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科共收治下肢撕伤病人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7—35岁,平均28.5岁,受伤部位:大腿2例,小腿4例,受伤原因:车祸伤5例,碾压伤1例,均有股骨于骨折和(或)胫腓骨骨折,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合并严重骨盆骨折1例,合并膝关节开放性损伤1例。

  • 标签: 下肢撕脱伤 保留真皮下血管 网植皮
  • 简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热技术在修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biphenyls,PCBs)污染土壤方面的研究进展。温度和停留时间是影响其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另外效果还受土壤性质以及载气、压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附过程中会有呋喃(polychlorinateddibenzofurans,PCDFs)生成,导致整体毒性当量增加。PCBs的物理蒸发是其主要的机制,同时伴随着氯和降解。协同热通过添加改性剂,有效促进了PCBs的去除以及降解。冷凝,除尘,吸附一系列尾气处理用来降低尾气中PCBs的含量。文章最后给出了当前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PCBS 热脱附 土壤修复 物理蒸发 毒性当量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加快了我国土壤受污染速度,大量面积广阔污染地块的出现,不仅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将阻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采取合适技术手段来改善土壤污染现状将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原位热修复技术就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受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其在石化工厂、地下油库、木料加工厂和农药库房等领域都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因而,该技术在学术界的受重视程度也就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将对受污染土壤原位热修复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为该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受污染土壤 原位热脱附 修复技术
  • 简介:摘要:热剂热是指通过高温作用完成土壤修复的技术手段,这种技术虽然能够有效取出解析出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但是土壤在受高温的作用下的影响,其物理性质受到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热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应用这项技术修复的土地面积日益庞大,人们对于热附后土壤的工程性质变化的了解日益迫切越来越关注热修复后土壤工程性能的变化情况。基于此,本文对热技术对土壤工程性质的影响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为日后开展相关工作的同行进行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

  • 标签: 热脱剂附 高温作用 土壤工程性质 影响
  • 简介:技术摘要:由于燃油的易挥发性,汽车在加油过程中、行驶过程中或因环境温度增加,燃油箱中的油液易挥发到大气中,造成污染。现有汽车一般是通过活性碳罐来吸收汽车工作过程中的燃油蒸汽。随着国家(国六)的排放法规的加严,对汽油车限定了油气排放限值,此种情况下碳罐内的燃油蒸汽能否冲洗干净则尤为重要。此时即需要通过负压抽取外界空气到碳罐中,将燃油蒸汽冲洗到发动机中燃烧来实现碳罐的再生。那么对碳罐内的燃油蒸汽的流量需求则随之进一步增加。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提高对碳罐中存储的燃油蒸汽的流量的技术。

  • 标签: 碳罐电磁阀 双单向阀 中冷进气管 空滤出气管 文丘里
  • 简介:摘要:为了探索含油钻屑热废水回用于自身工艺的循环水和喷淋水,针对该废水中的悬浮物、还原性有机物筛选了氧化剂和混凝剂,实验结果表明:废水中加入10% H2O2+2%Fe2++5% Ca(OH)2+3%PAC,经过滤后,悬浮物、含油率都小于20mg/L,颜色清澈,满足本工艺回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热脱附 废水 悬浮物 氧化剂 混凝剂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已成为普遍共识,大量化工企业被迫搬迁或关停,从而遗留了大量污染地块,大多数遗留地块具有高污染、高风险的特点,对附近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风险,因此污染地块修复已经刻不容缓。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异位热技术由于修复效果良好,在国内工程应用中比例较高,但对于一些建筑物附近或异味较重的污染地块,异位热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由于原位热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环境干扰小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该技术近几年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燃气热技术(Gas thermal desorption,GTD)在原位热技术中表现优异,GTD以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为能源,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污染地块,结合抽提装置实现降低地块污染物浓度的目的。GTD具有处理污染物种类多、土壤非均质性影响小、修复工艺简单等突出优点,目前GTD已经成为很多科研机构和环保公司重点关注技术。

