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视频电工作的影响,提高视频监测成功率及护理质量。方法2014年1-6月未设置专职监测护士时收入的73例患者,与2014年7-12月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脑电图监测记录阻抗水平降低,读谱数据中高切、低切范围增宽,更能接近标准水平。对患者发作时护理更为精准,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服务满意率。结论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开展视频监测工作尤为重要,自患者入院便由专职监测护士收容,采集护理病史,了解发作规律及形式,观察受监测者情绪、作息等并给予干预,使患者在检查监测中获得全方位护理。

  • 标签: 专职监测护士 视频脑电图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双频指数(BIS)监测的护理,体会BIS在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将BIS监测的4个电极,分别放置于前额中心,鼻上(两内眦连线)5cm,太阳穴区(眼角和发线之间),一侧眉弓平行上部,连接电极传感器与BIS模块后,显示数值及波形。结果均顺利完成BIS监测。结论BIS可以作为麻醉镇静和深度的监测指标,也可作为监测代谢的指标,BIS使用人群广泛,操作简便,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直观性。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BIS)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的睡眠质量受到影响,搭建一套简便、有效的睡眠监测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设计了一种使用ADS1299模拟前端和ESP32无线传输模块的睡眠电信号监测系统,系统能够记录整晚的睡眠数据,进行自动睡眠分期,同时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本系统能够用于整晚睡眠监测和定量评价,在睡眠研究及普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睡眠脑电 ADS1299 ESP32
  • 简介:目的:探讨视频监测与动态监测对癫痫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诊为癫痫200例患儿,进行了24h视频监测和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在200例拟诊为癫痫患儿中,视频监测异常者132例(66%),24h动态监测异常者121例(60.5%)。结论:视频监测比动态监测对癫痫的诊断更准确。

  • 标签: 视频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长程视频监测(VEEG)应用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实际意义,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17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2、6、12、24h的脑电图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临床发作和癫痫样异常放电的关联。结果174患者中,共监测到115例出现临床发作现象,105例诊断为癫痫,56例无法明确诊断是否属于癫痫,另13例诊断为非癫痫患者。59例无临床发作的患者中,发作间期异常放电39例,癫痫不能排除;余下20例始终无异常放电,不能诊断是否为癫痫。在174例患者中,144例异常放电,其中12例是在清醒期,50例在睡眠期,还有82例是清醒期、睡眠期均同时出现异常放电。此外,105例确诊患者中,发作前均有异常脑电图改变,同时根据监测时相发现2h时相和6h时相的临床发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时相和12h时相的临床发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时相和24h时相的临床发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时相的异常放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脑电图(EEG)监测,VEEG优势更加显著,能够显著提高癫痫样异常放电检出率和临床发作检出率,帮助临床医师确诊癫痫、明确分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长程视频脑电监测 癫痫 时相 异常放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确诊的癫痫患者的A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EEG与EEG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EEG对癫痫灶的定位,癫痫的分类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癫痫 动态脑电图
  • 简介:摘要:癫痫手术的难点以及重点在于确定癫痫病灶的位置,而正无创法并不能精确的定位癫痫病灶,在手术前于患者颅内置入电极,并进行视频监测,这对于难治性癫痫患者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提升难治性癫痫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选择于我院在近两年间(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入的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研究,入选患者均给予颅内电极埋藏技术加以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难治性癫痫颅内电极埋藏视频监测护理措施。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颅内电极埋藏 视频脑电监测 护理
  • 简介:美国学者William等比较局部组织近红外光谱技术与12道脑电图技术在监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夹闭颈动脉过程中脑缺血方面的价值。他们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设计,对单中心经过术前筛选的年龄〉18岁、行单侧CEA的90例患者术中除监测之外,还通过放置在双侧眉弓上方的感应器对患者进行连续近红外光谱监测。剔除17例患者,对其余73例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术中脑监测结果,有4例患者(5.5%)需要行术中转流。采用颈动脉夹闭前1min内局部氧饱和度的平均值和夹闭后5min内的最低值,对手术侧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局部组织氧饱和度的绝对值每下降1%、较基线值相比每下降1%,术中转流的可能性升高50%(以绝对下降值计算:OR=1.50,95%CI:1.03~2.26,P=0.03;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技术 定量监测 脑电监测 价值 脑组织氧饱和度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监测(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HIE病例51例,均行AEEG监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做近期随访研究。结果:HIE患儿EEG异常率为72.5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40%、83.9%、100名,中度及重度HIE与轻度HIEL比较,EEG异常率有极显著性差异。EEG异常程度越重,患儿不良预后(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A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EEG尤其适用于NICU中不宜搬动的危重患儿,可降低临床风险。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动态脑电监测 诊断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突发意识障碍患者动态监测结果,研究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5例突发意识障碍患者,将其24h动态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脑异常24例,其中痫样放电8例。结论对于突发短暂意识障碍就诊患者,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意识障碍 动态脑电图 监测
  • 简介:随着临床监测控术的发展,监测有望成为临床麻醉,急诊及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规监测手段,其中研究较多的双频指数(BIS)已在麻醉诱导,维持,恢复等方面显示出优势。近年也有研究报道在特殊情况下应用BIS监测,包括在颅脑损伤,低温体外循环,心跳骤停等,为临床更深一步应用BIS提供了帮助。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颅脑损伤 体外循环 心跳骤停 低血糖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长程视频监测中痫性或非痫性发作性事件的识别与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至 6月西京医院生理监测中心拟诊为癫痫或可疑癫痫的连续性非选择性患者 156例,对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发作性事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中 35例 (22.4%)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到临床发作,总发作次数达 109次,其中 34例可见发作时同步痫样放电而确诊为癫痫, 1例发作期无同步痫样放电而诊断为非癫痫发作, 14例根据视频监测结果修正了发作类型的诊断。结论 长程视频监测中发作性事件的正确识别对癫痫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鉴别痫性与非痫性发作,尤其应重视对脑电图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科学、综合的判读。

