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2012年于本院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更趋于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优异,并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 颈浅丛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7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锁骨骨折治疗的患者120例,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1组采用行联合阻滞,2组采用肌间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锁骨骨折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表1数据显示,两组锁骨骨折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锁骨骨折患者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差异较大,经对比1组锁骨骨折患者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臂丛阻滞 颈浅丛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的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麻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阻滞麻醉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联合阻滞应用在锁骨骨折患者的麻醉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再应用其他镇痛药物,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与普及。

  • 标签: 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联合阻滞与单一阻滞两种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锁骨骨折病人60例,其中联合阻滞30例,单一阻滞30例,然后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联合阻滞与单一阻滞经过统计学处理,效果有显著差异。联合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 于本院2020年1月到12月阶段内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中筛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阻滞,观察组接受联合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碎骨骨折手术治疗中选择联合阻滞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理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臂丛阻滞 颈浅丛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II级的锁骨骨折病人128例。采用深+联合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结果麻醉阻滞效果完善,病人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结论低浓度局麻药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肩锁部手术应用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行肩锁部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行肩部和锁骨手术时选取的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阻滞麻醉,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阻滞麻醉,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肩锁部手术患者使用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好。

  • 标签: 肩锁部手术 臂丛颈丛联合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肌间沟法)加神经联合阻滞和单纯与单纯麻醉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评价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锁骨手术患者9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单纯组和单纯组,每组各30例,对三种麻醉方法的不同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单纯组出现麻醉阻滞不全6例,占20%,其中有2例阻滞不全较明显,有1例改为全身麻醉后手术,单纯组出现阻滞不全4例,占13.3%,均在辅助麻醉性镇痛药后完成手术,组出现阻滞不全1例,占3.3%,三组麻醉阻滞不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与组各出现1例喉返神经麻痹,组1例气胸,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麻醉应用于锁骨手术明显优于单纯或单纯麻醉,麻醉效果确切,阻滞完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安全可行。

  • 标签: 锁骨手术 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 麻醉效果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7年3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35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单纯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单纯神经阻滞麻醉组)和C组(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组)各45例,对比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1.11%,高于A、B两组的麻醉优良率(66.67%、71.11%),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远优于单纯的麻醉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臂丛颈丛 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分别予以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椎旁神经阻滞+神经阻滞麻醉后,患者各时间段心率、无创血压呈良好趋势,麻醉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行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的患者情况则较差,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手术而言,椎旁神经阻滞+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腋路和肌间沟腋路联合在上肢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患者60例,体重50~80kg,随机分两组A组(腋路组),B组(肌间沟腋路联合组),每组30例,局麻药选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加0.1%利多卡因,总量均为35ml(B组先行肌间沟注射20ml,然后腋鞘注射15ml)。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组相比较腋路组不仅尺神经阻滞较好,桡神经阻滞更满意,患者在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更平稳,循环波动更小。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麻醉对上肢前臂手术尺桡神经阻滞更完善,镇痛效果更满意。

  • 标签: 腋路臂丛 联合臂丛麻醉 前臂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为我院2019.4—2020.9接收的62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以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比对照组(87.1%)更高,麻醉后10min、麻醉后10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很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锁骨骨折 B超 颈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右美托咪啶镇静镇痛下进行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肩部或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进行阻滞,观察组泵入右美托咪啶0.1~0.7vg/(kg·h)至患者达到Ramsay3到6级镇静;对照组穿刺前不接受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穿刺后5分钟患者维持Ramsay3到6级镇静,术后对患者访视发现其对麻醉穿刺和手术不良刺激的遗忘性高,术中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肩部或上肢手术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镇痛,从而明显提高患者麻醉质量。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镇静镇痛 臂丛或颈丛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