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解剖虽然在国内兴起,但现在还只是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解剖的""实际是指构成特定平面或称为"神圣平面"的"",因此不能把""之间的解剖就理解为解剖解剖的目的也绝非是为了追求"微出血"和"零出血"。现阶段理论学说的多样化以及解剖名词的不规范,是阻碍解剖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解剖或层面始于胚胎期,但因为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旋转、融合等而失去了原来的解剖表现,从而模糊了临床对解剖的认识。笔者结合尸体解剖、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还原了结直肠手术相关的来源和延续,并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为例,对"系信封"以及完整系切除等解剖核心内容进行了探讨。同时,从的整体性上阐释了重要术语的解剖学定义,以期规范解剖名词的使用。从胚胎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来理解的来源和构成,将有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解剖理论体系。

  • 标签: 解剖 术语 系膜 筋膜 盆腔
  • 简介:摘要医学行为自有解剖和手术以来,就有关于层面或筋膜的描述。这些描述大致可以归类为层面说、筋膜说和系说。然而,这些学说都很难满足科学的基本范式,即描述上的唯一性、验证上的独立性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前述理论的迭代性等。近年来,我们提出并验证了"解剖"学说。解剖是广义的系与系床的解剖,背后是筋膜(和浆膜)形成的结构、其内的生命事件和普遍的秩序;广义的系是指,筋膜(和浆膜)包绕着器官(或组织)及其供养系统,悬挂并通向体后壁的信封样结构;解剖是指,机体内的设置(或结构)及其内的生命事件(或功能)。在解剖的研究和讨论中,恪守科学范式,秉持科学精神,是获得可靠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深入科学研究的准绳。

  • 标签: 膜解剖 胃肠外科手术 规范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可以观察到更细微的解剖结构,解剖理论由此逐渐兴起。系解剖理论从系统解剖学的角度,认为肠系膜作为一个器官,是连续的一个整体。筋膜解剖属于局部解剖学,着眼于筋膜间隙对手术的指导意义。解剖理论强调系与系床的解剖,还揭示系内存在"第五转移",认为防止癌泄露是解剖手术的本质,属于外科解剖学或者应用解剖学。各种解剖理论求同存异、互为补充、迭代升级,从不同角度阐释的结构和功能,对提高手术质量大有裨益,应以"兼收并蓄"态度对待它们。

  • 标签: 膜解剖 肠系膜 Toldt筋膜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系膜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消化道肿瘤手术是肠系膜的切除过程。本文试图将消化道胚胎发生过程中各种融合筋膜的形成过程简单化,并以整体观念理解融合筋膜的延续性,有助于初学者在手术中逆向解离融合筋膜,保持正确的手术层面,达到完整肠系膜切除的目的。

  • 标签: 胃肿瘤 结肠肿瘤 膜解剖 融合筋膜 Toldt筋膜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 简介:摘要传统的解剖学和病理学,对外科临床上不断出现的新现象,越来越难以解释,其结果推动着解剖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解剖是广义的系与系床的解剖。在这一理论模型下,越来越多的问题,无论是过去的数据,还是现在的疑问,都得到了简洁而统一的解释。层面外科、筋膜认识、结直肠系膜解剖,只是解剖形成的重要线索之一。但是,解剖不仅仅是层面、筋膜、结直肠系膜,也是"块"(bloc或body),是"通道"(channel或pathway),是有系床的结构,是有生命事件发生其中的系统。理解解剖、挖掘解剖、应用解剖,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对手术的理解,改变外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现状。

  • 标签: 膜解剖 胃肠外科手术 规范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解剖的理念虽然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微创外科,但对解剖结构的定义以及平面的建立仍存在争议,因而无法建立统一的解剖理论体系。本文通过胚胎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的研究,尝试从解剖系统、解剖要素和解剖机制三方面来论述结直肠手术解剖理论体系。建立统一的解剖理论体系,将有助于规范手术操作以及建立结直肠癌手术操作标准。

  • 标签: 结直肠手术 解剖 系膜 筋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前患者剥术后对比敏感度及解剖结构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特发性黄斑前手术22例(22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CS)和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的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BCVA(logMAR)0.74±0.28较术前明显提高(t=8.475,P=0.000);术前3 cpd、6 cpd和12 cpd空间频率平均为(1.529±0.645)c/d、(1.403±0.621)c/d和(1.118±0.4467)c/d,术后6个月提高至(1.565±0.314)c/d、(1.435±0.418)c/d和(1.125±0.236)c/d,手术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5.357, 5.479,5.216;P=0.000,0.000,0.000)。CMT由术前的(542.29±213.26)μm降低到术后6个月的(315.37±126.39)μm(t=6.023,P=0.000)。结论特发性黄斑前术后视力改善,对比敏感度提高,CMT下降。

  • 标签: 膜,视网膜前,特发性 敏感度,对比 厚度,中心区,黄斑
  • 简介:【摘要】目的 观测闭孔神经闭管外段的解剖结构,为临床不同路径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经防腐剂固定的成人尸体 25具,暴露闭孔神经及闭孔周围的解剖结构。结果 闭管内侧壁距耻骨结节距离 41.53±0.76mm;闭管外侧壁距耻骨结节距离 54.17±0.42mm;闭孔神经距股静脉内侧壁距离 11.01±0.17mm;闭孔神经穿出点距腹股沟韧带垂直距离 27.92±0.33mm;闭孔神经出闭孔点距耻骨结节距离 23.55±0.27mm。结论 临床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时,安全进针范围宜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 1/3交点垂直向下 27.59~ 28.25mm与耻骨结节的外下至该线距离 23.28~ 23.82mm的范围内,针尖应向后、外、上方刺入,使针尖滑过耻骨水平支下缘,可提高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和安全度。

