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IPMN)是管内来源的肿瘤,由日本Ohhashi等于1982年首先报道,随后陆续有一些文献出现,但命名上未统一,较常用的有导管内乳头肿瘤、导管高分泌黏液肿瘤、导管产黏液肿瘤、导管扩展型黏液性囊腺瘤等。1996年WHO将胰腺囊性产粘蛋白肿瘤分为两类: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tumor,IPMT)和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cystictumor)。2000年,WHO将IPMT修正为IPMN。

  • 标签: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胰腺囊性 黏液瘤 NEOPLASM 黏液性囊腺瘤 产粘蛋白肿瘤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化医疗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分支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BD-IPMN)的检出率显著增加,但由于该肿瘤具有低恶变潜能,因此成为了胰腺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已颁布了多个不同版本的BD-IPMN诊疗指南,从较为激进的手术治疗到趋于定期随访的非手术治疗,但在外科切除和随访之间的争议仍不断。笔者根据最新指南和临床研究进展,从该疾病的手术治疗和随访等方面总结不同指南之间的差异,旨在进一步规范诊疗方案。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诊治指南 手术随访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IPMN)是发生率较低的一种胰腺囊性肿瘤,在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下,IPMN诊断率有明显提升。超声内镜对IPMN的敏感度较高,能够较好的进行病变检查。其中,CT和MRI可以发现胰腺囊性病变,MR弥散加权成像可以确定不同类型IPMN。本文主要对不同影像学技术检查IPMN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影像学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性肿瘤(IPMN)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恶变潜能,临床医生开始重视对IPMN的研究。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及指南,对IPMN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及组织学特征、肿瘤起源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随访做一综述,目的在于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以期指导今后的临床诊疗。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种起源于管高柱状上皮细胞,呈乳头增生的腺瘤。根据病变位置可分为主管型IPMN(MD-IPMN)、分支型IPMN(BD-IPMN)及混合型IPMN(MT-IPMN)。MD-IPMN和MT-IPMN的恶变率高于BD-IPMN。诊断IPMN的方法较多,包括B超、CT、MRI、EUS、经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及组织活检等。临床上MD-IPMN及MT-IPMN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BD-IPMN是否行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从IPMN的分子病因学、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学分型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影像学检查 治疗 争议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IPMN)是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目前临床上诊断IPMN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近年研究发现影像学联合胰液检查可以极大提高恶性IPMN的检出率。本文就胰液检查在IPMN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恶性IPMN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胰液 鉴别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IPMN)的CT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影像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N的CT特征.结果混合型IPMN4例,头3例,尾1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不均匀强化;主管型IPMN2例,表现为主管扩张伴结节;分支管型IPMN1例,位于头,表现为类圆形囊性肿块伴壁结节.病理诊断恶性2例,良性5例.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胰腺 黏液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对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术前病理分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2018年间62例术前接受内镜超声检查评估IPMN病理类型且术后病理明确为胰腺IPMN的患者资料。探究区分低度异型增生(low grade dysplasia,LGD)、高度异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和侵袭性癌(invasive cancer,IC)的内镜超声征象,并利用逻辑回归模型制定基于内镜超声特征的评分系统用于IPMN病理类型的术前评估。结果在62例患者中,15例(24.2%)病理为LGD,20例(32.3%)为HGD,27例(43.5%)为IC。单因素分析显示附壁结节大小和主管宽度是预测IPMN病理类型的因素。附壁结节大小每增加1 mm,病理分级增加的风险就增加8%。多因素分析显示,仅附壁结节≥5 mm(OR= 7.31,95%CI:2.49~21.40,P<0.001)具有区分LGD、HGD和IC三者的效能。将附壁结节≥5 mm赋2分,主管宽度≥10 mm和<5 mm的附壁结节分别赋1分,形成内镜超声评分系统。结果显示,该评分系统区分良恶性IPMN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67和0.867。结论术前内镜超声有助于区分IPMN的病理类型,附壁结节大小和主管宽度是区别良恶性IPMN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胰腺导管内肿瘤 附壁结节 主胰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IP)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诊断的1 679例I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乳头溢液是IP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IP患者分为单发组和多发组进行比较,乳头溢液在单发组多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性溢液、单孔、单侧乳头溢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纤维乳管内视镜(FDS)诊断符合率为88.66%。对FDS下病变位置进行了比较,发现单发组在总乳管及Ⅰ~Ⅱ级导管更多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单发组未见癌变,多发性组4例癌变。多发组同侧复发率、对侧发生率均高于单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性溢液、单孔溢液、单乳溢液以及病变主要位于总乳管及Ⅰ~Ⅱ级乳管均为IP的常见临床特征;FDS在诊断伴有乳头溢液的IP中具有优势。因为IP有复发和癌变的可能,术后应积极随访。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头溢液 乳头状瘤 纤维乳管内视镜
  • 简介:摘要本文列举了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管严重扩张的病例,经超声检查综合分析确定,给临床提供辨别该病的一些体会。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IPMN)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生长、分泌过多黏液的胰腺囊性肿瘤,具有恶变潜能,可引起管进行性扩张或囊变。黏液造成的囊内高压以及炎症递质、酶的作用,可造成恶变的体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预后极差。本文报道1例IPMN恶变伴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恶变 破裂 出血
  • 简介: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IPMN)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1982年由日本内镜专家Ohhashi首次报道,并描述为“主管不同程度的扩张,乳头肿大和过量分泌黏液”[1]。目前国际上广为认同将具有管上皮乳头增生、黏液过度分泌的特征或二者具备其一者统称为IPMN[2]。与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少有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和再发率低的特点。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分子生物学 胰腺囊性肿瘤 诊断 淋巴结转移率 乳头状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器人下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腺瘤原位切除联合主管架桥修复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学部进行机器人下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腺瘤原位切除联合主管架桥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镜下操作时间135 min,术中出血量约50 ml,术后6 d带引流管出院,术后18 d左右拔除引流管。术后病理考虑为导管内乳头黏液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变。结论原位切除联合主管架桥修复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和外科理念,在功能脏器保护的同时更注意生理解剖完整性的保护,通过主管架桥修复为核心技术的胰腺整形修复术还原人体正常解剖结构,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机器人手术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 原位切除 主胰管架桥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5例患者经病变导管+区段切除手术治愈,2例患者进行肿块及周围乳腺组织切除术后治愈;2例多发性患者1年后复发经单纯乳房切除治愈,1例癌变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及乳腺彩超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的重要检查方法。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为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女,79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13天”于2009年6月27日入院。患者40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后因胆总管结石先后行4次手术。13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腹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多次,无发热、黄疸和腹泻。CT平扫考虑急性胰腺炎(AP)。给予禁食及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7d前患者突然出现黄疸,查WBC22.4×10^9/L,中性0.87,血淀粉酶1320U/L,谷丙转氨酶(ALT)56U/L,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黏液瘤 乳头状 持续性腹痛 胆管 恶心呕吐
  • 简介:

  • 标签: