓脉,部分病例出现了转氨酶和血沉值升高。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抗菌药引起药物,尽早判断药物,减少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

  • 标签: 药物热 非感染性发热 抗菌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75岁女性患者因甲状腺恶性肿瘤行甲状腺全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为补充甲状腺激素,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100 μg鼻饲、1次/d。用药第5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0 ℃;停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次日体温下降至36.2 ℃;再次鼻饲左甲状腺素钠片或口服其他厂家生产的左甲状腺素钠片,用药后均出现发热,停药后体温均恢复正常。考虑患者的发热为左甲状腺素钠片所致药物

  • 标签: 发热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左甲状腺素钠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因头痛半年入院。经检查确诊为脑积水。于入院后第3天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采用美国Medtronic生产的分流管,留置于侧脑室后角4cm,经皮下隧道到腹腔,腹腔段游离置入右侧腹腔约50cm。术后当天给予美洛西林钠3.0g,静滴,1/12h,无不良反应。术后第4天出现发热,最高达40℃,但精神状况良好,进食正常,未出现寒战等。头部伤口愈合良好,

  • 标签: 美洛西林钠 药物热 分流管 头孢菌素 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 广谱抗生素
  • 简介:摘要:在医药化工检验中,分析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其作为一种操作便捷、准确度高以及用量少的技术,常用于药品的质量检测、成分分析、药品化学对照研发以及中药真伪鉴定等多个领域。鉴于此,文章重点就药物检验中分析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对抗菌药物产生药物的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本院1998年6月~1999年9月间住院病人抗感染治疗中出现持续高热,经临床证实为药物的12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12例患者分别对氧哌嗪青霉素等9种抗生素产生了药物,其中,6例对多种抗菌素产生药物.9例经停用抗菌素,测体温于停药后的第2~3天降至正常,3例经改用乳酸环丙沙星后,则体现很快下降.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素如氧哌嗪青霉素产生药物较多见.有时较难鉴别易误诊故请临床医生加以注意

  • 标签: 临床分析 例临床 抗菌药物
  • 简介:药物是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s)之一,其中以抗菌药物所致的药物较为常见[1],临床上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热较难鉴别,容易引起误诊误治[2]。本文探讨了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出现高热的原因,以及临床药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体会和建议。1病例资料男性病人,汉族,年龄53岁,体质量78kg,身高170cm,因"咳嗽、咳痰、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药物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主要是借助测定物质在温度变化中的物理性质来凸显物质结构。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并思考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潜在风险和挑战,最后阐述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促进这一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中更好的发挥出自身作用。

  • 标签: 热分析技术 药物分析 应用思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熔挤出技术作为药物制剂领域较为成熟的一种制剂技术,相比传统制剂方法熔挤出技术一方面在药物前处理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操作也较为简单,能够更快更方便的制作出药剂,而且还可以使药剂的一些属性有所提升,具有高效率的生成效能。本文将从熔挤出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熔挤出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