  • 标签: [ ] 癫痫 视频脑电图 发作性事件 癫痫样放电
  • 简介:通过分析比较非线性时间序列动力学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算法,选择出适合分析的算法。这些算法时空复杂度较高,计算耗时。我们对这些算法进行了串行优化和改进,使其时间复杂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提高了其准确度;再对其进行并行化,进一步提升了算法效率。最后整个计算过程运行时间缩短为优化前运行时间的1/50。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非线性动力学快速分析系统的设计,并使用该系统分析了癫痫数据,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 标签: 脑电 非线性系统 关联维 优化及改进 并行化
  • 简介:目的探讨生理监测技术联合解剖定位在运动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生理监测技术、解剖定位和运动区手术为关键词,查阅1997年5月—2013年12月关于生理监测技术与运动区解剖定位在运动区手术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解剖定位包括功能MR和影像导航。生理监测功能定位技术包括体感诱发电位位相倒置技术、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皮层刺激运动区定位、皮层刺激语言区定位、皮质下刺激定位运动通路。解剖定位和生理监测技术在运动区手术中各有利弊,目前趋势是联合应用。结论在运动区手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联合解剖定位可提高运动区解剖定位的精确度,达到最大限度切除肿瘤、保留神经功能的作用。

  • 标签: 诱发电位 运动皮质 神经导航 电生理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频指数(BIS)被应用于临床腹部手术的麻醉深度监测中后的效果。方法接收于我院的82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用BIS对其麻醉深度监测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诱导时,在心率、血压及BIS值方面,2组患者均显著降低;插管时,2组除BIS值下降外,其余2项指标(心率和血压)均出现上升;在其切皮与缝皮阶段心率、血压方面无显著变化,而其BIS值有所下降;另外,在苏醒、拔管时间方面,七氟醚组显著低于丙泊酚组,2组差异度明显(P<0.05)。结论BIS能够将麻醉深度监测以数字化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出来,其能够提供给腹部外科手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以临床依据。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腹部手术 麻醉深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辅助下难治性枕叶癫痫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在颅内电极监测辅助下治疗难治性枕叶癫痫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内电极监测辅助在难治性枕叶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仅有1例患者视觉层受到轻微损伤,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术后随访1.5年,按照Engel评分,I级3例,II级1例。结论在颅内电极监测辅助下治疗难治性枕叶癫痫可准确定位致痫区,降低癫痫发作次数、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 辅助 难治性枕叶癫痫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