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发现左乳上方肿块2个月,如拇指末节样大小,伴胀痛,与月经周期无关,无红肿发热,2个月来肿块无明显增大。查体:左乳上方距乳晕4.0cm处触及一肿块2.5cm×1.5cm×1.0cm大小,与皮肤无粘连,质地中等偏硬,表面欠光滑,无压痛,边界尚清;与胸大肌无粘连,活动度可,无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未触及。于2009年8月12日在局麻下手术切除肿块。术中见肿块无明显包膜,位于乳腺组织内,未侵犯周围组织。病理检查示左乳梭形细胞肿瘤,

  • 标签: 乳腺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MT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病理诊断为IMTs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光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患者以声带肿物就诊,病理确诊IMTs,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SMA(+)、Desmin(+)。结论IMTs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IMTs以根治性切除为原则

  • 标签: 喉肿瘤 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AMF)的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高邮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经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确诊为AMF的女性患者12例,年龄39~53岁。回顾性分析12例AMF组织标本光镜下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结果12例AMF组织标本镜下见大量薄壁血管的间质、卵圆形或梭形的细胞,部分区域也可见少量厚壁血管,有明显的细胞密集区与细胞稀疏水肿区交替,细胞密集区聚集在血管周围。Ki67增殖指数约5% 1例,<1% 11例。结论AMF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间叶源性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主要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

  • 标签: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 简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良性病变,其影像学表现常与周围型肺癌不易区分,术前误诊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很有必要。现收集我院2004~2010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IMT23例,重点分析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水平。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MRI表现为外阴边界清楚的孤立性肿块,与周围肌肉相比,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显示扩散不受限,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不伴有邻近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声门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例1为妊娠14周女性,31岁,因“声音嘶哑3周余”就诊。术前电子喉镜示声门下占位,声带外展时可见巨大的红色结节状新生物,表面欠光滑,阻塞管腔约 80%,双侧声带活动可,不能完全闭合。MR提示右侧声门下一大小1.3 cm×1.1 cm×1.5 cm团块,病变累及前连合,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喉腔狭窄。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术后出院至今复查未见肿物复发。例2患者男,48 岁,主因“间断声音嘶哑 2 个月余”就诊,电子喉镜示右侧声带下表面见一圆形淡红色肿物,表面尚光滑,双侧声带活动正常,闭合好。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患者术后4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以“左侧腰部间断性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双侧肾区无隆起,未触及双肾及异常包块,左侧肾区压痛、叩击痛阳性。检验:血尿常规正常,肾功能:肌酐147.6μmol/L,尿素氮7.44mmol/L,尿酸615μmol/L。

  • 标签: 异常包块 左侧输尿管 肾区压痛 肌酐 左侧腰 肾功能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MT)的临床特征与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例上颌窦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学习,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6例均行鼻窦CT检查,其中1例行鼻窦MRI检查;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中心均位于上颌窦,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8~81岁,中位年龄58.5岁;均表现为鼻塞、头痛、鼻出血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式为局部扩大切除。结果6例患者术后随访8~47个月。其中1例术后18个月复发,并恶变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目前带生存;余5例随期间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内镜检查,未见复发。本组病例CT及MRI检查均显示肿瘤为软组织来源,其中5例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3例伴周围肌组织受侵。术后病理显示细胞主要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上颌窦IMT较罕见,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能提供肿瘤的范围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避免大范围损伤性手术;术后据个体情况可选择包括激素治疗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整体预后较好。

  • 标签: 上颌窦肿瘤 诊断 鉴别 鼻外科手术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26岁女性患者,因"左耳肿痛4个月余"于2018年11月4日来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并收入院治疗。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肿痛,经头孢类药物治疗疼痛好转,左耳肿胀进行性加重。入院检查见左侧耳廓背面无痛性包块,约1.0 cm×0.5 cm,质稍硬。颞骨薄层CT提示,左侧耳廓上方结节,无周围组织侵犯表现。术前考虑耳廓良性病变,于11月5日局麻下行耳廓肿物切除术。病理结果回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随访1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尿频、尿痛10d伴血尿5d入院,否认腰部外伤史。查体:膀胱区稍隆起,轻压痛,叩诊呈浊音。B超提示:膀胱底可见5cm×5cm异常回声。CT扫描提示:膀胱内血凝块、膀胱底前壁5cm×5cm软组织影。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镜检、膀胱肿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镜下见膀胱内有大量血凝块,约1000mL,吸尽血凝块,见膀胱底、顶交界处有一直径约5cm左右新生物,表面黏膜充血水肿,局部溃烂出血,

  • 标签: 膀胱 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MT)是一种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多数研究认为其具有潜在的恶性倾向;最常发生于肺部,其次为腹腔、腹膜后及盆腔,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5岁8个月的男性额叶IMT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MT)是一种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多数研究认为其具有潜在的恶性倾向;最常发生于肺部,其次为腹腔、腹膜后及盆腔,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5岁8个月的男性额叶IMT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MT)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经手术证实的10例腹部IMT,术前均经CT检查,对照术后结果总结分析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密度以及CT增强表现。结果发生于肝脏2例,腹腔3例,脾脏、十二指肠降部上段、胃窦部、胆囊、膀胱各1例。CT表现为囊性肿块2例,囊实混合型3例,实性肿块5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实混合型其内见不规则样、片状、花环状、分隔样强化,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结论CT扫描能够对腹部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MT)为含有肌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性梭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的实体肿瘤,肺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发生在阑尾的报道少见。现报道1例阑尾IMT的诊疗情况并文献复习,以此提高对IMT疾病的认识,同时为恶性IMT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阑尾 实体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例报道
  • 简介:摘要血管肌纤维母细胞(AMF)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间叶肿瘤,好发于成年女性,常见部位是女性外阴部。罕有发生于肠道的病例报道。胃癌合并小肠的血管肌纤维母细胞致肠套叠更加罕见。本文报道2020年5月25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例病例,初步诊断为胃癌合并小肠肿瘤致肠套叠。患者于同年5月27日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毕I式吻合)、小肠肿物切除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胃部肿物为腺癌,小肠肿物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

  • 标签: 胃肿瘤 小肠肿瘤 肠套叠
  • 简介:目的分析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的CT表现,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7.5岁。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CT影像特点。结果6例显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以轻、中度强化为主,病灶中央部分强化程度低于边缘部分;1例呈门静脉期边缘轻度环状强化,1例显示不明显轻度分隔强化,另1例合并有门静脉左支闭塞,并于周围可见侧支循环产生。结论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仍需与肝内恶性肿瘤相鉴别,确诊依靠肝穿刺或手术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CT 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