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情节舞蹈的性质入手,深刻论述了情节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以其所支配的肢体瘫痪、肌肉萎缩、感觉消失为主要症状、体征,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筋伤”、“痿证”的范畴。现代医学多考虑手术、药物及康复治疗的方法,近年我国传统医学使用针灸及电针治疗的方式对此类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医案在患者拒绝针灸的情况下,使用屈伸肌交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肯定了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对此类外伤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

  • 标签: 屈伸肌交替 周围神经病
  • 简介:运用专家访谈、肌电测量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12名体育教育、运动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单杠屈伸上动作技术的训练学与肌电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屈伸上整个动作的完成与股直肌、腹直肌的肌肉力量关系很大,对动作技术的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群体学生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用力状态,顺利完成动作的群体肌肉用力相对更为集中、经济,节省体力,而勉强完成动作的群体所表现的用力却是杂乱无章,竖脊肌的用力过多等状态,对动作的完成有阻碍;因个体和技术特点的不同,在完成动作时各肌群的用力有一定的差异。建议在重视各阶段主要肌肉用力的同时,不能忽视相关肌群对动作完成的影响。

  • 标签: 单杠屈伸上 动作技术 肌电特征
  • 简介:摘 要:本文通过对藏族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屈伸做了详细的研究和了解,分析了屈伸所形 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增加了对藏族舞蹈艺术文化的了解。在藏族 舞蹈中,很多舞蹈基础动律都是以“屈伸”为核心 ,它主要表现了艺术的力量和悠久的文 化内涵,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特有的动作特征闻名于世界。不同民族的膝部屈伸的 重力特点、节奏、屈伸方式等各不相同,正是这些膝部屈伸动律的差异,形成了以膝 部屈伸为基础的、特有的民族风格与特征。不可否认,屈伸动作为藏族舞蹈增添了许 多韵味和美感,是藏族舞蹈中一道绚丽的风景,是藏族舞蹈不可或缺的精华。根据藏 族独特的艺术文化,提出的观点是:舞蹈艺术起源于日常生活,是与生活环境与习惯 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要从大自然和日常的生活中发现舞蹈的魅力。

  • 标签: 屈伸动律 藏族舞蹈 重要作用
  • 简介: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和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世界许多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舞蹈,其中民间舞蹈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风情醇厚、多姿多彩,集中而生动地表达了各民族人民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 标签: 中国民间舞 艺术形式 藏族舞蹈 审美情感 民族舞蹈 维吾尔族舞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屈伸位时的有效椎管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28名,给予颈椎中立位及动态核磁共振成像,分别测量其有效椎管和脊髓正中矢状径、缓冲空间的变化。结果颈椎病患者椎间隙水平有效椎管矢径屈曲位最大,中立位次之,后伸位最小。颈椎各椎间盘水平缓冲空间屈曲位最大,中立位次之,后伸位最小,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颈椎C4/5、C5/6节段后伸位较中立位椎间隙水平椎管有效矢径减小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动态核磁共振成像(KMRI)以一种非侵袭性的方法证实了人体真实的有效椎管、缓冲空间及脊髓的动态变化,即有效椎管矢状径及缓冲空间于前屈位最大,中立位次之,后伸位最小。

  • 标签: 颈椎病 有效空间 动态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采用实验法对58名健康儿童进行膝关节屈伸肌测试.等速测试采用了3种测试速度.结果表明:3种不同测试速度中,在低速测试中峰力矩值最大,高速测试中峰力矩值最小,儿子童膝关节峰值力矩下降趋势与成年人一致.左右侧峰值力矩比较结果与成人相反,左侧大于右侧.屈伸峰值力矩的比例F/E>0.7,与国内外对成人的研究不一致,与优秀运动员比值相一致.男女儿童低速和中速的测试中没有性别差异,高速测试中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等速测试 儿童 膝关节 峰值力矩 屈伸肌 峰值力矩
  • 简介:摘要结合部队实际,为有效指导训练,提高训练成绩,从生物力学角度,运用刚体转动定律、质心定理等物理学知识对单杠卷身上及屈身上加以分析,第一把单杠卷身上的动态过程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出其转动惯量,得出力量是基础、姿势是关键的结论。

  • 标签: 生物力学 刚体转动定律 质心定理 单杠卷身上 单杠屈身上 转动惯量
  • 简介:摘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膝盖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更为重要的是膝盖的屈伸需要很好的控制力,就算在同一民族当中,也要具备各民族之间不同的舞蹈风格特征及动作技巧特点。在藏族舞蹈中,正常的站姿都会对膝盖的要求很细致。而不同地域的舞蹈又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有着跨区域不同的艺术韵味,虽然不同民族之间都有着不一样的民族艺术文化,但是这种不一样的文化特点其中又蕴含着一些相同的部分,都有着最基本的特征。在藏族民族民间舞蹈中,屈伸就是整个藏族舞蹈的核心动律,可以说,是屈伸使得藏族舞蹈更有灵动性,是整个藏族舞蹈艺术文化的核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藏族民族民间舞的“根”。

  • 标签: 藏族舞蹈 重要作用
  • 简介:目的使用NADH—TR染色探讨家兔屈伸趾肌群在增龄过程中肌纤维型的改变。方法健康家兔24只,根据家兔年龄段划分为:幼年组(4周)、青年组(12月)、中年组(24月)、老年组(36月)共4个组。取肌腹中部横切片作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NADH—TR)染色。结果4周组能分辨出Ⅰ、ⅡA和ⅡB三型肌纤维;36月龄组的Ⅱ型肌纤维尤其是ⅡB型肌纤维构成比减少,Ⅰ型肌纤维呈增加趋势,出现小角化肌纤维和肌纤维类聚现象。结论随着增龄家兔骨骼肌三型肌纤维的分布逐渐改变,骨骼肌萎缩以Ⅱ型肌纤维为主。

