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以来,深圳富士康的N次连环跳楼事件,像一颗炸弹,震慑了国人的心,震惊全国。无独有偶,欧洲第三大国营公司法国电信近三年来也相继发生了46名员工连环自杀事件。随后,如何预防员工自杀成为.,一个深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治标还需治本,只有找出连环自杀的真正内在原因,才能防范于未然。那么,站在心理角度来分析,这些连环自杀案的疑因是什么?

  • 标签: 自杀心理 自杀事件 2010年 国营公司 社会关注 富士康
  • 简介:摘要:自杀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现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导致人们悲观厌世除生物遗传因素外,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也很重要。

  • 标签: 自杀,心理,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大学生自杀心理过程,为及时追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结果自杀是在某些特定的对于本人有着较特殊意义和强烈精神刺激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自杀前一般都有相当一段时间比较典型的心理危机遇程.结论掌握大学生自杀心理以争取的最佳干预时期是预防和减少自杀的关键。

  • 标签: 自杀心理 精神刺激 危机干预 预防 心理危机 心理因素
  • 简介:近年来,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有病理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对大学生自杀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等。及早发现和进行危险性评定,是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关键

  • 标签: 大学生自杀 心理干预 自杀危险性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从1980年到2010年间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其相关研究现状。方法对过去30年间国内关于大学生自杀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杀研究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工具不统一等问题。在大学生自杀问题上,男女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比率高(分别为8.45%和10.8%),自杀计划比率高(分别为5.7%和6.08%)。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杀意念比例(Z=20.68,p<.0001),否定的自杀态度(Z=4.47,p<.0001),同情自杀者(Z=9,p<.0001),和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Z=1.16,p>.05)。也就是说,虽然女生都能客观的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消极面,但是在个人主观情感上还是认同自杀行为,是较高危的群体。结论本文提倡关注大学生自杀问题,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提高大学生自杀研究的水平,开展控制严谨的实验研究,以剖析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求助特点,为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大学生 性别 自杀 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分析肿瘤自杀患者的护理要点,探究心理危机干预在肿瘤自杀患者护理的具体运用。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的11例肿瘤自杀患者样本,探究心理因素在肿瘤患者自杀中的作用和影响,寻求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应对策略。结果心理因素与肿瘤患者自杀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论同时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的双重保障,提供积极全面的心理危机干预,使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地降低肿瘤患者的自杀率,让肿瘤患者创造生命的奇迹。

  • 标签: 心理危机干预 肿瘤患者 自杀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杀未遂患者的群体特征,并利用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帮助患者度过心理危机。方法采用调查法,分析自杀未遂者111例的资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111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7)和对照组(n=54),对干预组实施社会干预,出院6个月后采用入组的测查工具,加上生活质量量表,自我状态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再评估并比较。结果出院后6个月内,对照组中3例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未遂2例),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6个月时的症状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减少分值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6个月时的自我感觉评价得分,应对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得分,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精神心理活动状况,降低绝望感,从而降低再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 标签: 自杀未遂 心理危机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20例服药自杀病人的心理活动,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让病人解除紧张、恐惧、失望心理,得到身心两方面的痊愈。方法统计20例服药自杀病人,认真观察其心理活动情况,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2例病人服毒性较强的氧化乐果,因呼吸衰竭死亡,3例病人服百草枯农药因肺纤维化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5例中14例病人经过治疗并经护理人员仔细的心理观察和心理护理,让病人打开心结痊愈出院,有1例病人因患抑郁症,中毒症状虽已痊愈,心理沟通失败。结论服药自杀病人心理很复杂,开始时表现出对生活失去信心、悲观绝望,继而转为恐惧、害怕失去生命等心理。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到病人的这些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打开病人的心结,让病人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配合治疗。

  • 标签: 服药自杀病人 心理观察 心理护理
  • 简介:从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对大学生自杀心理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并且给出了自杀心理防治的有效措施。期待从这三个方面将大学生的自杀心理解析透彻并给广大学生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起到一定的预防控制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心理 心理疾病
  • 简介:摘要: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报道,此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数。及早识别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有效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危机 预防  
  • 简介: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及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寿命越来越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很多青少年却视生命如儿戏,轻贱生命,环顾媒体报道及周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死于自杀。据不完全统计,自杀已经成为15—34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率达到26.04/10万。青少年自杀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导致青少年个人自杀的原因往往与心理因素、外界环境、精神疾病有关。我们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强有力的社会心理干预,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发生。本文试从青少年自杀形成的原因着手进行分析,并对其自杀和危机干预进行浅谈。

  • 标签: 社会心理干预 自杀原因 青少年 改革开放 医疗水平 人均寿命
  • 简介: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有调查显示:在我国,每年有25万多人死于自杀,平均每天约有750人选择自杀,而自杀未遂者每年还有200万。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五大死因,在15岁至34岁人群中,自杀是首位死因。

  • 标签: 自杀行为 心理 青年 自杀未遂 死因
  • 简介:大学生的自杀心理与预防■荆殿英郝春东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近十几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已引起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思想政治工作者及社会的广泛注意。有自杀行为倾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自杀行为发生与个体的心理差异有很大关系。有以下心理特征的大学生易...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心理 自杀者 自杀行为 自杀倾向 心理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调查的目的是考察有无自杀念头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心理自杀态度上的差异以及完美主义心理自杀态度的相关关系;调查方法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肖水源等编的自杀态度问卷以及自编的关于自杀念头的问题,对150位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等进行测量。调查发现,有自杀念头者更倾向于追求完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也更为消极,同时也发现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的部分维度呈负相关;研究结论是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弓l起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注意。

  • 标签: 大学生 完美主义 自杀态度 自杀念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防止再次寻机自杀。方法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杀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其负面情绪。结果1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1年,多数患者能以健康心态面对生活、社会,彻底放弃自杀念头,1例精神抑郁患者出院后再次自杀身亡。结论对自杀未遂患者进行自杀原因分析和心理状态分析,减轻其心理问题,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抵抗能力,防止再次自杀

  • 标签: 自杀未遂 心理护理 心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效果观察。探索服毒自杀患者综合心理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117例服毒患者进行测评,并与常模对照。结果服毒自杀患者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均﹤0.01),以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最为突出。结论及时掌握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摆脱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增强生活信心。

  • 标签: 服毒自杀患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