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bFG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调控α1(Ⅰ)原胶原序列的作用。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传代,采用BrdU掺入的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的bFGF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三种人α1(Ⅰ)原胶原5′侧翼序列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质粒,用FuGENE转染试剂转染成纤维细胞,同时用p—sv—b—GAL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ELISA法测定经bFGF处理后成纤维细胞CAT的表达量。结果在体积分数2%或10%小牛血清培养条件下,bFGF加入浓度从0.25ng/ml增至64.00ng/ml,作用24h后,各组细胞增殖数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三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细胞,bF-GF处理24h后,CAT相对表达量测定结果提示,bFGF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FG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对胶原启动序列具有负性调控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标签: BFGF 启动子活性 基因调控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人α1(Ⅰ)原胶原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大量沉积的病理过程。其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各种细胞因子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细胞因子网络,共同调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抗肝纤维化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调控HSC活化增殖或促其凋亡、抑制胶原合成或促其降解、细胞因子治疗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反义核酸技术是一种发展迅速并极富应用前景的基因控制技术。它是利用DNA或RNA分子通过WatsonCrick碱基配对原则与目的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通过各种机制使其降解或抑制其编码蛋白的翻译,从而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主要包括反义寡核苷酸技术、RNA干扰技术和三股螺旋结构寡核苷酸技术。本文综述了应用反义核酸技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 标签: 反义核酸技术 肝纤维化 基因治疗
  • 简介:文章阐述了胶原生物补片基材、其作用机制和不同来源生物补片的特点,以及生物材料钙化成因和机制。从表面活性剂处理、离子竞争抑制、封闭残余游离醛基、京尼平交联、环氧化合物处理等方面阐述了抗钙化的方法及进展。

  • 标签: 胶原基 生物补片 抗钙化 研究进展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原位复合法制备了胶原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首先制备pH值为8.5的纳米氧化锌前驱体溶胶;然后参考制革工艺制备戊二醛处理网状胶原;将醛处理网状胶原和其质量比500%的纳米氧化锌前驱体溶胶,在50℃下于转鼓内转动9h后,自然干燥而得胶原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分析结果表明,网状胶原经纳米氧化锌前驱体处理后,大小约为25nm纳米氧化锌颗粒已经在网状胶原内生成。所制备的胶原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收缩温度78.4℃)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纳米氧化锌的引入使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抗菌防霉性。

  • 标签: 胶原 氧化锌 纳米材料 抗菌
  • 简介:为探讨中药汉防已甲素对肾病综合征的影响,采用单侧肾切除加两次注射阿霉素制造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观察分别经汉防已甲素和络活喜治疗后肾皮质Ⅳ型胶原表达。结果:两药均能使模型鼠肾皮质Ⅳ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下调。提示汉防已甲素可预防和延缓肾病综合征,其作用与络活喜相似。

  • 标签: 汉防已甲素 肾病综合征 Ⅳ型胶原 基因表达
  • 简介:在本研究中,我们制备了可注射型负载重组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hVEGF)的胶原微球,用于组织工程中的缓释效应。将胶原溶液制备成油包水的乳浊液,然后加入水溶性交联剂碳化二亚胺进行交联反应,即可得到胶原微球。通过控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搅拌混合物乳化液的转速,可得到1um~30um直径的胶原微球。微球的大小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而成反比例减小(在300r/min-1200r/min之间,每分钟增加100t,则微球直径减小1.8um),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成反比例减小(表面活性剂浓度在0.1%~0.5%之间时,浓度每增加0.1%,则微球减小3.1um)。胶原微球分别在磷酸盐缓冲液和培养液中带8.86mv和3.15mv的少量正电荷。研究显示,rhVEGF的缓释可长达4周。释放的rhVEGF可诱导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形成,表明释放出的rhVEGF仍具有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胶原微球具有缓释rhVEGF的潜能。

  • 标签: 缓释效应 溶液制备 微球 胶原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纳米晶胶原骨材料(纳米人工骨)进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颈椎病的可行性.方法随访分析了12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纳米人工骨椎间植入融合结合前路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平均随访5.8+0.8月,采用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颈椎正、侧位及屈、伸动力侧位X线检查判定融合效果和椎间隙高度恢复维持情况.结果纳米人工骨块融合率术后3月为81.4%、术后5月为100%;术后1周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9±1.4mm恢复至9.5±1.6mm、颈椎生理前凸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和生理前凸保持良好;术后1周JOA评分由术前8.6±1.5分提高至11.6±1.5分、末次随访时为13.8±1.4分;植骨块、钢板、螺钉无松动和移位.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纳米人工骨临床短期效果接近自体骨移植,避免了取髂骨的各种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纳米人工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颈椎前路手术植骨材料.

  • 标签: 颈椎 前路融合 纳米晶 骨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龈退缩治疗中应用胶原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牙龈退缩患者2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入组对象愿意配合研究,临床资料完整,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胶原质组(13例)与结缔组织组(12例),胶原质组接受胶原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结缔组织组则接受自体结缔组织治疗,调查两组患者对疗效满意率与根面覆盖率,并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实施统计学处理。结果胶原质组满意率、根面覆盖率均明显高于结缔组织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厚度、临床附着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胶原质组显著优于结缔组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退缩治疗中应用胶原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牙龈退缩 胶原基质 上皮下结缔组织瓣 效果
  • 简介:胶原医疗器械由于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备受临床的青睐。根据目前国内市面上胶原医疗器械产品的信息和日常检验任务的经验,综合分析了国内胶原医疗器械产品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标签: 胶原 医疗器械 技术要求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胶原纳米骨复合材料(nHAC)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小型猪牙周骨缺损模型,设立rhBMP-2-nHAC复合材料植入组、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植入胶原纳米骨组.术后8周观察各组间修复效果及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分析评价牙周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术后8周可见复合材料植入组大量新生牙周组织生长,四环素单标记表面、四环素双标记表面、骨矿化沉积率、骨体积、类骨质表面、成骨细胞表面等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胶原纳米骨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和nHAC可明显促进牙周骨缺损修复。

  • 标签: 牙周骨缺损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胶原基纳米骨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 简介:为揭示浑河流域水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水生态的潜在风险,利用兼并引物扩增获得鲫鱼卵黄蛋白原(Vtg)和核糖体蛋白L-7(RPL-7)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分别为825和450bp),建立以RPL-7为内参基因、定量鲫鱼Vtg基因表达的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定量浑河野生鲫鱼肝组织Vtg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上游对照点(S1)相比,7月下游各点(S4~S8)雄鱼、S4和S6点雌鱼肝组织的VtgmRNA表达水平皆显著升高(P〈0.05);11月在雄鱼中未检出VtgmRNA的有效表达,雌鱼也仅在S2和S3点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研究表明,浑河流域野生鲫鱼尤其是在7月明显受到了环境雌激素类物质的影响。另外,qRT-PCR方法能够灵敏检测出鲫鱼Vtg基因表达的时空差异。

  • 标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卵黄蛋白原 实时定量PCR 浑河 鲫鱼
  • 简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炭疽芽孢杆菌减毒株YB1中扩增其保护性抗原(PA)的编码区基因,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中,并分步测定其序列。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长2205bp,编码735个氨基酸残基,与文献报道的标准菌株Sterne株的PA序列只有4个碱基的差异。

  • 标签: 炭疽杆菌 保护性抗原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克隆并鉴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为下一步构建该重组腺病毒载体以及进一步研究腺病毒载体的包装及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参照人HBVadr亚型序列,设计和合成S基因特异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含有HBsAg的HBVDNA中扩增目的DNA,通过TA连接将其克隆入pGEM-Teasy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BgIⅡ/SalI鉴定后,进一步测序鉴定.结果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血清中成功提取HBVDNA,并以此DNA为模板,成功扩增出S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注册的相应序列比对,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2%~99%,预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亦达82%.结论从HBsAg阳性血清中成功克隆出S基因序列,为进一步构建重组腺病毒及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表面抗原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 克隆 序列分析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重组腺病毒载体
  • 简介:目的为寻找猪囊尾蚴病新的免疫学候选诊断分子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猪囊尾蚴抗原6H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然后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亚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观察表达结果。结果用PCR法扩增出一条大小约774bp的特异性片段,克隆质粒PMD-18T-6H和原核表达质粒PET-28a-6H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和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可见一条约33kDa大小的融合蛋白条带,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其可与猪囊尾蚴病人血清起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猪囊尾蚴抗原6H编码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及鉴定,为进一步免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寄生虫病 抗原 基因克隆
  • 简介:纤维蛋白质既参与血液凝固,又参与血液流变学特征的变化,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能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发现纤维蛋白原某些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本文就纤维蛋白原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及其构成的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各SNP与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和尿醛固酮(Aid)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MassARRAY^TM系统质谱检测技术,在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532T、A-20C、G-6A及编码区的T174M和M235T进行基因分型。用放免法检测高血压患者PRA、AngⅡ、血尿Aid水平。结果5种SNP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分布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中C-532T多态CT+TT基因型个体尿Aid水平显著高于CC型个体(6.52vs5.19μg/d,P=0.03);女性高血压患者G-6A多态GG+GA基因型个体血Aid水平显著高于AA型个体(78.63vs58.86pg/ml,P=0.015);女性高血压患者M235T多态MM+MT基因型个体mAid水平显著高于TT型个体(78.73vs58.81pg/ml,P=0.03);A-20C多态AC+CC基因型与G-6A多态GG+GA基因型联合者尿Aid水平(P〈0.05)、体重指数(P〈0.01)显著高于其他联合基因型。结论AGT基因5个SNP及单倍型分布在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AGT基因的SNP分布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醛固酮水平有关。

  • 标签: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原发性高血压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 简介: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发表消息称,开发了通过基因分析判定胶囊的主要成分明胶原料来源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查找明胶原料中的固有基因的特征部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增。该分析方法跟以往的只能辨别牛皮和猪皮的方法相比其灵敏度和准确度得到了提高,能辨别鱼类和植物性原料。

  • 标签: 原料来源 分析判定 明胶 基因 开发 韩国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C521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脑梗死发病的机制及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82例脑梗死患者和89例对照者的AGT基因52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和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该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AGT521TT基因型频率22.0%显著高于对照组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组中AGT521T等位基因频率为28.0%,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11.8%,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无高血压CI之间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和各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GT521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为脑梗死的易患因素。在本组人群中AGTC521T碱基突变不依赖是否致高血压而与脑梗死的发病相关。

  • 标签: 脑梗死 血管紧张素原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