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e′SR)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与e′SR比值(E/e′SR)预测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不存在明显RWMA且LVEF保留(>50%)的70例CAD患者纳入研究,以Gensini积分法分为两组:积分<34为低分组,积分≥34为高分组;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心脏结构参数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房最大容积(LAV)、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二尖瓣环间隔壁及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和LVEF,并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环间隔壁及侧壁舒张早期平均运动速度峰值(e′)、E/e′,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获得收缩期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e′SR,并计算E/e′SR,比较三组间各参数的差异,以ROC曲线分别获取e′SR和E/e′SR预测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最佳截断值,并得到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分组LAV、LAVI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和低分组相比,高分组e′减低、E/e′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分组、低分组e′SR、GLS减低,E/e′SR增高(均P<0.05);与低分组相比,高分组e′SR、GLS减低,E/e′SR增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e′SR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约登指数最大时其最佳截断值为0.75 m,对应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0.0%和85.7%;e′SR的AUC为0.785,约登指数最大时其最佳截断值为1.12 s-1,对应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5.7%和68.6%。结论对于无明显RWMA且LVEF保留的CAD患者可出现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不同程度受损,表现为e′SR降低、E/e′SR升高、GLS降低,舒张期应变率指标是早期发现CAD患者舒张功能受损的可靠依据,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斑点追踪成像 舒张期应变率 冠心病 心室功能,左
  • 简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许多医院报告相当一部分CH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同时,有4个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表明,几乎有一半CHF患者LVEF正常,这就是通常所称的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比较,DHF有更长的生存期,而且两者的治疗措施不尽相同。

  • 标签: 舒张功能不全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舒张性心力衰竭 收缩性心力衰竭
  • 简介:现已证明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有30%~40%为舒张性心衰,在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女性这一比率可高达50%左右.舒张功能异常与收缩功能异常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故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和程度的准确评估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然而,仅仅依据病史、体检、心电图或胸片等临床资料很难将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鉴别开来.需要找寻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外的客观测定参数.

  • 标签: 舒张功能异常 超声心动图 评估 充血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衰 收缩性心衰
  • 简介:摘要舒张性心衰是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很复杂,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基础疾病治疗、针对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治疗。8一受体阻滞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S)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为药物治疗的核心,洋地黄制剂一般不用于舒张性心衰的治疗,但也不必特异避开。

  • 标签: 舒张性心力衰竭 症状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冠心病患者,166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50例正常人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资料,比较三者心脏形态及左室舒张容积变化系列参数。结果高血压组、冠心病组的心脏形态异常率分别为59.04%、56.58%,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7%(P<0.05)。高血压组与冠心病组的左室舒张容积变化系列参数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的LAd、LVDd、IVSTd、LVPWTd、IVRT、A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峰流速、E/A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左室舒张功能变化较敏感,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左室舒张功能 评价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分别测量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30例西药治疗组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能评价高血压病舒张功能异常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于西药疗效。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高血压 心室功能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0例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评价心功能,以同期住院治疗的无舒张功能不全患者25例为对照组。结果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BNP是反映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客观敏感指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16年版与2009年版指南诊断脓毒症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住ICU后24 h和第3天经胸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2009年和2016年指南分别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进行分级。同时记录入ICU 24 h内患者的基线资料,入ICU后首次血气分析、生化指标,以及住ICU期间感染部位、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使用情况、去甲肾上腺素最大使用剂量、氢化可的松、有创机械通气和肾脏替代治疗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两版指南诊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差异。结果共筛查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196例,排除86例,最终110例患者纳入分析。入ICU首次超声检查中位时间为17 h。基线资料分析中不同等级舒张功能的患者间,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2016年版指南,入ICU 24 h内,110例患者中43例(39%)有舒张功能不全,另有30例(27%)为舒张功能不全不确定;根据2009年指南,有40例(36%)存在舒张功能不全,而有58例(53%)存在舒张功能不全不确定。两版指南对不同等级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2,P<0.01)。在入ICU第3天,根据2016年版指南,52例(47%)被诊断为舒张功能不全,18例(18%)存在舒张功能不全不确定;根据2009年的指南,其中50例(46%)被诊断为舒张功能不全,45例(41%)为舒张功能不全不确定。两版本指南诊断差异性较大(Z=4.60,P<0.01)。对收缩功能正常(射血分数>50%)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入ICU首个24 h和第3天,两版指南对收缩功能正常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差异均较大(分别Z=4.34,P<0.01和Z=5.71,P<0.01)。结论与2009年版指南相比,2016年版指南对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检出率更高,但所使用的诊断指标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不足。

  • 标签: 脓毒症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超声心动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