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过去几十年,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维生D(VD)具有调控钙、磷代谢等作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VD是一种有广泛生物效应的内分泌激素,不仅与人体骨骼发育有关,而且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关。

  • 标签: 膳食生物效应营养素摄入量维生素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区社区居民膳食摄入情况,为制定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对某市随机抽取的6个社区共180户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人群能量、蛋白质摄入为推荐摄入的80%左右,碳水化合物为RNI的56%,脂肪超过RNI约40%。VitB6、叶酸低于RNI的20%,VitC、VitA、核黄素、硫胺素低于RNI的60%,烟酸符合RNI标准,VitE超过RNI约40%。钙摄入不足RNI的52%,锌、钾、硒、镁、铁、铜摄入在RNI的75%以上,钠分别超过RNI156%。结论本次调查人群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入不足,脂肪摄入过量;绝大部分维生、矿物质尤其是维生B族和钙摄入不足。

  • 标签: 营养 膳食摄入 推荐摄入量(RN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婴幼维生A、D、E、K营养状况水平开展深入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儿保科体检的6月-3岁300例婴幼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维生ADEK营养状况水平情况。结果:300例婴幼中存在维生A缺乏人数为57例;维生D缺乏人数为12例;维生E缺乏人数为15例;维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维生D营养状况及贫血状况,探讨维生D营养状况与贫血的关系,为婴幼维生D缺乏性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婴幼贫血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况研究,调查2018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婴幼8 530名(男4 935名,女3 595名,3~36月龄),采集血样,检测25-羟维生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和血红蛋白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婴幼血清25(OH)D水平为(81.05±25.41)nmol/L,不同性别婴幼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幼维生D缺乏率为7.68%(655/8 530)、不足率为37.47%(3 196/8 530),不同性别维生D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幼血清25(OH)D水平随月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维生D缺乏率及不足率随月龄的增长而升高(χ2趋势=143.200,P<0.001)。婴幼血红蛋白水平为(118.68±10.30)g/L,不同性别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婴幼贫血检出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婴幼血红蛋白水平随月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贫血检出率随月龄增长而降低(χ2趋势=446.532,P<0.001)。婴幼维生D缺乏组或不足组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维生D充足组,维生D缺乏组或不足组贫血检出率均高于维生D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149,P<0.001)。结论广州地区6~36月龄婴幼维生D不足率较高,血清25(OH)D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维生D缺乏或不足可能与贫血有关,应采取合理措施改善婴幼维生D营养状况,减少贫血发生,促进婴幼的健康成长。

  • 标签: 维生素D 贫血 婴幼儿 25-羟维生素D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A摄入及其来源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成都市某三甲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孕6~14周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 d 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孕妇孕早期摄入的所有食物种类及数量,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计算膳食维生A摄入,并按其来源分为动物性及植物性维生A摄入。按孕早期维生A平均需要(EAR)、推荐摄入(RNI)将膳食维生A摄入分为低水平组(<EAR)、中水平组(EAR~RNI)和高水平组(>RNI),按四分位数法分别将动物性及植物性维生A摄入由低到高分为4组(Q1~Q4)。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孕早期膳食维生A摄入及其来源与GDM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 298例研究对象。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A摄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为341.1(227.8,501.0)μgRAE/d,动物性及植物性维生A摄入分别为139.3(69.6,195.3)μgRAE/d、184.2(99.4,301.1)μgRAE/d。调整混杂因素后,log-binomial回归分析显示,膳食维生A摄入高水平组孕妇GDM发生风险较低水平组降低[RR(95%CI):0.53(0.36~0.80)];动物性维生A摄入在Q4组孕妇GDM发生风险较Q1组降低[RR(95%CI):0.66(0.47~0.95)]。未发现植物性维生A摄入对GDM的影响。结论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A摄入及其来源与GDM发生有关,膳食维生A尤其是动物性维生A摄入充足可能降低GDM发生风险。

  • 标签: 膳食 维生素A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目的评价兰州地区婴幼维生D(VitD)营养状况,为合理补充VitD提供依据。方法以兰州地区住院婴幼为研究对象,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D[25-(OH)D]水平。问卷调查VitD缺乏的相关因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Vit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果374名住院婴幼进入分析,其中男227名,女147名。①平均25-(OH)D水平为(30.40±14.88)ng·mL^-1,73名(19.5%)25-(OH)D水平〈20ng·mL^-1(VitD缺乏),即使近3个月补充过VitD,仍有13名(10.2%)VitD缺乏。②VitD缺乏有明显季节差异(P=0.04),春季最高(29.2%,21/72名),秋季最低(13.1%,16/122名)。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月龄(OR=3.67,95%CI:1.25-10.76)、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儿(OR=40.94,95%CI:5.07-330.36)、部分母乳喂养儿(OR=12.21,95%CI:1.41-105.65)、未补充VitD(OR=5.21,95%CI:2.48-10.97)易出现VitD缺乏。结论兰州地区住院婴幼VitD营养状况有待改善,≤6月龄婴儿是VitD缺乏的高危人群。冬春季应加强婴幼VitD的补充,应鼓励婴幼坚持户外活动及补充VitD。

