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药物因个人差异不同而出现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肿瘤患者132例,均采用同一种肿瘤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肿瘤药物产生不良反应不同,与患者年龄、病史、治疗史以及患病器官等均存在关系。结论抗肿瘤药物会根据患者年龄、病史等个人情况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临床药师需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制定合理用药标准,并根据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药学监护以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个人差异
  • 简介:目前,虽然治疗癌症方法不断出新,但手术治疗与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依然是三大基础治疗手段。口服化疗药物是进行癌症化学治疗给药途径之一,适合用于不能接受静脉化疗,或是在静脉化疗和放疗之后需要延续治疗癌症患者。相对于静脉化疗和放疗来说,口服化疗药物具有可以院外用药、简单方便等优点。同时,口服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也较静脉化疗和放疗为少,用药安全性相对较高。

  • 标签: 化疗药物 不良反应 口服 静脉化疗 放射治疗 癌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种药物联用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诊多种药物联用引起不良反应180张处方,分析引发不良反应原因,并针对其提出合理处理措施。结果多种药物联用引起不良反应180张处方中引起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眩晕、失眠、恶心呕吐、嗜睡等,多种药物联用引起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是药物之间相互反应药物剂量过大以及药物重复使用等。结论多种药物联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临床上要提高对多种药物联用重视度,充分掌握药物之间作用、原理,采用科学、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 标签: 多种药物 联用 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对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 现状实施分析,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儿科不良反应 168例实施分析,并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以及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引起伤害实施分析。结果:在 168例儿科药品引起不良反应中,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是抗生素,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共计 87例,占总例数 51.78%;其次是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占到总例数 30.38%;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之外,还有消化道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结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表现形式多样,且累及多个系统,因此相关人员在临床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儿科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77例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药品品类、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结果。结果177例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15-44岁患者群体,门诊用药发生率为98.31%,不良反应主要为单一药物不良反应144例(81.36%),主要不良反应药品品类为抗生素类用药129例(72.88%),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02例(57.62%),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经对症处理,176例痊愈或好转,1例未好转,转诊至上级医院。讨论与体会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上不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不断完善预防措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768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使用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为26.82%,男女不良反应率差异不大(P>0.05),而>60岁患者不良反应率69.90%相比<60岁患者30.10%明显更高(P<0.05)。结论临床应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患者用药后不良发应,才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
  • 简介:摘要糖尿病药物是临床医治中常见药物类型,在治疗糖尿病进程中,会因为受到病人本身个体体质不同或者药物所含成份原因,发生不同水平不良反应。列如低血糖反应、消化道症状、营养障碍代谢等。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实际临床工作经验,针对糖尿病治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望可以更好引导糖尿病病人进行科学合理用药,减少糖尿病病人在服药后不良反应产生概率,提高糖尿病病人临床用药有效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糖尿病 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分类,针对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对策。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类 原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8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计30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菌药物类引起15例(50.0%),中药制荆类引起12例(40.0%),其他3例(10.0%)。结论结合老年患者生理特点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老年人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信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近一年上报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患者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结果2017年合格不良反应报告共1051份,男486例(46.24%)、女565例(53.75%);引发不良反应前五位药品种类为心血管系统药、抗微生物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抗肿瘤用药、诊断用药,总药品种类共涉及20种。结论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定时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抗肿瘤药检测危险因素。医疗机构要加大对不良反应监测力度,着重管理不良反应上报报告质量,从而及时掌握不良反应情况,得到预警信息,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住院患者 抗肿瘤药物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提升,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生存压力逐渐增大,由于受很多因素影响,导致人们机体免疫力不断下降,细菌感染情况也不断上升。而临床上抗生素应用,为防治各种疾病提供了有利武器。头孢菌素作为一种半合成光谱抗菌药物,其抗菌能力非常强,临床应用效果极佳。因此,在临床上有着非常广泛应用,然而任何药物使用都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头孢菌素也不例外。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临床极为常见。一些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后,出现皮疹、荨麻疹、药疹和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不良反应。同时这些不良反应出现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饮食习惯、身体素质、是否饮酒、情绪和环境因素等都存在很大联系,为了进一步了解头孢菌素不良反应,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展开分析,并探讨了不良反应预防机制,应该参考。

  • 标签: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情况对其分析不良反应规律和特点,从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017年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所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情况、抗感染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6例抗感染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致严重ADR例数最多,(75例,59.5%),其次为抗结核药物(31例,24.6%),第三为抗病毒类(20例,15.9%);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主要是肝肾损害(109例,73.47%)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抗感染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过程隐匿,应加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重视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单县黄岗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菏泽 2743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老年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为合理规范使用各类药物来降低 ADR 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提取本院 2017年度上报 204例老年患者因药物引发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老年患者在用药中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是皮肤及附件,比例高达 25.00%;及因使用抗菌类药物而引发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最多,比例高达 37.75%。结论 : 在老年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 ,应根据患者具体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相应药物 ,并重视用药后检测 ,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用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