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糜采用右入路胸腔镜辅助下行导管结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乳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右入路的胸腔镜辅助下行导管结扎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左手术入路进行导管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糜患者采用右入路胸腔镜下辅助行导管结扎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在医师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糜胸 胸腔镜 右胸入路 胸导管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扎导管在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中的意义。方法比较2560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术中分3组处理导管在手术后乳糜发生率。结果3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大块结扎组术后乳糜发生率最低0.11%,不结扎组最高1.94%.游离结扎组0.61%与大块结扎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预防结扎导管在食管癌手术中是必要的,大块结扎导管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乳糜的发生。

  • 标签: 乳糜胸 食管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腮腺导管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 20 例腮腺导管损伤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采取相应的饮食护理和加强口腔护理,是腮腺导管损伤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腮腺 导管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左静脉角逆行导管入路乳糜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6例乳糜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术,并尝试经左静脉角逆行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成功插管的患者行逆行导管直接造影,显示导管破裂口位置后用微弹簧圈和组织胶栓塞。结果16例患者的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均获得成功,导管末端显示开放良好。所有患者均尝试行经左静脉角逆行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插管成功10例,其中6例造影中显示明显对比剂外溢,用微弹簧圈结合组织胶栓塞导管。所有16例患者术后乳糜均有好转,6例完全治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左静脉角逆行导管入路行乳糜介入治疗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乳糜胸 胸导管 淋巴管造影 逆行胸导管造影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MRI(核磁共振成像)与 CT 影像对腰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损伤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4.2±21.7岁) 。 患者于受伤后一天至一个月内行 CT、MRI检查。根据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分为PLC完整或部分损伤组23例,PLC完全断裂组36例。结果CT对上述慢性期病变不敏感,而MRI则提供了丰富、直观、准确的影像学资料。结论 CT可清楚地显示椎体的骨折情况,而MRI能直接显示脊髓外软组织,椎体内和脊髓内成分。

  • 标签: 胸腰椎损伤 CT影像 MRI诊断
  • 简介:摘要:PICC是当前肿瘤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在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当中,皮肤损伤最常见。导管相关皮肤损伤会导致患者皮肤瘙痒、疼痛等不适,甚至引发血流感染和非计划拔管。本文对近10年来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回顾。

  • 标签: 导管相关皮肤损伤 PICC 护理 皮肤损伤 PICC皮肤撕裂 PICC皮炎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O腰椎损伤分类系统(TL AOSIS)和腰椎骨折损伤分类和严重程度评分系统(TLICS)在指导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5例具有完整术前影像学资料的腰椎损伤患者资料。男34例,女21例:年龄21~55岁,平均37.5岁;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分为无神经功能损伤者(31例)和神经功能损伤者(24例)。用TL AOSIS和TLICS分别对所有患者和有、无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评分并给出是否手术的建议。结果55例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保守治疗分别为19、25例,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12、13例,手术治疗分别为24、17例;两种评分对于腰椎骨折的手术建议具有一致性(P=0.358)。3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保守治疗分别为19、25例,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6、0例,手术治疗分别为6、6例;TLICS建议更多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4例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分别使用TL AOSIS、TLICS指导治疗:可保守可手术治疗分别为6、13例,手术治疗分别为18、11例;TL AOSIS建议更多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TL AOSIS、TLICS对于腰椎骨折的手术建议具有一致性;但对于完全爆裂性骨折或合并神经功能损伤腰椎骨折患者,TL AOSIS比TLICS建议更多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分型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LICS)系统在腰段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腰段骨折患者376例,均行腰椎x线、CT、MRI检查,通过骨折形态,神经损伤状态(ASIA评分),及后纵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进行TLICS评分;其中采用MRI检查作为术前后纵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状态评估的主要方法,将后纵韧带复合体损伤分为:无损伤型、不确定型、断裂型。将术中探查和术前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明确MRI对PLC诊断的准确率。评分≤3分者6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评分=4者91例,根据患者是否有合并伤、合并伤的严重程度、及其全身情况,其中采用手术治疗者54例,保守治疗37例;评分≥5分者217例,均选择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7月(17~29月)。MRI检查对诊断PLC损伤的诊断准确度达84.9%。保守治疗中8例因顽固性腰背痛,5例因伤椎节段进行性后凸加重(其中2例并发迟发型神经损伤)而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恢复劳动能力,考虑和MRI检查没有明确PLC损伤有关。手术治疗中:5例伤椎节段后凸增加,内固定松动移位,二次行后路手术延长固定节段及融合术,分析原因:该5例患者术前均存在PLC损伤,可能与术中未行融合术有关。4例行后路固定后伤椎出现明显的空洞现象,而二次行前路稳定性重建。15例术后患者术后明显腰背部不适,VAS评分平均为5.4分,给与对症支持后均有缓解,VAS评分为2.1分。120例神经损伤患者中,均有明显好转,提高1~3个评分等级,没有1例发生神经症状的恶化。结论:TLICS在腰段骨折的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其中PLC损伤的明确�

