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体外探讨肝星状细胞(HSC)脯氨寡肽(POP)的生物学功能,以进-步阐述其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HSC-T6细胞,经不同浓度的POP抑制剂(S17092)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HSC-T6细胞N-乙酰基-丝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脯氨酸(Ac-SDKP)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检测HSC-T6凋亡和增殖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相关炎症和肝纤维化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Ⅰ型胶原(ColI)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POP、TGF-β1、α-SMA、Smad7、p-Smad2/3、PPAR-γ)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POP抑制剂干预组细胞内Ac-SDKP水平显著下降(P〈0.05);POP被抑制后对HSC-T6凋亡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可抑制其增殖(P〈0.05);与对照组比,抑制剂组HSC内α-SM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Smad7和PPAR-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均〈0.05);抑制剂组HSC内MCP-1和α-SMAmRNA水平显著上调(P均〈0.05).结论POP在肝星状细胞内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炎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Ac-SDKP及Smad7和PPAR-γ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关键词HSC-T6细胞 脯氨酰寡肽酶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蛋白信号通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 体外
  • 简介:脯氨酸内肽酶(Prolylendopeptidase,PEP)是一类能够特异性水解低分子质量多肽链中脯氨酸残基羧基端肽键的内切酶,与胶原蛋白的后期降解有密切关系。以淡水鱼草鱼为原料。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cel阴离子交换,Phenyl—Sepharose疏水层析和羟基磷灰石层析等方法从草鱼肌肉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脯氨酸内肽酶。SDS—PAGE结果显示,草鱼PEP的分子质量为75ku。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其最适pH为6.0,在pH5.5~7.5间有较好的稳定性。酶的最适温度为30℃,其热稳定性较差。PEP能够特异性分解肽链羧基端为脯氨酸残基的荧光底物,PEP的特异性抑制剂SUAM以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对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酶动力学研究表明,草鱼PEP的k为19.23μmol/L,kca为2.5s-1。肽指纹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草鱼PEP与青锵鱼、罗非鱼、斑马鱼PEP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96.1%和94.4%。

  • 标签: 脯氨酸内肽酶 草鱼 纯化 性质分析
  • 简介:目的对应用尿甘氨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方式对出现早期肾损伤症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47例肝硬化早期肾损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1组,47例单纯肝硬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2组,同期47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尿甘氨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测定结果阳性人数。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尿甘氨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51.38±4.34)U/g·Cr高于研究2组(23.80±4.09)U/g·Cr和对照组(12.67±1.73)U/g·Cr;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尿甘氨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结果阳性人数38例(80.9%)多于研究2组13例(27.7%)和对照组1例(2.1%);研究2组尿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甘氨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方式对出现早期肾损伤症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早期肾损伤 肝硬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肺结核临床诊断的临床检验指标,血清脯氨肽酶(prolidase,PLD)。方法测定66例肺结核患者、86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和48例健康体验合格者血清脯氨肽酶(prolidase,PLD)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肺结核患者组血清PLD活性水平高于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LD活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血清PLD活性的最优截断点约为999U/L,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6.4%和85.1%。结论通过ROC曲线评价,本研究认为PLD活性检测可作为结核鉴别诊断的有益补充,对鉴别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标签: 脯氨酸肽酶 结核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几种病例尿液中γ-谷氨肽酶(GGT)的检测,并与血清γ-谷氨肽酶(GGT)此酶活性比较,评估尿液GGT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中不同糖代谢水平者的血清γ-谷氨肽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糖尿病前期[即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及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五泉铁路西村社区40~7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将人群分为正常糖耐量(normalglucosetolerance,NGT)组、IGR组及DM组,比较3组人群血清GGT水平的差异,并分析GGT水平与IGR及DM患病风险间的关系。