  • 标签: 维生素D 补充 婴幼儿 缺乏 营养
  • 简介:一项对8000多名婴幼所进行的研究显示,补充多种维生可能会增加婴儿患哮喘和食物过敏的危险。研究发现,黑人婴儿过早摄入多种维生易患哮喘,而吃奶粉的婴儿过早摄入多种维生易患食物过敏症。研究还发现,3岁幼儿摄取多种维生患食物过敏症的危险明显增加。

  • 标签: 维生素 婴幼儿 哮喘 食物过敏 过敏症 婴儿
  • 简介:摘要维生E是脂溶性维生,属油剂,无刺激,能滋润皮肤,隔水,维生e能经皮肤吸收,维持酶的活性,增加线粒体和生物膜的功能,促进细胞再生,维持组织正常新陈代谢,促进臀红创面迅速修复。

  • 标签: 维生素E胶丸 婴幼儿 臀红
  • 简介:你家宝宝,在用'伊可新',还是特意用的不含维生A的'D-Drop'?孕期一定要请朋友从澳洲或欧洲带回来'多维元素片'——据说那里面不含维生A?维生A何以如此令人忌惮了?维生A的血浓度应该不低于300ug/L,如果是200~290ug/L已属边缘缺乏,低于200ug/L为缺乏。出现暗适应下降,一般意味着血中维生A的水平已经低至100ug/L以下了。

  • 标签: 伊可新 多维元素片 血浓度 膳食补充剂 暗适应 动物性食物
  • 简介:在日前举行的“反式脂肪酸:健康影响与管理措施”研讨会上,“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TFA)摄入及风险评估”研究项目评估工作组组长、广东省疾控中心杨杏芬教授介绍,北京和广州两市居民各年龄组的TFA摄入均低于世卫组织推荐水平,由于我国大城市居民TFA摄入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我国居民膳食中TFA的健康风险很低。

  • 标签: 居民膳食 摄入量 健康风险 项目评估 风险评估 世卫组织
  • 简介:摘要本文讲述了在婴幼补充谷粉的生产过程中,维生A添加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总结实践证明了利用“三次分级混合和二次风吸风送”的技术可解决难题

  • 标签: 维生素A 添加 含量不足 混合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个地区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与该地区经济水平、饮食习惯、地理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导致的主要健康问题也由营养不良逐渐转变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升高。本研究采用3d24h膳食回顾为主的方法,结合调味品称重记帐,对浙江省桐庐县居民膳食状况进行横断面抽样调查,以掌握当前桐庐县居民的膳食结构和主要的营养问题,为制订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居民 膳食结构 营养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肺炎患儿体内维生A(vitamin A,VitA)、维生D(vitamin D,VitD)水平状况及与肺炎后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40例程度不同肺炎婴幼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儿血清VitA及VitD水平,并随访记录患儿病后1年内临床呼吸道感染情况。将140例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儿组(1月龄~1岁)和幼儿组(1~3岁),对比两组患儿的VitA及VitD水平。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肺炎组及重度肺炎组,对比两组患儿的VitA及VitD水平。再依据患儿VitA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VitA正常组及VitA缺乏组,对比两组患儿病后1年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依据患儿VitD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VitD正常组及VitD缺乏组,对比两组患儿病后1年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婴幼肺炎患儿血清VitA平均水平[(0.24±0.07)mg/L]低于正常值(0.3 mg/L),不同性别间的血清Vit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与幼儿组Vit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肺炎患儿血清VitD平均水平[(19.83±5.71)ng/ml]低于正常值(20 ng/ml),不同性别血清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血清VitD水平[(22.50±6.23)ng/ml]高于幼儿组患儿的血清VitD水平[(18.22±4.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肺炎组的血清VitA、VitD水平[(0.27±0.05)mg/L、(21.33±5.12)ng/ml]均明显高于重度肺炎组[(0.17±0.03)mg/L、(16.48±4.6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肺炎组VitA、VitD缺乏的检出率(71.43%、57.14%)均显著低于重度肺炎组(100%、6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A水平不同的两组出院后1年内发生RRTI的概率不同,随VitA水平的下降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后出现RRTI的患儿血清VitD水平[(14.64±4.27)ng/ml]明显低于未出现RRTI患儿血清VitD水平[(22.12±5.1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肺炎血清中VitA水平低于正常值,且与其年龄、性别无关。婴幼肺炎血清VitD水平不足,婴儿VitD水平高于幼儿。VitA、VitD水平越低越容易发生RRTI。

  • 标签: 肺炎 维生素A 维生素D 反复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