  • 标签: TLICS 胸段骨折 治疗 应用
  • 简介:腰椎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其中大部分合并有脊髓损伤,也有少部分无脊髓损伤。据本院资料统计,无脊髓损伤腰椎骨折约占整个腰椎骨折的33.7%。对于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原则上应早期减压、内固定。但对于无脊髓损伤腰椎骨折,治疗上存在争议。本文回顾了1994年7月~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无脊髓损伤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治疗腰段脊椎脊髓损伤的相关体会。方法选择腰段脊椎脊髓损伤的22例患者作为对象,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总结治疗工作体会。结果术后为患者随访2年,伤口一期愈合良好,未有螺钉破出、螺钉松动、断钉、切口感染并发症出现,骨折部位复位良好,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相较于手术前,患者的cobb’s角度数明显降低,伤椎前缘、后缘的高度明显增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师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联合方案为腰段脊椎脊髓受损的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有效地促进骨折复位、伤口愈合、神经功能恢复,使cobb’s角及伤椎前缘、后缘高度转归到正常状态,且少并发症,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胸腰段 脊椎脊髓损伤 临床治疗
  • 简介:壁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以胁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外伤,患者体征虽然轻微,但症状很重,治之不当,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兹将宋景贵先生治疗本病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宋景贵 胸壁软组织损伤 老中医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56例,均行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其中单节段受累50例:T101例、T112例、T1217例、L119例、L29例、L32例;双节段受累6例:T12和L15例、T11和T121例。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23例,C级15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所有病例脊髓均获有效减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融合良好,无脊柱后凸畸形及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伤椎高度由术前(1.5±0.2)cm恢复到(2.9±0.3)cm,后凸Cobb角由术前25°±3°恢复到5°±2°。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20例,D级16例,E级9例。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直视下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畸形矫正、重建脊柱稳定一次性完成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属于临床严重骨损伤之一,临床治疗以纠正患者脊椎畸形、解除脊髓压迫和恢复脊柱稳定性为主要目的。对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分析。

  • 标签: 胸腰 脊柱脊髓 损伤的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腰椎AO脊柱损伤评分(TLAOSIS)和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LICS)在指导腰椎骨折手术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探讨影响分型评分系统一致性的原因。方法选取6名医师,根据术前正侧位X线片、CT、MRI影像,分别用TLAOSIS和TLICS对2018年1月— 2018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5例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独立分型。对同一例患者,6名医师在一次分型中只要有1名医师分型不同即认定为不一致。4周后,打乱资料顺序再次分型。全部资料均不含与分型有关的任何标记。用加权Cohen's Kappa系数从骨折形态、神经功能状态、后纵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等方面评价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内可重复性,用Kappa系数观察各研究者内前后测量的一致性。结果两种分型评分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TLAOSIS: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对于骨折形态分型Kappa值分别为0.806和0.667;神经功能状态分型Kappa值分别为0.937和0.891;PLC损伤分型Kappa值分别为0.873和0.779;最终建议手术与否的Kappa值分别为0.816和0.764。TLICS: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对于骨折形态分型的Kappa值分别为0.878和0.788;神经功能状态分型Kappa值分别为0.936和0.888;PLC损伤分型Kappa值分别为0.809和0.691;最终建议手术与否Kappa值分别为0.811和0.705。两种分型评分系统在骨折形态和PLC损伤分型方面,无论是可信度分析还是可重复性分析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AOSIS和TLICS在指导手术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其中骨折形态和PLC损伤情况是影响两种分型评分系统对手术指导一致性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一致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