结果:1DM组的GGT水平明显高于NGT及IGR组(P均〈0.01)。协方差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饮酒等多种影响因素后,DM组的GGT水平仍明显高于NGT及IGR组(P均〈0.01)。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GGT水平与三甘油(triglyceride,TG)、腰围和餐后2h血糖(twohourspostprandialbloodglucose,2hPG)的关系较为密切(r值分别为0.357、0.312、0.280,P均〈0.01);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和饮酒的影响后,血清GGT水平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TG)呈正相关(P均〈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R、DM患病风险随着血清GGT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校正多种影响因素后,GGT〉69u/L组的IGR患病风险是GGT四分位水平最低组的2.296倍(95%CI为1.062~4.967,P〈0.05),且其DM患病风险是GGT四分位水平最低组的4.399倍(95%CI为2.020~9.579,P〈0.01)。结论:甘肃省兰州市五泉铁路西村社区40~75岁常住居民中,血清GGT水平异常者的IGR患病风险升高,且随着血清GGT水平的升高,DM患病风险亦增加,而GGT异常者的DM患病风险升高明显。结果提示该人群中血清GGT水平异常与糖代谢异常患病风险升高显著相关。

  • 标签: Γ-谷氨酰转肽酶 糖调节受损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婴儿胆汁淤积症是指由于肝细胞产生的胆汁异常或通过肝内或肝外胆管的胆汁流动障碍引起物质在肝脏、血液和肝外组织积累而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肝胆功能障碍性疾病。血清中的γ-谷氨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一般会增高。本文就不同原因导致的婴儿胆汁淤积症中GGT的改变及其对于鉴别诊断意义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儿胆汁淤积症 γ-谷氨酰转肽酶 胆道闭锁 Alagille综合征
  • 简介:摘要婴儿胆汁淤积症是指由于肝细胞产生的胆汁异常或通过肝内或肝外胆管的胆汁流动障碍引起物质在肝脏、血液和肝外组织积累而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肝胆功能障碍性疾病。血清中的γ-谷氨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一般会增高。本文就不同原因导致的婴儿胆汁淤积症中GGT的改变及其对于鉴别诊断意义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儿胆汁淤积症 γ-谷氨酰转肽酶 胆道闭锁 Alagille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GGT)检测值在不同年龄段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患儿中的诊断价值及标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9年7月因胆汁淤积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50例患儿术前一般资料,其中,男180例,女170例;根据术中胆道造影结果将患儿分为BA组244例和非BA组106例。BA组中:男106例,女138例;汉族239例,其他民族5例;足月产238例,早产6例;体重为(4.6±0.8) kg;术前最后一次GGT检测值为(622.6±505.8)U/L。非BA组中:男74例,女32例;汉族105例,其他民族1例;足月产63例,早产43例;体重为(3.7±1.1) kg;术前最后一次GGT检测值为(181.5±136.5 )U/L。根据术前最后一次GGT检测值及当日年龄,将两组患儿分为≤30 d、31~60 d、61~90 d、>90 d这4个年龄段,BA组中,≤30 d的患儿有6例,31~60 d有130例,61~90 d有86例,>90 d有22例;非BA组中,≤30 d的患儿有3例;31~60 d有58例;61~90 d有34例;>90 d有11例。比较两组中同年龄段患儿的GGT,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各年龄段及不分年龄时运用GGT检测值诊断BA的截断值,并比较其灵敏度(sensitivity,Se )、特异度(specificity,Sp)和准确率。结果在患儿的一般情况方面,BA组与非BA组相比,在31~60 d、61~90 d年龄段,患儿的性别、是否足月产和体重在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90 d患儿中,是否足月产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不分年龄时,BA组GGT值均高于非B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在≤30 d、31~60 d、61~90 d和>90 d年龄段下GGT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方面,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1.000、0.874、0.839和0.872;各年龄段中运用GGT值诊断B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5 U/L、236 U/L、319 U/L和331 U/L;不分年龄时的AUC为0.851,最佳截断值为305 U/L。患儿在不同年龄段下运用GGT值诊断BA的区分度方面,年龄≤30 d时运用GGT诊断BA的Se、Sp和准确率均为100%;31~60 d时的Se、Sp和准确率分别为71.5%、87.9%和76.6% ;61~90 d时的Se、Sp和准确率分别为70.0%、85.3%和74.2%;>90 d时的Se、Sp和准确率分别为77.3%、100%和81.8%;不分年龄时Se、Sp和准确率分别为68.3%、87.7%和74.2%。结论GGT值对BA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不同年龄段BA患儿中差异较大,在31 ~ 60 d运用GGT值诊断BA的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胆道闭锁 γ-谷氨酰转肽酶 胆道造影 年龄段
  • 简介:目的高糖可诱导足细胞损伤,促进糖尿病蛋白尿的产生及肾脏纤维化的进展。N-乙酰基-丝氨-天门冬-赖氨-脯氨酸(AcSDKP)是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化的一种生理性四肽,可抑制肾脏纤维化。本文通过体外培养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探讨AcSDKP对高糖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采用高糖(30mmol/L)刺激48h,同时予AcSDKP干预。分为正常对照组(常规低糖培养基培养)、高糖组、高糖+AcSDKP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足细胞特异性标记物nephrin的表达改变,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足细胞纤连蛋白(fibronec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足细胞骨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足细胞凋亡率。结果高糖可减少足细胞nephrin表达,AcSDKP处理后足细胞nephrin表达有所恢复。高糖组可促进足细胞间充质标记物fibronectin、α-SMA的表达升高,AcSDKP可抑制高糖刺激下足细胞fibronectin、α-SMA的表达。高糖可诱导足细胞骨架出现紊乱、重组,促进足细胞黏附性下降,诱导足细胞凋亡,AcSDKP可抑制足细胞骨架紊乱重组、改善足细胞黏附性、抑制足细胞凋亡。结论AcSDKP可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逆转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稳定细胞骨架、恢复足细胞黏附性及抑制足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高糖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 足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细胞骨架