  • 标签: 燃气热脱附技术 土壤修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汞污染日益严重,据调查,我国共有涉及燃煤、医疗、有色、化工、照明等汞排放点源60多万个,因此,研发出一种可行性高,能源利用率高,成果转化直接的汞污染处理技术日趋迫切。为此,我们研发出对汞污染土壤采用负压热工艺进行处理的装置,提供了的一种低能耗、汞率高的负压热土壤汞污染的装置,该装置项目由八大单元组成,核心为负压加热系统,在负压状态下加热,以降低土壤的生理化损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汞污染土壤负压热处理装置。我们介绍了汞污染土壤的现状和对环境的危害性。然后,我们探讨了负压热技术在处理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潜力。接着,我们详细描述了设计和构建该装置的过程,包括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流程。我们进行了实验验证,评估了装置的效果和处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装置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汞污染物,并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这项研究为土壤汞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 标签: 汞污染负压 热脱附低损耗 生化理性损伤
  • 简介:摘要:每年产生大量的含油钻屑热残渣亟待资源化利用,解决最终去向问题,在对热残渣粒径分布及组分分析基础上,将其与水泥、骨料等以不同掺混量混合制作免烧砖。结果表明:热残渣掺混量50%-80%,其抗压强度可达到MU5-MU15,浸出液均达标,原料配比、制作工艺等对免烧砖强压、抗折强度影响较大。初步实验结果显示,含油钻屑热残渣具有资源化用于制免烧砖的可行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含油钻屑 热脱附 残渣 掺混量 强度
  • 简介:指深屈肌腱撕性损伤俗称"运动衣,Jersey"损伤,常伴有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国外报道较多,国内也偶见报道[1-2]。Leddy等[3]早在1977年就根据损伤后肌腱所在的位置,将此种损伤分为3种类型,I型:撕的肌腱回缩到手掌部,肌腱长短腱纽均断裂。II型:肌腱回缩到近端指间关节,短腱纽断裂,长腱纽完整,肌腱断端常带有小片撕脱骨折。III型:指屈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常累及关节面,短腱纽完整,骨折片移位到远端指间关节。1981年,Smith[4]对此分型做了新的补充,也就是IV型,即: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同时肌腱又从骨折片上撕,并向近端回缩。2001年,Al-Qattan[5]报道了4例不同于前几型的损伤,即:屈指深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同时合并末节基底的骨折,他称之为V型损伤,并根据撕脱骨折是否涉及关节面,分为Va和Vb不同类型。2002年,潘勇卫等[1]报道的14例屈指深肌腱撕性损伤中有4例是此种类型的损伤。2012年10月29日,我们收治2例非运动性损伤的V型屈指深肌腱撕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 近端指间关节 撕脱骨折 运动性损伤 骨折片 指屈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延迟I期修复在手掌皮肤逆行撕伤的疗效。方法对于轻中度捻挫的手掌逆行皮肤撕伤5例,撕脱皮瓣面积为3.0-10cm×6.0-12cm,急诊时清创,3-5日后延迟I期修复。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功能良好。结论延迟I期修复是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伤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手术操作简单可靠,易于推广。

  • 标签: 外科皮瓣 皮肤 修复术 延迟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采用Tenax-TA采样管采集样品后,经二次热解吸-冷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仪分离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应用效果良好,适用于室内空气TVOC的检测。

  • 标签: 热脱附 GCMS TVOC
  • 简介:摘要:现阶段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及有关部门对污染土壤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有效解决土壤修复期间存在的成本高、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本文设计出一种热与机械研磨联合作用下的污染土壤修复系统,通过使用具备良好运行性能的螺旋结构双层滚筒作为土壤修复期间的热装置,借助钢质热载球辅助载热体以及土壤破碎研磨工作,进一步增强土壤结构修复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土壤修复工作实施效率。本文就针对此,首先分析热与机械研磨联合作用下污染土壤修复系统设计原理,提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运行流程,评估污染土壤修复系统运行状态,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帮助。

  • 标签: 热脱附 机械研磨 联合作用 土壤修复系统
  • 简介:摘要:采用Tenax-TA采样管采集样品后,经二次热解吸-冷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仪分离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应用效果良好,适用于室内空气TVOC的检测。

  • 标签: 热脱附 GCMS TVOC
  • 简介:摘要:为减少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集中收集并对可进行再生的废活性炭进行再生,本文以南通某公司废活性炭再生利用中心项目为例,分析论证了废活性炭的再生工艺,并针对再生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了可靠的污染防治措施。

  • 标签:
  • 简介:采用程序升温(TPD)实验技术测定了β-苯乙醇在5种多孔材料上的TPD曲线,并估算了它们的活化能。同时还讨论了多孔材料的孔径结构和表面性质对β-苯乙醇吸附结合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β-苯乙醇在多孔材料上的活化能(kJ/mol)由低到高依次为:B型硅胶(46.90)、SBA-15分子筛(56.16)、A型硅胶(67.92)、MCM-41分子筛(86.16)和XF型活性炭(91.87);(2)除XF型活性炭外,吸附剂表面酸性基团的增加有利于增强其对β-苯乙醇的吸附结合力,β-苯乙醇在吸附剂上的活化能随吸附剂表面酸性基团含量的升高而增大;(3)与其它几种多孔材料相比,XF型活性炭与β-苯乙醇之间因存在π键吸附使得吸附作用力增强,活化能也较高。

  • 标签: 活性炭 硅胶 分子筛 Β-苯乙醇 TPD 脱附活化能
  • 简介:摘要:活性炭本身的多孔结构决定了其具备较强的吸附能力,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结构,使其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在此前提下,我们通常会在废水处理工艺当中把活性炭应用其中。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活性炭再生的基本方法展开必要的研究,从而实现活性炭的重复利用,从而对于废水的处理起到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活性炭 脱附再生 废水处理
  • 简介:摘要:石油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石油在开采、冶炼、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经常发生泄漏事故,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石油及相关产品中7%(质量分数)以上会泄漏进入土壤,由于石油烃具有疏水性和难生物降解等特征,进入土壤后很难被快速清除,将长期存在于土壤与地下水中,对微生物、动物、植物构成危害,并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人类健康,进而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开展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十分重要。

  • 标签: 热脱附技术 石油烃污染 修复
  • 简介:摘要:热技术是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和汞等挥发性、半挥发性物质的土壤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效果好、工程周期短和工艺灵活等特点。热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历史,我国当前在热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尚处于借鉴模仿阶段。  国内热的主要修复对象为高浓度的农药和石油焦化行业,但由于石油烃的沸点随着组分不同从100多摄氏度至几百摄氏度不等,采用热费用较高,且热附过程中会伴随一定的热裂和其他反应,降低传热效应,因此石油烃作为石油焦化行业常见的污染物,实际工程中石油烃污染大多为采用异位热、异位化学淋洗、化学氧化等技术处理。热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污染物经热附后只是从土壤转移到高温尾气中,因此还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热技术在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热脱附技术 修复石油烃 污染土壤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