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外孕失血性休克自体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6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患者进行自体血液的同时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方面护理。结果在治疗满意率方面,观察组的97.37%比参照组78.95%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基本指标要比参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自体只用于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可以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提高康复时间,更节省血源。自体操作简便,符合当今患者需求,值得推广。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宫外孕 自体血回输
  • 简介:目的分析自体对儿童脊柱侧弯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98例采用自体技术的脊柱侧弯患儿,根据输血量占循环容量的比例分为3组,A组:输血量小于循环容量的10%,B组:输血量占循环容量的10%-50%,C组:输血量大于循环容量的50%。分别检测手术前,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A组后Hb和HCT比前提高(P〈0.05)。B组后Hb和HCT较前上升,PT、APTT延长,FIB降低(P〈0.05)。C组后较前PLT和凝血功能减退更明显(P〈0.05),后Hb、HCT较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儿童脊柱侧弯术中自体有利于减少患儿失血量和异体注。对于大量失血患儿,术中需监测患儿凝血功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浆、血小板或其他凝血因子。

  • 标签: 儿童 脊柱侧弯矫正术 自体血回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臭氧自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臭氧自体治疗,并将2组患者经治疗的血脂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的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等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自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臭氧自体血回输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技术在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接受自体的手术患者给予术前探访、术中观察,分析术前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中共回流5670mL血液,经血液回收处理后有3109mL血红细胞输给患者,术前血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与赎回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手术应用洗涤式自体临床效果良好,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外科 字体血回输 血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快速康复外科手术中术中自体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拟行脊柱手术患者,数字随机分为自体无异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观察与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结果自体无异体输血组未出现任何与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术后住院时间(7.2±0.5)d相比异体输血组(9.1±0.4)d,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自体技术应用于脊柱手术中,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

  • 标签: 自体血液回输 快速康复 脊柱/外科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在宫外孕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宫外孕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治疗宫外孕休克,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自体血回输 宫外孕休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自体输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4月1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自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5例未异体,11例异体,观察无输血相关并发症出现,全部病例治愈,效果良好。结论自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可以保证组织供,减少炎症反应,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源,有效救治患者,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输血方法。

  • 标签: 自体血回输 闭合性腹部损伤 失血性休克
  • 简介:信鸽的基因遗传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环境改变的同时.信鸽的基因也会渐变.信鸽的基因渐变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存环境。

  • 标签: 基因遗传 信鸽 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对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携氧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科2014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首次接受心脏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照组45例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直接使用库.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T1)、术毕(T2)、术后24h(T3)、术后第7天(T4)的动脉血液携氧功能指标,包括RBC、Hb、红细胞比容(Hct)、氧合指数、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2,3-DPG)、红细胞变形指数(RCD).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2时点的RBC分别为(3.59±0.37)×1012/L和(3.64±0.44)×1012/L,Hb分别为(101.26±19.54)g/L和(102.38±20.05)g/L,Hct分别为(0.35±0.12)和(0.34±0.13),较组内T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T3和T4与组内T1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在T1-T4的氧合指数分别为(415.14±51.24)、(348.33±39.45)、(317.59±33.36)和(377.16±45.44)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则分别为(418.16±52.18)、(344.44±42.20)、(320.65±35.11)和(375.24±43.94)mmHg,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组内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红细胞2,3-D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RCD术后较术前的有明显增高(P值均〈0.01),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用自体血液对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携氧功能无明显损伤,可减少库的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输血 自体 体外循环 心瓣膜置换术 携氧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臭氧化自联合温针灸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观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臭氧化自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DAS28评分及HAQ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S28评分呈下降趋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Q评分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Q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臭氧化自联合温针灸可安全、有效地提高RA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治疗RA的有效治疗方案,可向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臭氧化自血回输 温针灸 DAS28评分 HAQ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免疫三氧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实施一般治疗)和试验组(n=64,实施免疫三氧疗法治疗),评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三氧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取得显著性治疗效果,适宜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从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面对广大急慢性肾衰和尿毒症患者群体,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基层医院血液透析过程中常遇到的断水断电和机器故障导致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断,面临突如其来的临床患者体外循环血液紧急问题。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治疗护理实践,总结出了在发生突然停水停电和机器故障而逼迫停止正常血液透析紧急情况下,利用液体静压力原理,在透析机泵停转时,将患者体外循环血液安全输进患者体内的临床新技术。该技术要求临床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要处惊不乱,果断坚决大胆处理、科学而有效地将患者引流到体外的血液及时输进患者体内,达到既不能让患者体外循环的血液凝固而危及患者生命又不能浪费患者珍贵的血液,及时防止透析器及外管路凝血的技术效果,从而达到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减少医患纠纷的社会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采用预存式自身输血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第一组预存式自体输血组(研究组,n=88)术前采自体1-2次,每次200ml,术后24小时内;第二组为对照组(n=88)注异体库存。结果研究组患者采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眩晕,经过休息、吸氧后好转。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有效应用于妇科手术,可减少此类患者注库存异体,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较注异体的患者没有明显变化(P>0.05)。

  • 标签: 自身备血,预存式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时揉搓法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室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20例规律透析2年以上患者,每例进行揉搓法和非揉搓法各5次。观察效果,同时评估透析器凝血状况、生理盐水用量、时间等指标。结果应用揉搓法与非揉搓法在透析器凝血状况无明显差异。揉搓法明显减少了生理盐水用量,减少了时间。结论护理人员需要针对肾性贫血和水平衡失调,选择揉搓法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减少透析失血,控制生理盐水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揉搓法 回输生理盐水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本院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84例作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差异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有42例。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有42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更高,97.62%>78.57%,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采用优质护理,护理效果更显著,有效率高,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无回血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利用品管圈提高基层医院宫外孕手术患者自体回收质量,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方法利用品管圈提高宫外孕手术患者自体回收质量,对其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从2017年2—8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自体回收比例和总量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对基层医院宫外孕手术患者自体回收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了医疗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品管圈 宫外孕 手术 自体血回收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分析比较自体注入法和胶原酶注入法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方法的优缺点,为以后的相关脑出血研究提供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1位原因。在以止血为中心的复苏过程中,输血仍然是挽治生命最重要的手段。目前,产科输血主要是同种异体同型输血,该方法的问世已成功救治了无数孕产妇的生命,但过敏反应、异型输血、病毒感染及异常免疫反应等不良事件难以避免。更重要的是,临床上血液资源紧张,常不能及时获得所需血液,造成严重后果。

  • 标签: 产前贮存式 自体备血 可行性 母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