  • 简介:蛋白磷酸化信号通过影响蛋白的构象变化而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许多细胞内过程。脯氨顺反异构酶Pin1(proteininteractionwithNIMA1)特异性识别并催化蛋白分子中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pSer/Thr-Pro)的构象变化,进而控制蛋白分子与底物的作用、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底物稳定性等。作为蛋白分子的“时间控制器”,Pin1参与多个肿瘤发生通路。在细胞表型方面,Pin1高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引起治疗药物耐受,以及促进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在分子机制方面,Pin1可促进癌基因转录,提高其蛋白活性,抑制其降解,还可降低抑癌基因的表达或活性。此外,Pin1基因敲除小鼠的正常乳腺干细胞以及孕期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都受到抑制。在临床研究中,Pin1的表达水平也与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in1作为治疗乳腺癌的新靶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脯氨酸 磷酸化 肽基脯氨酰异构酶 他莫昔芬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 简介:<正>3项指标用ELISA法检测(单位μg/ml)。慢性肝炎组136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脯氨肽酶(PLD)分别为156.48±48、142±36和1248±215,肝硬化组84例依次为318±189、256±132和1696±4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7例(分别为100

  • 标签: 肝硬化早期 层粘蛋白 肝硬化组 层粘连蛋白 脯氨酸 慢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肽酶活性与IGF-I、SS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生化法和化学发光法对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脯氨肽酶与IGF-I、SS含量测定。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肽酶、IGF-I和SS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脯氨肽酶活性水平与IGF-I、SS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33、0.5782、p<0.01)。结论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肽酶活性和IGF-、SS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本病的发生机制和预后评估。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脯氨酸肽酶 胰岛素生长因子-I 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谷氨肽酶(GGT)轨迹与新发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为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中符合入选标准的3 209例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采用R LCTMtools程序将随访前GGT水平确定3个不同的GGT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组、中稳定组、高稳定组,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GGT轨迹与新发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2020年随访结束时代谢综合征累积发病率为7.0%,低稳定组、中稳定组、高稳定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分别为3.9%、11.4%、15.0%,呈增长趋势(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总人群中稳定组、高稳定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均升高;男性人群高稳定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为低稳定组的1.67倍(95%CI 1.07~2.60),女性人群中稳定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为低稳定组的3.29倍(95%CI 1.14~9.53)。结论GGT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总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随着长期GGT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建议男性和女性分别将长期GGT水平维持在28 U/L和14 U/L左右,以实现早期预防代谢综合征的目的。

  • 标签: γ-谷氨酰转肽酶轨迹 代谢综合征 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γ-谷氨肽酶(GGT)的关系。方法将155例血脂异常患者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痰浊阻遏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气滞血瘀组。另外收集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各组TC,TG,HDL-C,LDL-C;比较各组GGT;分析血脂异常患者GGT与TC,TG,HDL-C,LDL-C的相关性。结果155例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浊阻遏证40例(25.8%),气滞血瘀证39例(25.2%),脾肾阳虚证36例(23.2%),肝肾阴虚证21例(13.5%),阴虚阳亢证19例(12.3%)。各组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痰浊阻遏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较阴虚阳亢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组TG最高,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与痰浊阻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气滞血瘀组较阴虚阳亢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阴虚阳亢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组较脾肾阳虚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GT与TG呈正相关(r=0.224,P〈0.05)。GGT与HDL-C呈负相关(r=-0.167,P〈0.05)。结论�

  • 标签: 血脂异常 Γ-谷氨酰转肽酶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300 U/L临床疑诊为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转至小儿外科收治的GGT<300 U/L临床疑诊为胆道闭锁的8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胆道造影的诊断结果分为胆道闭锁组和胆汁淤积性肝炎组;其中确诊胆道闭锁33例(胆道闭锁组),39.29%(33/84),胆汁淤积性肝炎51例(胆汁淤积性肝炎组),60.71%(51/84)。分析两组患儿在肝功能、胆固醇、血乳酸、血氨、血常规和肝脏病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结果胆道闭锁组就诊日龄及手术日龄显著高于胆汁淤积性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闭锁组GG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值显著高于胆汁淤积性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和TB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15和0.72;GGT、TBA值两项指标联合分析,AUC为0.739,诊断价值均为中等,所得阈值灵敏性及特异性均不高。胆道闭锁组肝纤维化的比例显著高于胆汁淤积性肝炎组,其中21.21%(7/33)的胆道闭锁患儿存在肝硬化,所有胆汁淤积性肝炎组的患儿无肝硬化,胆道闭锁组肝纤维化程度与就诊日龄、GGT呈正相关(R=0.503,F=6.321,P=0.001)。胆道闭锁肝组织胆栓形成和胆管增生均显著高于胆汁淤积性肝炎(P<0.05)。结论GGT<300 U/L的疑似胆道闭锁的患儿,建议早期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或剖腹探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炎 胆汁淤积 谷氨酰转肽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治疗对HCCA患者碱性磷酸酶 和γ-谷氨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100例HCCA患者,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碱性磷酸酶 和γ-谷氨肽酶水平。结果:碱性磷酸酶 和γ-谷氨肽酶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介入治疗 HCCA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患者术前血清γ-谷氨肽酶(GGT)水平与术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医院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2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清GGT水平1.5倍正常值上限90 U/L(本研究样本正常值上限为60 U/L),将患者分成GGT≤90 U/L组(218例)及GGT>90 U/L组(17例)。分析GGT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GGT≤90 U/L组与GGT>90 U/L组性别、年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GGT≤90 U/L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4个月,GGT>90 U/L组为5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4,P=0.03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病理T分期、术前GGT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是肾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HR=2.323,95% CI 1.228~4.396,P=0.010)、GGT水平(HR=2.406,95% CI 1.077~5.376,P=0.032)、乳酸脱氢酶水平(HR=2.320,95% CI 1.080~4.981,P=0.031)是肾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肾癌患者术前血清GGT水平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监测GGT有助于评估肾癌患者预后,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肾肿瘤 γ-谷氨酰转肽酶 总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前白蛋白(PA)、γ-谷氨肽酶(γ-GT)在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诊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0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足月分娩,其中早期新生儿210例、晚期新生儿90例;按照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0例)、中度(150例)及重度(100例)。分别检测各组新生儿血PA、γ-GT水平。结果晚期新生儿血PA、γ-GT水平分别为(95.81±4.58)mg/L、(44.97±5.21)IU/L,明显高于早期新生儿的(94.77±6.32)mg/L、(53.88±6.32)IU/L(t=1.410、11.767,P=0.160、0.000)。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增加,患儿血PA水平逐渐下降(P<0.05);中度、重度血γ-G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t=2.222、2.020,P=0.027、0.046);而中度与重度血γ-GT水平相比较(t=0.712,P=0.477)。中度与重度新生儿间血PA水平相比较(t=1.741,P=0.083);而中度、重度间血PA水平明显低于轻度(t=2.357、3.277,P=0.019、0.001)。重度与中度间血清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9,P=0.474);而重度、中度血清PA水平低于轻度(t=3.234、2.117,P=0.001、0.043);三组间两两血清γ-GT水平比较,其中重度与中度间比较(t=0.297,P=0.767)、重度与轻度比较(t=0.269,P=0.788)、中度与轻度比较(t=0.013,P=0.9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不同时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PA、γ-GT水平可为临床判断患儿病情提供参考,从而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 标签: 前白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诊断价值 足月 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