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高对膀胱细胞的认识水平。方法对4例膀胱细胞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69.5。其中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化疗,1例行姑息性膀胱全切。3例死于肿瘤复发,平均生存20个月,1例存活7年。结论原发性膀胱细胞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膀胱肿瘤 小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细胞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膀胱细胞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该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细胞神经内分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嗜铬颗粒蛋白A(CgA).术后接受了4个疗程的化疗,死于复发和肺转移,术后生存时间为13个月.结论膀胱细胞罕见,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预后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膀胱小细胞癌 病理学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膀胱细胞患者的临床诊断及诊治,加强对膀胱细胞的认识。方法6例均先行诊断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接受GC方案或EP方案。结果HE染色检查膀胱肿瘤细胞体积,呈圆形并弥漫分布,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免疫组化染色NSE(+)3例,CgA(+)3例,Syn(+)3例。3例接受TUR-BT后联合GC方案中2例在术后8、9月死亡,1例随访30个月未见复发、转移;3例接受TUR-BT后在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联合GC、EP方案者2例随访16、28个月未见复发,另1例随访8个月出现肺转移。结论膀胱细胞恶性度高,预后差,根治膀胱切除术联合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案。

  • 标签: 小细胞癌 膀胱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病例诊疗数据及文献回顾,探讨膀胱细胞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自1997年至2016年间收治的13例膀胱细胞(smallcellcarcinomaoftheurinarybladder,SCCB)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病年龄、首发症状、疾病分期及治疗方式,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结果13位患者平均年龄(71±10.12)岁。血尿为首发症状占92.31%。Ⅰ期(T1N0M0)1例,Ⅱ期(T2N0M0)5例,Ⅲ期(T3N0M0,T(4a)N0M0)3例,Ⅳ期(T(4b)NxMx)4例。共随访12例患者,1例失访。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66.67%,3年总生存率33.33%,5年总生存率33.33%。保留膀胱手术联合PE(依托泊苷+铂类)化疗者,1年的生存率88.89%,3年的生存率44.44%,5年的生存率44.44%。结论SCCB作为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预后普遍较差。综合文献及本研究,对于局限无进展期疾病,根治性膀胱手术加PE化疗治疗效果较好,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似乎更具优势,对于高龄、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及保留膀胱意愿强烈的患者可采取保留膀胱的手术联合全身PE化疗,但需要注意随访。

  • 标签: 膀胱肿瘤 小细胞癌 保留膀胱手术
  • 简介:膀胱细胞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合并双侧乳腺癌尚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4岁。因"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于2010年7月12日入院。既往曾于2007年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病检提示浸润性导管,左侧腋窝下淋巴结:2/11。1个月后又发现右侧乳腺癌,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病检提示原位

  • 标签: 膀胱小细胞癌 双侧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术 无痛性肉眼血尿 右侧乳腺癌 膀胱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膀胱透明细胞是下尿路上皮的一种特殊变异类型。本文报道1例女性膀胱透明细胞患者,因肉眼血尿入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透明细胞。首次TURBT后4个月,盆腔CT检查示肿瘤复发,再次行TURBT,第2次手术后行吉西他滨灌注化疗。第2次手术后5个月复查,肿瘤再次复发,行TURBT。第3次手术后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膀胱肿瘤 透明细胞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原发单纯性细胞(small cell carcinoma,Sm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及青岛市市立医院诊断膀胱原发单纯性SmCC 15例,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观察,并与同期诊断的28例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进行预后比较。结果15例SmCC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54~86岁。13例表现为肉眼血尿,1例腰部疼痛,1例体检发现。8例行膀胱根治性切除(5例)或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5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行活检术。瘤组织镜下呈片状或弥漫排列,细胞小至中等大,核深染,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6例间质脉管内可见栓,3例手术时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瘤细胞对CD56、突触素、嗜铬粒素A(CgA)、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p16的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13/13、15/15、10/14、11/11、6/11、9/12和9/9。15例SmCC中13例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28例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中位生存期为39个月。结论膀胱原发性SmCC通常分期高,易转移,预后差。p16阳性表达对膀胱SmCC的诊断可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人膀胱EJ细胞株中CD44基因RNA干扰后细胞侵袭功能的变化。方法RNA干扰的方法抑制EJ细胞中CD44基因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Boyden小室研究shCD44-EJ细胞的侵袭功能改变。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shCD44-EJ细胞与CD44的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性下降,Westernblot检测CD44蛋白的表达量减少,细胞划痕实验和Boyden小室研究结果显示shCD44-EJ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约50%。结论特异性沉默CD44可抑制EJ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膀胱肿瘤 EJ细胞 CD44 RNA干扰
  • 简介:摘要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为主诉入院,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29-38cm处见粘膜不规则隆起。2012年08月24日活检病理结果示食管细胞首选),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结果支持细胞。予行“EP”方案4疗程化疗,化疗后于2013年01月22日再次胃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提示“食管黏膜活检标本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发病罕见,目前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病理组织学、主要临床症状、诊断的标准及依据、治疗的方法手段、患者预后都尚未具备非常系统的认识。本综述主要对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回顾,为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有力的证据。

  • 标签: 膀胱肿瘤 癌,印戒细胞 膀胱切除术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罕见,是泌尿外科的诊疗难题,目前大部分为个案或少量病例报道。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来源于米勒管上皮恶变。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治疗主要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大部分病例预后不佳。

  • 标签: 膀胱 原发性透明细胞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1例膀胱细胞未分化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膀胱细胞未分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须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肿瘤侵袭性强、进展快,治疗上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主。

  • 标签: 膀胱 未分化癌 大细胞癌
  • 简介:目的提高40岁以下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13例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率、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占同期膀胱总数的5.1%(13/253),男女比例为12:1。以无痛性间歇发作的肉眼血尿为主要首发症状11例。临床分期La~T1期12例,病理分级Ⅰ级8例,Ⅱ级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13例随访1.5~9.0年,患者均健在,无肿瘤复发。结论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有一定发病率,应引起临床重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预后好于老年人膀胱移行细胞

  • 标签: 膀胱肿瘤 青少年 移行细胞
  • 简介:摘要肝细胞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早期细胞(seHCC)是预后最好的一种肝细胞,其形态与肝细胞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HGDN)和进展期细胞有交叉,特别是与HGDN的区别很微妙;而且这三者预后不同,因此准确诊断很有难度也有临床价值。该文结合作者及国内外其他学者关于seHCC病理学研究的进展,综述seHCC病理学特征,主要聚焦于侵袭性生长模式的识别。侵袭性生长包括经典的毁损性间质浸润性生长和膨胀性侵袭性生长2种,这其中任意一种模式的识别都能明确排除HGDN而支持 seHCC的诊断。总之,病理医师能敏锐识别侵袭性生长模式有助于明确seHCC的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Primarysignetringcellcarcinomaofbladder)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BSRCC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并活检诊断为膀胱SRCC。排除膀胱外病灶。均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未行辅助治疗,随访6个月至1年半未见转移及复发。结论PBSRCC为膀胱腺癌的一种罕见病,临床无特异性,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目前主张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效果肯定。

  • 标签: 膀胱腺癌 印戒细胞癌 治疗
  • 简介:摘要膀胱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然而目前对其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辅以放化疗为主,转移复发率均较高。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抗原提呈功能最强大的免疫细胞,能有效地诱导T细胞的免疫应答,所以树突状细胞疫苗已成为现时免疫治疗膀胱的热点。本文就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在膀胱治疗方面的应用的优缺点和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膀胱癌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