  • 标签: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 屈伸趾肌群 肌纤维型 增龄
  • 简介:奸”这个词,大家都可能不好懂。我听到这个新鲜词的时候是四十多年前,当然是一听就廑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次“奸”案件的直接参与者。听到人们提到“奸”这个词的时候,我正在一个茅草屋的会议室里接受批判教育。情况是这样的,那年,在一条叫怒江的江边上,我在朋友的怂恿下摸了一个过路女子的乳房,结果被告到了民工连队。连队的民工和干部就给我定了个“奸”的罪名。

  • 标签: 批判教育 参与者 会议室 连队 民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撑开式植骨加屈伸指肌腱调整技术用于治疗复拇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我科收治17例17指复拇畸形患者。Ⅱ型7例,Ⅲ型2例,Ⅳ型8例。先采用屈伸肌腱松解或将去除指体的屈伸肌腱转移至指体的指间关节尺侧,并用去除指体的指骨对其尺侧拇指近节指骨颈下行撑开式植骨,实现骨性矫正配合肌腱调整,共同矫正拇指力线,达到矫正指间关节尺偏畸形的目的。结果术后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12个月。随访结果采用Tada制定标准评价:优12指,良5指。结论采用撑开式植骨加屈伸肌腱调整治疗复拇畸形,疗效满意。

  • 标签: 手畸形,先天性 治疗结果 撑开式植骨 屈伸肌腱
  • 简介: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人体运动之道,一是寻求在人体运动中肢体动作“合而成章”,二是寻求在人体运动中肢体动作“极则复反”。如何充分理解并运用“合而成章、极则复反”之理,结合人体运动解剖学的科学知识,最大限度的扩展脚部与小腿部的训练内涵,将具有民族审美特征的“勾绷脚”脚部屈伸动作技法,贯穿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的始终,是加强中国古典舞基础课程动作有机性和系统性建设的有益尝试。

  • 标签: 脚部屈伸 合而成章 极则复反 贯穿
  • 简介:文章通过对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腹背屈伸肌力进行等速测试,了解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在不同测试速度条件下腹背屈伸肌的肌力特征,通过测试可以进一步了解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腹背屈伸肌力的基本情况,为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课的合理开展、武术运动的科学选材以及预防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腹背运动损伤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 标签: 体育院校 武术套路 屈伸肌 等速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患者下肢屈伸运动康复训练中关节受力情况。方法利用回顾性方式,充分研究骨科患者在康复训练时下肢伸屈的关节受力部位的具体情况。结果下肢屈伸时关节的受力增加,或者是反复屈伸、扭转的过程中,关节不断地撞击、摩擦,长此以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性损伤。所以,在回顾性方式的应用过程中,不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而且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增强,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其综合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结论在骨科患者下肢康复训练得过程中,不仅要尽可能的避免下肢伸屈方面的运动,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关节的受力情况。另外,应当要加强学校、老师、学生对康复训练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认知和应用,为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骨科患者 下肢屈伸运动 康复训练 关节受力 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目前,影像医学对膝关节的研究总处于在伸直状态下探讨其正常及异常的表现。而事实上膝关节的屈仲运动不断发生其解剖功能变化,仅探讨其在伸直状态下的表现不能反应其全部功能解剖。而临床上常见膝关节处于某种状态下表现症状,这是因关节在运动中不断发生大小、紧张、松驰及相对之间位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动态异常会导致关节经常处于某种状态产生临床症状。因此,探讨其功能解剖对临床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我们就2例正常膝关节屈伸16层螺旋CT动态解剖功能进行重建,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正常膝关节 功能解剖 多平面重建技术 HRCT 16层螺旋CT 临床症状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针灸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屈伸肌群的功能进行分析。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针刺取穴主要为内膝眼、鹤顶、犊鼻等,推拿治疗主要手法为法、揉法、拿法、擦法及关节被动运动等;对照组口服芬必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JOA评分以及等速测试系统评估结果。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②两组患者等速测试示,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均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屈伸肌肌力、做功等,其疗效优于口服芬必得。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针灸疗法 推拿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角速度重复训练期间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运动时峰值力矩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瑞士产CON-TREXTP500型人体腰背肌力评估和训练系统,测评了8名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男大学生进行三种角速度(45°/s、90°/s、135°/s)各13组重复训练期间(共39组)腰背屈伸肌群抛物线主动补偿模式下等速向心肌力指标。结果:1)在13组的重复训练期间,随着训练组数的增加,受试者的伸肌和屈肌峰值力矩均呈现先上升然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于第7组(135°/s)时即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2)在前6组重复测试中,三种速度下,第3组与第4组间的峰力矩值均高度相关。3)基于第3、4组的数据,45°/s时背伸肌群的峰值力矩显著性高于而屈/伸比则显著性低于90°/s及135°/s时的值(P〈0.01)。45°/s及90°/s运动时腰背屈伸肌群之间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角度存在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135°/s运动时二者则基本相同(P〉0.05)。结论: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康复训练时宜采用3~6组慢速或中速方式;等速力量评价时应以第3组或/和第4组的测试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价。

  • 标签: 等速肌力 腰背 峰值力矩 重复训练 角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