  • 标签: 闭孔神经 闭膜管 腹股沟韧带 耻骨结节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标准术式,其要求在保证肿瘤根治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肛门括约肌,性功能和排尿功能。与单纯交感神经成分损伤相比,盆丛和神经血管束(NVB)损伤对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特别是男性勃起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由于腹膜反折以下直肠两侧间隙狭窄致密,难以分离,手术层面偏外容易损伤盆丛及其分支,偏内则进入直肠系膜内,因此直肠侧壁的游离一直被认为是TME的难点。本文对腹膜反折下直肠两侧间隙的解剖研究进展进行复习,并基于本中心研究结果,对直肠骶骨筋膜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术中盆丛神经的保护提供参考。直肠骶骨筋膜是直肠侧间隙分离时的刚性筋膜屏障,"腹下神经前筋膜-邓氏筋膜前叶移行区"与盆丛主体相互融合,需进行保留。因此,直肠侧间隙分离应首先分离直肠后方间隙,再分离直肠前方间隙,横断邓氏筋膜前叶后,即很容易找到直肠前侧方间隙,从上到下最后切断侧方的直肠骶骨筋膜,以此导向将整个侧方间隙完全分离至盆底。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盆丛 器官功能保护 直肠骶骨筋膜 膜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完整与分段取材法解剖小鼠耳蜗基底进行比较。方法2019年2—3月,将6只10周龄C57BL/6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应用完整取材法及分段取材法进行基底取材。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方法标记耳蜗毛细胞并进行计数,观察基底的完整性以及荧光染色效果。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完整或分段将基底完全剥离,完整取材法耗时明显短于分段取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3±1.86)min比(23.66±3.88)min,t=-4.173, P=0.002]。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显示两组基底毛细胞均保存完整,完整取材法及分段取材法取得的基底全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2±0.22)mm比(5.72±0.16)mm,t=1.822,P=0.099]。结论应用两种取材方法均可较快分离基底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操作者可根据技术熟练程度及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

  • 标签: 小鼠 耳蜗 基底膜铺片 毛细胞
  • 简介:摘要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结肠癌也经历了从瘤体切除到器官切除、再到淋巴结清扫的百年历程。从Toldt间隙到完整系切除,从局部切除到D3根治术,局部复发率虽然得到了降低,但仍然困扰着医生和患者。基于解剖的理论,结肠癌根治术将更加注重在将系从系床剥离的同时,保持系后筋膜的完整性,以尽可能避免"第五转移"继发癌泄露的发生。得益于解剖理论的提出及其广泛稳定的可重复性和可复制性,结直肠外科手术将走向新的阶段。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系膜 膜解剖 第五转移 肿瘤出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施被解剖技术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诊治甲状腺肿瘤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甲状腺全切术及被解剖技术,对比两组技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1d血清钙及术前PH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血清钙水平明显较高,观察组术后PHH水平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功能正常率明显较高(p<0.05),喉返神经功能暂时性瘫痪率明显较低(p<0.05),两组喉返神经功能永久性瘫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解剖技术应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治疗中,明显改善甲状旁腺功能,保护喉返神经不受损伤。

  • 标签: 被膜解剖技术 甲状旁腺功能 喉返神经
  • 简介:目的为骨间前血管背侧支骨()瓣转位治疗舟、月骨病变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30侧红色乳胶灌注标本的上肢解剖观测,探讨骨问前血管背侧支骨()辩的血供走行,分布和吻合特点。结果骨间前动脉背侧支距桡骨茎突上6.6±1.4cm处穿骨间,在其近端分别向足桡侧发出分支,其中桡骨有一骨膜支较为粗大恒定。背侧支在桡骨茎突上2.6±0.8cm分为内外终支分别与尺桡动脉腕背支吻合,以此为旋转轴点,可形成逆行的骨()瓣,结论骨间前血管背侧支骨()瓣可逆行转位治疗月骨、舟骨病变。

  • 标签: 血管 治疗 桡骨茎突 吻合 骨病 月骨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解剖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解剖结构教学是否优于常规腹腔镜手术。方法  筛选7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配到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常规组)和腹腔镜解剖结直肠癌根治术组(解剖组),进行教学腹腔镜解剖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解剖结构,根据其掌握解剖情况分别评分。结果 解剖组住培医师分数与常规组分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5% CI=0.02-0.08)。亚组分析中,腹腔镜解剖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住培医师组分数比常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95% CI=-0.03-0.05)。腹腔镜解剖直肠癌根治术住培医师组分数比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95% CI=0.02-0.11)。腹腔镜解剖直肠癌根治术住培医师组分数比常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95% CI=-0.06-0.01)。腹腔镜解剖直肠癌根治术住培医师组分数比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5% CI=-0.13--0.04)。结论  腹腔镜解剖比非解剖更有利于掌握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解剖结构。

  • 标签: 膜解剖 腹腔镜 局部解剖 教学 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